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为何佛祖、达摩祖师、龙树菩萨都是贵族?

楼主: khara (高阳酒徒)   2021-04-29 23:33:17
※ 引述《owo0204 (御史郎)》之铭言:
: 问个问题喔
: 我看佛陀悟道的故事
: 说他最后快要成佛的时候在树下打坐
: 这个时候第六天魔王波旬
: 为了不想让佛陀升级
: 派天魔女去乱
: 也用各种刀枪弓箭攻击佛陀
: 这个波旬根本机掰人
: 为什么这个人还能在天界过爽爽啊
: 查资料也是说波旬有大福报 大功德
: 差一点点就能成佛
: 可是这咖怎么看都是反派
: 没人处理他吗
: 佛祖怎么不干脆打爆他
其实这是个有趣的好例子。说一点我个人的理解。
先说因果。
我的理解是,这确实就是个信仰。难以做科学证明。
信仰,那也就没多少(道德的)道理可言。
说他是信仰的理由是,变量太多。
不只是实验操作的难度(光这点就很难),而是变量太多。
但信仰不表示一无可取。
事实上这个时代也有其实难以做科学验证却蔚为显学的,
那就是(各门各派的)经济学。
经济学牵扯到的变量实在太多太多,更难以限定实验。
课堂上讲解学理,
会跟你讲“其他变量不变的情况下”某两个变量间的图形与偏微分关系,
可是现实上其他变量要说“短期内”“几乎像是固定”都很限定,
然后两个变量以上,说把原来当参数的某个α视作可变,
那就好几张图好多条线跑来跑去能让人晕头了。
可是经济学的推演当然有其理路:
从一些基本观察、假设开始出发,建立模型,
导出一整套内部理路一致的解释体系作工具。
(当然不同派别的经济学彼此间的攻讦亦不少。)
虽说未必能拿来做精密的实验,
可是信这套方法论的是会觉得它至少有些功能。
回过头来说佛教因果。
佛教因果,
为了解说上的方便,往往简单说善说不善,
好像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非常单纯的世界。
可是佛教体系的解说里,那些修至无想定的天众做了什么坏事?
何以到头来又必然会堕落下来?
在我的理解(当然这只是个未成就的凡夫的臆想),
佛教的体系是,
众生本身打从长久以来就陷于无明中,
从而不断地在世间相爱相杀循环不已,且由于执著而不愿离去。
(无明打哪来之类的本体论问题,佛教是不回答的。
因难答且答了无助于解脱。)
其实不要说什么想像的天啊还地狱的,
光是这个可观察到的生命界,
最简单的观察就可以发现,痛苦一堆,
而快乐要嘛是建构在其他生命的苦之上(生存竞争的必然恐怖),
要嘛不恒常而必定消逝,
而甚至就连这些所谓的“快乐”,跳脱出来思考,
也会发现那根本都是“被定义”的:
被基因定义(飞蛾就想趋光,狗就想追车,人嗜烧烤,普通异男爱奶子),
被习性定义(不说“累世习气”,这一生使我们觉得乐的很多也是习惯造成),
可有什么本质的乐?
但在佛教的解释中,
由于长远以来的习气之深固(这里用到轮回这个说法了),
生命会眷恋这个世界,不愿意脱出。
当然最根本的就是这个身体的直觉就很难让生命脱出。
因此,
只要不是彻底的觉悟者(佛,或者不退法的阿罗汉),
就必然会继续陷入这个世界游戏,
不论其现在状态是处于相对乐受多的还是相对苦受多的。
这不是什么大神还阎罗的裁决,
就只是生命自身的执著。
那么,什么决定了某个生命的现状是乐受多还是苦受多?
什么又造成后续的变化?
这“一部份”(恐怕未必是全部)与该生命及其他生命的互动有关。
好。
那要开始说我对佛教论述中的“魔王波旬”的理解了。
不过还是先岔题一下。看个类比。
《庄子.胠箧》有这么一段故事。是“盗亦有道”的来源。
盗跖说出了这句名言,但他说的“道”可不是什么讲武德的道。
他说的道是:
身为大盗,
要能有智慧去推测哪边有东西可偷;
要能做手下的表率敢做给他们看;
要能顾手下的命来亲自殿后;
要能判断就算有好货但成功率高不高别白送了命;
东西到手了要能分赃分到手下信服。
但他可没说他只劫富济贫,他可没说他对他自己那伙人以外守啥规矩。
(成语的意义后来变了)
(当然,这段文本原始的案例之一就是篡齐的田氏:
耍一些小手段收买人心,扩张本家,
成了窃国大盗之后其实对百姓好不到哪。)
这故事的精神是啥?
要成为“魔王”,不是啥小喽囉,当然得有相当的能耐相当的手段。
要够狡诈还要有充足的魅力能顾上他的基本盘。
佛教故事中的阿修罗王,就是个有“福报、功德、威神”的家伙,
统率有能与欲界忉利天神战斗的手下。
(《长阿含经》卷二十《阿须伦品》、卷二十一《战鬪品》)
这些在佛教论述中应该也是下了很深的功夫用功且布施所致。
(就像盗魁要能买动感动他的手下。)
但这种容易动怒的阿修罗,格调还不够高。
佛教所说的欲界天的最顶层,
他的能耐是能操控生命的各种情感:
例如所谓波旬的三个女儿,爱欲、爱念、爱乐,
(《杂阿含经》卷三十九,1092经)
可以把这三个所谓魔王的女儿看成是对生命眷恋的象征:
渴望(tr.s.n.aa)、厌恶(araati)、嗜爱(raaga)。
那这个魔王自然是能对种种感情有很深的体悟,
能这样用功不放逸,甚至可能散播他所认定的“快乐”,
就是他的“福德”。
但就是因为理解不究竟,
这种“乐”只会种下堕落的因而已。
比起欲界天,
色界诸天则摆脱了包括男女之乐这些较粗俗的快乐,
可是仍不究竟,仍究有堕落的一天。
换言之在佛教体系中,
但凡不能终极地看穿一切,
即便在某个时点处于“乐”的状态
甚至是享有大福报(因过去世的布施与专注等),
也终究会有耗尽而坏灭,再次沦落到“苦”的一刻。
也因此得寻求解脱。
可是难当然难在,
一个寻求解脱的生命,他本身就是尚未解脱的状态,
他还不能完全看穿一切苦乐。
因此太苦的环境势必会造成阻挠(但太乐而无定心也是)。
所以行善以累积“(世间)福报”以减低阻碍也是佛教所强调的。
优秀的修行者会因其福报而有恰当的环境,
这确实是佛教论述中所说的。
只不过除了那些非常厉害的像是释迦牟尼之类的以外,
其实未必那么单纯。
这当中变量非常多,过去各种因缘何者先熟何者后熟也说不清楚。
恐怕不是想单然地以“善/恶”来作二分所能处理的。
至于为什么不打爆天魔?
呃,
像我这种瞋恚习气未尽的家伙,是会想打爆一堆东西。一堆我看不爽的东西。
不过抱持这种想法就是在世间流转的因。
而佛教论述中的“觉”就是彻底脱离一切爱憎。
在佛教论述中,释迦牟尼确实已经能调伏天魔了。
至于其他人?这是每个求解脱的修行者得自行克服的。
作者: g0935375046 (兔子)   2021-04-29 23:35:00
非佛教徒但推专业文
作者: takechance (dfs)   2021-04-29 23:35:00
寂灭为乐、清净为乐凡有所执,皆是虚妄
作者: XDDXDD (哈哈哈哈哈哈哈)   2021-04-29 23:37:00
很好 理解 推一个
作者: namirei (哎呀奈米光)   2021-04-29 23:59: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