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会相信吃得出添加人工味精的人是在哈囉?

楼主: erspicu (.)   2021-05-11 11:04:03
※ 引述《marioking (照)》之铭言:
: 味精只是很早以前就有名字,大家就装熟自以为跟他很熟
: 味精是食物里面萃取的小分子,就像是葡萄糖一样
: 就像是有人喝了一杯西瓜汁跳出来说我喝得出人工葡萄糖的味道,真的很荒谬
: 喝了人工的葡萄糖我就会过敏什么的,啊就已经这么小分子了,都是一样的东西好吗
: 说什么原本不该有这味道的就有加味精
: 或是原本应该没这么好吃的东西居然这么有鲜味一定是加了味精
: 那是你推理出来的不是吃出来的好吗,
: 要不然我给你十碗香菇鸡汤里面有几碗有加味精这种最好是吃得出来
: 你会过敏的是其他添加物,比如说鸡粉成份表上落落长的一堆东西
你举的例子 换个例子来举比较贴切
某家卖西瓜汁 西瓜给的多 原汁比例较多
另一家也卖西瓜汁 为了求成本竞争力 参水参得比例比较高
甜味不足 于是加果糖 变得跟另一家一样甜 一开始好像也不容易区分出差异
接着参水比例再参得更多 偷工减料到夸张的地步 剩下一点点西瓜汁而已
甜味不足全靠加更多果糖 结果消费者觉得难喝生意变差 店家认为是不够甜的因素
于是又加了更多果糖 没想到加太多 太甜反来恶心 也没西瓜应该有的香味
只有腻死人的甜味 于是最后没人买倒闭 这问题是啥? 就是任何果汁会甜
的确是因为果糖或是蔗糖 但果香不只是甜而已
每一种水果都有自己独特复杂多层次的味道 而且当甜味超过一定浓度
反来会产生降低口感甚至让人恶心的效果 味精也是一样的道理
鲜味主要是提味 你烹调加入适量 口味当然加分 假设在钠含量在一定范围内
当然吃不出来 但加太多 浓度到一个夸张的地步 反来变成像是一种怪味
这也是确定的科学事实 其次是很多人误会一件事情 味精成分是麸胺酸"钠"
麸胺酸是人体本身就会产生的物质 很多食物本身自己就有麸胺酸
但"麸胺酸"跟 "麸胺酸钠" 就是不一样的东西
麸胺酸钠溶解到水里会产生麸胺酸跟纳离子 麸胺酸本身没啥好怕的
问题是附带溶解出的纳离子才是问题 高钠对高血压影响性是确定的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33&pid=2593
口干舌燥.甚至心悸其实都是纳含量太高引起的副作用 味精含钠量是食盐的1/3
老实说也没说少多少 理论上加了味精 盐反来能少加一些 这是理想上
实际上还是得看烹饪的厨师有没有钠总量控制的观念
因为味精本身没有像盐那么明显咸味 很多状况下是味精加得多 盐也加得多
总体钠超量 于是就产生最常被抱怨的心悸.恶心.口干舌燥
从麸胺酸钠溶解游离多出的钠 不能算在麸胺酸钠头上 只能算在钠头上也很奇怪
总之吃不吃得出来真的是看个别状况 一般来说有人说哪可能吃得出来的前提是
本来就只是加提味.适量为前提 是阿 很多东西都有加味精 但差异是加得好不好
这就跟很多东西都有添加糖 但甜到靠杯吓死人又是一回事情 而味精更明显的反应是
你说一杯汤味感很咸 喝下去钠太高心悸.口渴 常理下是盐的锅
但一杯汤咸味似乎还正常还很鲜味 喝下去没多久马上心悸.口渴感觉恶心
却不能靠杯 明明钠超量引起的现象是很明确的事情 有人还会说是你心理作用
什么年代还在怕味精? 以上几乎每篇对味精探讨的科普都有提到
但有些会美化 阿不能怪味精拉... 只能怪味精过量溶解出的钠拉
阿不能怪味经拉....真正该怪就怪厨师加了过量的味精
怎样都好啦 反正挺的都会有一个说法 但重点是我要呼吁的是
麸胺酸钠 跟 麸胺酸 就不一样的东西 麸胺酸本来就没啥好怕的
麸胺酸钠隐形的钠超量 才是该要注意的健康问题 科普不要只看自己想看的那部份好吗?
然后每种食物都有每种食物自己本身的味道 不是只有鲜味 鲜味就提味而已
香菇有自己的香味 火腿也有自己的味道 鲍鱼.虾蟹也有自己独特的海鲜味
都会一样会煮出麸胺酸 但这跟白开水加麸胺酸钠喝下去是两回事好吗?
直接画上等号是怎样?
作者: yes4568526 (gogosock)   2021-05-11 11:06:00
看到一半就知道是什么老公 什么老公的体液那种文了还想骗我啊...咦 等等
作者: ccufcc (皮卡波)   2021-05-11 11:06:00
有道理
作者: iiyasu (户田惠梨香最高!)   2021-05-11 11:11:00
加味精可造成钠离子高,钠离子高不代表是味精造成的这比较像是用推理的,并非因为味精本身有什么特殊成分而可以被味蕾察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