※ 引述《nogood (nogood)》之铭言:
: 台湾有四大民间社团
: 青商会、同济会、扶轮社、狮子会
: 这四个社团入会门槛依年纪、社会地位、财力、人脉来区分
: 求卦
扶轮社(Rotary Club)
狮子会(Lions Club)
同济会(Kiwanis Club)
青商会(Junior Chamber)
上述三个国际社团都是源自美国的俱乐部(Club),只有青商会是 Chamber(会议所)
强调训练和辩论、议事规则等等,和其它三者在本质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当前全球各种俱乐部林立,在大英国协国家及美国(特别是英语系国家)俱乐部文化仍占
社会主导地位,其中又以扶轮社(Rotary Club)和狮子会(Lions Club)这两大发源于
美国的国际型俱乐部最耳熟能详。
俱乐部(英语:Club),可意译为“社”、“会”或“会所”。“俱乐部”是英文
“Club”的音译外来词,始见于日文汉字“倶楽部”。俱乐部最早源于英国伦敦,一些传
统的俱乐部刚开始只开放“贵族”阶层加入,一直到十九世纪末,有些俱乐部逐渐放宽标
准,只要符合“绅士”社会地位者便可获得加入门槛,此举是为了吸纳现代未受封贵族头
衔、但高收入的白领专业人士,例如:医生、律师、议员和法官等等。
英国最古老知名的俱乐部,莫过于成立于 1693 年的怀特俱乐部(White's Club),会员
包括查尔斯王储、威廉王子、前英国首相卡麦隆、邵氏电影创办人邵逸夫爵士等王宫贵族
和政商名流。而英国王室也长期支持和参与英国地区扶轮社的公益活动,例如已故不久的
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的夫君爱丁堡公爵菲利普亲王,本身就是爱丁堡扶轮社的社员。
在君主立宪制的英国,仕绅阶级(Gentry)是专指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的一个社会阶层;
在十八、十九世纪时,俱乐部文化兴起,伦敦流行一种说法是“绅士的身份由他参加的俱
乐部所定义”。除非个性太过惹人生厌,没有俱乐部愿意接受,否则是否加入俱乐部,也
成为“绅士是否受人尊敬”的指标。
某些俱乐部,必须要有多于一名成员愿意背书推荐或邀请才有机会加入,无法主动提出申
请。即使具备一定的财力与社会地位,也不见得能够顺利加入。申请者如果在见习名单上
等候了很久却无法正式加入,这意味着其申请遭到拒绝。有些俱乐部甚至规定,假设推荐
人引介的申请者未能顺利加入,推荐人亦会被要求放弃成员资格,因为他介绍了不受欢迎
的申请者。
美国和英国不同的是,美国并没有君主和贵族阶级,但是企业主、白领阶级和各行各业的
专业人士之间,依然有类似英国传统士绅阶层集会结社与社交需求。以扶轮社为例,扶轮
创办人保罗·哈里斯(Paul Harris)律师的初衷,其实只是想建立一个凝聚地方仕绅情
谊与专业人士的俱乐部。但后来本着“绅士”的“社会责任”,这群扶轮社员开始进行一
些社区服务计画、回馈社会,而逐渐发展成为今日全球知名的服务性组织。早年扶轮社给
人的印象就是一个“贵族俱乐部”, 是社会上有钱、有闲、有地位的人参加的俱乐部。
扶轮社确实也在世界各地的社会中普遍享有崇高地位,社员代表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精英份
子。扶轮社虽然也从事各项服务计画,但总掩盖不掉社会菁英领导阶层的色彩。同样源自
美国的狮子会,也是类似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