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The News Lens
2.记者署名:
责任编辑:丁肇九
核稿编辑:翁世航
文:陈恒皓 (本文感谢林珊伃、陈永欣、戴亨、邱泰玮的共同讨论以及收敛)
3.完整新闻标题:
爱莉莎莎与鸡排妹事件看似无关,其实都有被忽略的结构盲点
4.完整新闻内文:
文:陈恒皓
近日两大事件——性骚扰、自然疗法的争议——看似毫无相关,除了流量之外,网络上各
路支持者风起云涌,在此笔者并不会对这两大事件中双方当事人的行为做任何的评价。但
想要透过两个事件的双方支持者以及当事人所做的回应,尝试使读者理解在这两个事件的
公众讨论中:
1.被忽略的结构性问题
2.结构盲点如何导致议题失焦
被忽略的控诉对象──父权结构
控诉对象是父权结构,而非单一个加害者。
鸡排妹(郑家纯)尝试在脸书的一连串发文,以行动实践:一个举证困难的受害者必须要
不断地澄清,回应各界质疑。进而发起类似“#MeToo”运动,串联网友分享自己遭受性骚
扰的案件,团结受害者,向社会发出控诉。
在郑及其支持者的脉络下,这一件性骚扰以及其衍生的争议在在凸显了父权结构的打压,
这事件有机会成为撼动父权结构的关键角色,而对于郑而言,法院的告诉并没有办法满足
对于社会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所以郑不会提告。
不过司法是否真实能反映事实,以及对于司法的不信任不在本文范围内。
另一个父权结构的受害者──翁立友
承上所述,当然事实的厘清很重要,但郑的控诉对象应该是“社会结构”,而非翁本人,
然翁却承担了整个父权结构控诉下的责任,回过来想,父权结构的建立并不是翁一人所为
,是整个社会所致。
换句话说,翁承担了全部对于父权结构的控诉。这样而言对于翁是不公平的。翁的确应该
要负起司法责任,但亦仅此而已。
遭忽略的控诉对象──专业人士的话语霸权
在爱莉莎莎的反驳影片当中,除了情绪动员还有尝试厘清该疗法是否有效外,提到许多网
友留言当中只因为医生的权威与专业即开始批评爱本人,而没有专业的爱莉,必须要耗费
极大的成本,举出其他专业人士的背书,尝试佐证其想法。
爱莉并非专业研究人员,并不理解学术圈的同侪审查关系,自然而然对于出版社、医师的
推荐认为与期刊有相同的可信度。笔者不认为当今的网络创作者需要具备理解学术圈传统
的概念(或许这会是未来公众人物的基本要求)。
换句话说,在对抗的并非是爱莉VS苍蓝鸽,也不是爱莉VS专业霸权,其实是出版刊物VS著
名期刊,两个看似对等的专业霸权。
而爱莉莎莎,只不过是出版刊物的代理人而已。苍蓝鸽则是比较接近专业霸权本身,比较
没有代理人问题,但是也是这个专业的霸权文化给予苍话语权,使得苍的指控很有力道。
遭控性骚扰 翁立友吁鸡排妹提告
忽略结构导致讨论失焦
在郑与翁的事件当中,其实双方的诉求其实并不是在同一个面向之上,所以双方支持者并
不是在同一个脉络下,导致议题的讨论停滞,双方各执一词。
然而,正是忽略了结构的观点,导致郑及其支持者当中忽略翁也是父权结构之下的受害者
,笔者认为郑或其支持者必须要同理翁也是父权结构下的受害者,并尝试让翁与翁支持者
理解这样的结构概念,而非只追求单一事件的是非,将郑打入炒新闻之境。
在爱莉的事件当中,双方的影片花费许多时间在讨论该疗法是否有效,同样的双方支持者
自然是“就事论事”,争论的焦点放在疗程的有效性而非爱莉莎莎应该如何选择他的资讯
来源;苍蓝鸽的影片当中虽然有提到爱莉莎莎是也是受害者,然正是因为忽略了其实爱莉
莎莎是两个霸权之下的争议点,苍蓝鸽选择“就事论事”的着重在疗效,进而策动网友抨
击爱莉莎莎,而非尝试去指正他认为不正确的书籍,尝试去改变苍蓝鸽所见到的似是而非
的医学书籍。
然而有趣的是,科学的训练并没有办法使得苍蓝鸽看到背后的结构性问题,同样的,如果
笔者认同爱莉莎莎不需要知道学术圈同侪审查的传统,那笔者理当不应期待以医学为背景
的科学思维,能够让苍蓝鸽能够看穿结构的弊病。
在这个意义下,苍蓝鸽也是自身专业结构下的盲点受害者!只不过以科学训练为主的当代
台湾社会之下,这点十分容易被忽略。
(本文感谢林珊伃、陈永欣、戴亨、邱泰玮的共同讨论以及收敛)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7332
6.备注:
清大文组!
一次五个!
还是只能凑一堆不知所云都是父权都是they的错的反智文章
这种东西还要五个人才写得出来!
随便抓一个乡民一天大概都可以生两篇
不要丢文组的脸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