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黄历新年 南北风俗差异谈

楼主: andrewkuo   2021-02-11 21:25:48
1.媒体来源:
大纪元
2.记者署名:
大纪元记者杨裔飞采访报导
3.完整新闻标题:
黄历新年 南北风俗差异谈
4.完整新闻内文:
大纪元2021年02月10日讯】(大纪元记者杨裔飞采访报导)“爆竹声中一岁除”,北宋诗
人王安石的《元日》将我们带入了过年的节日氛围中。
本期,来自北京与香港的华裔分享了两地不同的过年习俗,以慰读者的乡愁。
我们也借此机会,给读者朋友们拜个年,恭祝大家新年健康平安、家庭幸福、好运常伴!
过年前的准备
——北京
进入腊月,过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
过年前一般要清扫居室、购买年货,要贴春联,还要换好崭新的钞票和红包,准备过年。
赵女士和女儿Cindy来自北京。北京的腊月很冷,但也挡不住热火朝天的过年准备。
赵女士说,自己小时候家里过年基本上是奶奶在操持。腊月初八就开始准备了。腊八这天
要煮腊八粥、泡腊八蒜。据说腊八这天泡的蒜,到过年时才会有那种碧绿的样子。就著腊
八蒜吃饺子,美得很!
“年廿三,糖瓜粘”,这一天要敬灶王爷糖瓜,然后恭送灶王爷回天。“年廿四、扫房子
”,就是家里从里到外大扫除一次。接着就是买年货、贴窗花、贴春联。
赵女士说,奶奶可能干了,剪纸、写对联、做新衣、准备全家人年夜饭,都是她老人家张
罗准备呢。后辈很多人都不会了。
Cindy很小就离开北京来到澳洲上学。她印象最深的就是庙会。从年三十开始至年初七都可
以逛庙会。
她说:“小孩儿最喜欢庙会就是有吃、有玩、有节目看!”买蒜肠、羊肉串、冰糖葫芦、
驴打滚、炸排叉、炸麻花,各种吃的,看的眼花缭乱。
她很喜欢玩套圈。还有各种杂耍、表演。“我小时候逛庙会还骑过骆驼,”Cindy说,“后
来好像只有骑马的项目了。”
——香港
Kitty说,香港人有个说法:“冬至大过年”。冬至虽然不是法定假日,这一天上班族还没
有放假,但是老板呀上司呀都会在下午提前让雇员下班。大家回家后就会像过年一样,一
起吃大餐。
香港的大扫除是在年廿八:“年廿八,洗邋遢”。Kitty说,小时候就会帮妈妈一起在家里
做大扫除,现在还记得清清楚楚,“因为付出了,也很辛苦的!”
Kitty想和读者朋友们分享香港的花市。她说,过年前大约一、两个星期,香港不同的区会
设置花市,最大的是维园的花市。
一般花市分干湿区,湿区主要卖的是各种年花和盆栽。常见的有桃花、水僊、剑兰、金桔
、兰花、牡丹、菊花。
干货区会有挥春啊、利是封、卡通公仔、各种过年装饰用品、年货。花市一直开到年三十
晚。年廿九、年三十的花市常常是人山人海。
年夜饭
——北京
赵女士说,北京人的年夜饭很讲究,一般都有“四碟八碗”,是“四平八稳”的意思。
赵女士说,“四碟”是凉菜,常见的有芥末墩、肉皮冻、炸丸子、酱肘子等。八个热菜鸡
鸭鱼肉都有,尤其是要有鱼,表示“吉庆有余”、“年年有余”。有些人家还会有什锦火
锅,象征著“红红火火”过日子。
Cindy说,年夜饭过后,全家人会在一起 “守岁” ,包饺子。包饺子时会在其中一只饺子
中放入一枚铜钱,吃到这个饺子的人特别有福气。赵女士笑着说,自己常常吃到这只包有
铜钱的饺子,看来是有福气的人!
——香港
Kitty讲,香港的饮食业很发达,餐馆多,服务好,所以现在香港人常常是一家大小在餐馆
吃年夜饭。平时的服务费是10%,过年时服务费大约是20%至30%不等。虽说比平时贵,但省
了好多洗切功夫。她说,往年都会回香港和爸爸妈妈过年,今年因为疫情,不能回去陪爸
妈,很遗憾。
年夜饭的菜式很多,讲究的会有鲍鱼、海参、鱼肚、鱼翅,一般都会有鸡(谐音“吉”或
“有计”)、鱼(“年年有余”)、猪手(“横财就手”)、蠔豉(“好事”)、发菜(
“发财”)、虾(“笑哈哈”的谐音)、芹菜(“勤力”)等意头好的菜。
家里会准备一些食品,比如煎堆(“煎堆辘辘,金银满屋”)、油角(“露头角”,出人
头地的意思)、笑口枣、糖莲藕、糖马蹄、各种瓜子(“多子”)。还有各种糕类比如年
糕、芋头糕、马蹄糕等等,寓意“年年高升”。
年初习俗
——北京
传统上的过年要一直到元宵节才算是过完了年。但现在一般年初八就得回去上班了。所以
大家的时间也就紧凑了。
Cindy说,以前年初一一早会放鞭炮,小孩儿们会放 “二踢脚” 很刺激的炮仗,还有庙会
可以逛。但是现在禁止放鞭炮,年味少得多了。
赵女士说,以前初一是拜神的时间,比如人们常常去地坛拜地神。她记得自己上初中时家
里还会去拜神,可惜后来这些信神的传统文化都被破坏了。
年初一是一家老少给爷爷奶奶拜年的日子,年初二去姥姥姥爷家拜年。孩子们最高兴了,
因为有压岁钱和长辈们给的礼物。
——香港
香港法定假期至年初三。
Kitty说,老一辈的香港人或年岁大一些的人,在年初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去黄大僊庙争取
能上头炷香。但是人很多,很拥挤,而且香是点燃的,容易被烫伤。现在去的年轻人没有
老一辈的人多。
年初一一家人要跟着爸爸回爷爷嫲嫲(奶奶)家拜年,年初二是跟着妈妈去给公公婆婆(
姥爷姥姥)拜年,老人都会封利是给孩子,但一般金额不会太大。
年初三叫“赤口”,相传这天易招惹口舌是非,一般市民会去车公庙拜神,要么就不出门
了。
年初四就要回去上班了。
Kitty说,第一天回去上班未婚的员工一般能收到两种红包:老板发的开工利是(红包)和
已婚同事发的新年利是。
这一天会比较热闹。写字楼(办公楼)会有一株比较大的桃花,对于公司来说,意喻“大
展宏图”,对未婚的人来说,则意味着感情顺利。所以,她们年轻人回办公楼以后,要顺
时针在桃花下走三圈,希望在新年里找到心仪的“另一半”。物业管理处还会贴心的安排
舞龙、舞狮到每一层楼进行表演,期望新的一年里生意红红火火、顺顺利利。
其实,无论地域,无论语言,传统的过年习俗充满了人们敬畏天地神明、回溯传统的浓厚
文化气氛。事实上这也是中华正统文化的核心所在。过年的意义其实就是承传这种敬天信
神、感恩知报的传统文化吧。
责任编辑:陈依琳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1/2/10/n12744970.htm
6.备注:
作者: chenyingfa ( )   2021-02-11 21:29:00
大纪元为啥文都辣摸长...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