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最有利理赔”竟是最低理赔 投诉金管

楼主: Ydragongg (阿雷故)   2021-05-10 17:19:23
※ 引述《hamasakiayu (ayumi)》之铭言:
: 全世界的保险业好像都是
: 自己卖,然后自己审
: 且卖的与审一定不同部门
: 结果常常造成
: 卖的讲得天花乱坠
: 消费者喜孜孜地买下后
: 等要理赔时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事
: 接着要不是上法院大家打民事诉讼
: 要不是就进入调解
: 问题是
: 保险会出现代表消费者必然是遭遇到某种不幸
: 这些事情还没解决
: 又要跟家大业大的保险公司告来告去
: 小民又哪有这些资本与时间陪大公司耗?
: 多数是自认倒楣
: 少数告赢的
: 也不过拿回原本应有的赔款
: 不可能多拿
: 更导致愿意告到底的人不多
: 我就在想
: 那为什么非要让保险公司自己决定要不要赔呢?
: 审核权为什么不能从保险公司手中剥离呢?
: 我相信保险公司正当执业应该是绝大多数
: 正规的保险获利玩法
: 就是我请精算师来精算赔率
: 赔少数人,赚多数人的钱
: 譬如前阵子的防疫险
: 低保险金却有高额赔偿
: 但是因为台湾防疫成效实在太好
: 导致一堆人买,赔的却只有少少几个案例
: 收了15亿,才赔好像30万(三个案例)
: 这赚得超爽
: 但也无可厚非
: 反观如果是该赔
: 透过一堆程序或者是法律手段
: 让保险公司少赔来赚钱
: 这就不免失去了保险的本质
: 关键点就是在于
: 保险公司自己能决定要不要赔这件事情上
: 但是
: 为什么一定要让保险公司决定不可呢?
: 我们不是有金管会吗?
: 我们不是有财团法人金融消费评议中心吗?
: 把审核权切出来给他们管就好了啊
这个问题想从制度面来看的话
举健保为例 这是所谓的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简单讲就是政府是保险公司 老百姓是保户
但是政府没钱啦 保户权益越来越差
依照健保一开始的年代 超过2.5万自负额 健保局帮你全部买单
你觉得那时候会有实支实付的产品吗 根本不可能
回到现在 政府没办法处理了(没钱) 所以转嫁给私人保险公司 望老百姓跟他们买保险
当然为了保护人民 成立金管会等等主管机关来制定规则
所以原po所说 给政府判定是不可能的
有钱自己来当保险公司就好 现在就是没钱嘛
政府定规则 保险公司与保户签约 你们俩有问题去打官司就好嘛 轻松
: 保险公司觉得不该赔
: 那就去告金管会或金融消费评议中心
: 你保险公司请了一堆法务整天闲著没事告人
: 政府也可以请一堆法务闲著没事来等着人来告啊
: 如果保险公司觉得这样不符成本
: 拉高保费不就结了?
: 不就是数学机率问题?总归是能取得一个应有获利平衡点的
: 虽然一样有可能消费者觉得该赔
: 结果政府或独立机关觉得不用赔而有纠纷
: 但是
: 至少政府与独立机关没有动机,为了多赚钱而去滥诉
: 光是这点
: 相关保险诉讼案件
: 应该就可以少上不少
: 这样也杜绝了保险公司既是球员又是裁判的状况
至于裁判兼球员的状况其实这理解不太对
因为任何产品都是有合约的在身上的
而且保险业任何产品合约都有送给经管会送审
不是保险公司想怎么定就怎么定
法务再强 约签订了 在法院上也没办法把条款修改
能打的只有合约解释方式或是打程序
白话文就是 裁判一直都是法院 保户跟公司是球员
只是公司是职业 保户是业余
所以要签约之前 就要有打官司的准备
小到手机门号 中到保险 大到买房子 做生意
买保险之前一定要好好问清楚业务 或是研究一下条款
还是那句话 法律是保护懂法的人
千万不要什么都不看傻傻的签字
至于理赔时业务到底该不该负责
多数人认为我跟你买 出事当然找你
这想法当然也没错 事实上理赔是理赔科负责
不是业务负责
而业务为什么会处理 因为要做服务啊 服务做的好 才有下一次成交的机会
所以下对客户解释 中到跟理赔科写报告 上到要顶住理赔金额过高的压力
这就是业务的眉角 如果您的业务是金牌业绩王 基本上理赔科 公司都会卖他面子啦
我也有听过一个奇葩案例 一个做40年的业绩王 一个保户去爬山 单独一个人的时候掉下去
到底是意外还是自杀呢? 不知道
检察官验尸报告 写死因不明
就合约上写 非意外身故 意外险当然是不赔
这个老业务就跑去跟理赔科的人含扣
“现在没有人知道事实是什么了
但是 他有一半的机率是意外 一半的机率是非意外
就期望值来看 是不是应该赔一半?”
结果最后还真的赔一半出去 从没看过赔保额一半的
分享这案例还有一个重点 会吵的孩子有糖吃
所以我也非常支持新闻的妇人闹大 该争取就争
不要怕上法院 这样一定对自己最有利
以上
(至于垃圾公司 垃圾业务垃圾理赔就不讨论了 因为也有一堆诈保的垃圾 要吵一辈子吵不完)
: 姑且不论政府不敢得罪金融业
: 且论把赔付审核的权力从保险公司里切出
: 大家觉得有没有搞头?会有什么弊病吗?
: 谢谢
作者: repuslin (repuslin)   2021-05-10 17:45:00
推 见解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