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台湾引导华语流行音乐的时代是不是过去了

楼主: amyvivian (燕子)   2021-01-31 22:59:36
※ 引述《todao (心里有数)》之铭言:
: 真要说起来
: 台湾香港最强的年代
: 也是翻唱日本韩国的
: 所以其实现在的台湾乐坛
: 才是真正最强的
: 都是原创为主
引文中所谓“台湾香港最强的年代”,我认为跟1989年一波国际唱片企业进驻台湾有关,这些国际唱片公司倾向于使用翻唱歌曲。以前的大量翻唱是因为没有版权观念,这个时代的翻唱是因为国际唱片公司认为好用就用了,毕竟在别的国家已经试过市场,可能手上又有版权,就用了。就我个人的猜想,缺少本地唱片公司的支持,本土的创作者在这种严苛的国际竞争之下,一部分就被挤压到小众的或是台语的市场。这种台湾很强的想像,是否只不过是实质上被国际资本侵吞的表象呢?
我个人对华语音乐稍微做过一点网络探索,以下是我对历史的一些认识。可能有很多错误,大家加减看。
过去华语流行歌曲的中心起自上海,后来转至香港。也就是所谓的“时代曲”。
不过上海时代曲最为盛行的40年代,也是受到日本极大影响甚至直接被占领的年代,所以上海八大歌后之一甚至有一个日本人,著名作曲人姚敏还跟日本作曲人服部良一学习过。可以说,华语流行音乐,自开始就和日本流行音乐有极大的关联。
而在所谓“群星会”的年代,有极多的华语歌曲是由慎芝重新填词的日本歌,与同时期台语歌曲可说是有过之无不及。
台湾在华语乐坛的影响力,要从1969年姚苏蓉演唱的〈今天不回家〉开始,据说是第一首从台湾红到香港的华语流行歌,是一首原创歌曲,作者为左宏元(笔名古月)。稍晚在1970年代初期冒出头的作曲人刘家昌,是少数“逆输出”歌曲到日本的创作者。在周星驰电影《功夫》里听到的〈只要为你活一天〉,也是出自刘家昌的创作。左氏、刘氏,以及笔名汤尼的翁清溪(代表作〈月亮代表我的心〉)等人,是华语歌坛真正开始具有影响力的位于台湾的原创者。
1970年代中期开始了校园民歌的流行,台湾的华语乐坛产生了许多的原创歌曲。而这股校园民歌的风潮,也传进了中国大陆,当时是一批批下乡青年复学的时期。中国大陆听校园民歌,是透过刘文正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翻唱的唱片而传入的,因此在1980年代,不只是“白天听老邓,晚上听小邓”,在年轻人之间也流行听校园民歌。所以“民歌40”还有号召中国大陆的听众并找中国大陆的歌手小娟与山谷里的居民来合唱〈乡间的小路〉等歌曲。校园民歌之中,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叶佳修的歌是最早在中国大陆流行的。我猜想可能也是因为他的歌都是以普世价值为号召,又快快乐
乐的吧。
后来移民美国的澎湖人潘安邦在1989年登上央视春晚,他唱了本人的招牌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和翻唱了苏芮的〈跟着感觉走〉(由陈家丽作词、陈志远作曲)等歌曲。结果据说〈跟着感觉走〉爆红了,大街小巷都是〈跟着感觉走〉。甚至六四的学生们也都是“跟着感觉走”,导致最后〈跟着感觉走〉被禁。
所谓的强,究竟是什么呢?是商业上的畅销,或者是还有更深刻的影响力呢?流行歌曲本身就是一种商业的产品,但我相信真正好的创作,会像是过去的左氏、刘氏、翁氏、叶氏、陈氏歌曲那样,最后大家喜爱的会是歌曲本身,来自哪里只是歌曲的身分证的一栏而已。
楼主: amyvivian (燕子)   2021-01-31 23:11:00
1981年的上海春节节目的影片https://youtu.be/f4mLO2VsTrA5:10 橄榄树8:46 赤足走在田埂上1:45:21 乡间的小路
作者: bobju (枯藤老树昏鸦)   2021-01-31 23:15:00
路过推原创多又如何? 未曾流行过的芭乐歌一堆喔
作者: nctufish (暂 别 校 园)   2021-01-31 23:40:00
史上最成功的华语歌手是周杰伦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