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她历时20年中国研究爱滋麻风道破污名本质

楼主: wayne62 (要的只是不喜欢的权利)   2020-12-21 20:37:11
1.媒体来源: 风传媒
2.记者署名: 谢孟颖
3.完整新闻标题:她历时近20年深入中国研究爱滋、麻风,道破疾病“污名”本质
4.完整新闻内文:
2020年新冠肺炎(俗称武汉肺炎)疫情替全世界罩上一层阴霾,阴霾之下的台湾
虽以“防疫奇蹟”闻名全球,对确诊者的恐惧却仍至今未歇,甚至未确诊的移工、
酒店小姐、街友也接连被视为“防疫破口”──这般疾病与污名之间的连结,
昔日花费近20年深入中国研究爱滋、麻风医生的刘绍华曾见过许多,
尽管各种疾病、各种人受到污名的成因皆有不同,刘绍华提醒的共通本质是:
“污名的效应非常复杂,不只是‘得一个疾病’这么简单。”
在刘绍华看来,疾病本来是一个生物性的现象,但当大众对疾病不认识、不理解,
便易有恐惧产生,而主流社会“不喜欢”的人染病,这些弱势群体可能就受到更多的排斥
,加上当今各种媒体推波助澜,大众对疾病就会有更多误解。
“一开始大家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病,又有人死掉,恐慌是寻常的反应,
但如果各种知识都出来了、还恐慌成跟一开始一样,问题是什么?”刘绍华如此探问。
污名一语看似沉重,却随时伴随疾病产生,而在新兴疾病将成为常态的21世纪,
如何理解污名、破除污名,亦成众人难逃课题。
疾病污名首先来自“恐惧”:资讯已经慢慢有了,
但一般人不太会接受这些科学的事实,他的恐惧偏见远远超越科学理性…
问起生病的人为何受到污名,刘绍华说各种状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
但以刘绍华过去研究的爱滋、麻风到当今COVID-19,大概都有一个状况:
“可能因为刚开始这些疾病出现在人类社会中的意象太令人害怕,
即使到后来这疾病已被证实没那么可怕、甚至有治疗方式,他的意象没有被移除掉……
我们可以去讨论说为什么这意象除不掉,但那是每个的意象除不掉的原因,都可能不同。”
感冒因为容易好,一般而言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但爱滋当初以新兴疾病被传播时,
没有解药、没有疫苗,后期虽出现“鸡尾酒疗法”让感染者得以继续生存,
刻板印象还是在:“爱滋有很容易感染吗?比感冒、肺结核还不容易感染。
这不是说流感、肺结核就要怕,但知识上爱滋是很容易预防的疾病,
知道他感染方式就很好预防──会感染可能是输血重大医疗疏失,
但其实重大医疗疏失对人的生命都会有影响,那是很不容易发生的事情,
至于性行为,如果是安全性行为也不太可能容易发生,
如果你跟爱滋病人一起吃饭、一起游泳,其实不会有什么事……”
刘绍华说,人们对疾病的恐慌,主要来自一开始不认识这疾病,但有时科学已对疾病
建立起认识、知道如何预防时,社会也不见得能理性反应。就像爱滋,
即便科学上的常识就是不易感染,多数人的恐惧可能还是远远超过科学理性,
又例如麻风病(汉生病)更难传染、就算被感染到也几乎不会发病,“大家还是很怕他。”
恐惧也不只在“大家以为会传染”的疾病,刘绍华便问:如果一般民众看到肢体障碍者、
因为中风肢体不方便的人,那反应是怎样?或是精神疾病者,“这会传染吗?大家怕不怕?
还是很多偏见啊。”甚至像癌症,尽管台湾癌症人口极高、甚至据台湾癌症基金会预测
2020年癌症一年内发生人数将高达11万,且癌症在医学上早已不是绝症,人们还是怕。
只是在一切疾病中,污名特别强烈的,是新兴疾病,就像2020年撼动全球的肺炎疫情──
当一开始世人搞不清楚这是什么病、又有死亡案例,恐慌是寻常的,
但如今已知COVID-19的致死率没有那样高,感染者高比例非重症、许多轻症甚至
“无症状感染者”,美国前总统川普也曾确诊、治疗好看起来又像没事一样,
甚至国际上有大量的人根本没有接受治疗,甚至:“像这次新冠感染者,
他好了以后,你如果有机会访问痊愈的人,你看他旁边的人怕不怕他?”
刘绍华提醒:“我们对疾病要警戒,但是不是需要达到这疾病刚出来那时的恐慌程度,
是值得思考……这些资讯已经慢慢有了,但一般人不太会接受这些科学的事实,
他的恐惧偏见远远超越科学理性、医学常识,问题在哪?不是这疾病有多可怕,
问题在大家不愿意放下这块,理性看待科学事实。”
结构弱势更受疫情伤害:他们即使没有生病,说他们有没有被污名呢?
当疾病发生于社会的结构弱势、被主流排斥的人群,污名会变得更为复杂。
刘绍华过去研究包括中国凉山地区彝族爱滋高感染比例背后的复杂成因、
彝族所受汉人社会的排斥与污名,但刘绍华也提醒:
“不一定是少数民族生这病才会被污名,如果是你跟我生这些病也会被污名,
疾病可能带来污名、但污名不一定只是因为疾病的关系。”
例如2020年肺炎疫情,4月份台湾因出现酒店公关确诊案例、指挥中心一声令下
八大行业全面停业,可说是目前唯一“有人确诊就全面停业”的作为,
却鲜少有民众提出质疑、甚至讥讽为“国定上岸日”,这点刘绍华怎么看?
“他们即使没有生病,说他们有没有被污名呢?不一定只有疾病带来污名。”刘绍华说,
若是疾病污名跟其他社会原本存在的污名相连结,这污名的效应可能会更大、
出现不太有约束性的连结。
社会原本就对八大行业有偏见、不喜欢,于是当政府去“处理”他们,社会也觉得没关系
:“他本来就不是主流社会在意的一群人,但他有没有生病这事,我们不知道。
发生在他们身上、禁止他们的约束,不是来自于他们生病这个事实,他们跟你我一样,
都还没生病。”
生病的人,也有身份之别。回到刘绍华的研究《我的凉山兄弟》,
确实凉山彝族曾在中国有较高比例的爱滋感染者,但问题不只是“族群爱滋比例比较高,
这族群的群体本身就被其他主流社会歧视”,汉人社会原先就对少数民族有偏见,
彝族有自己的历史与文化、跟主流社会明显的差异,例如在都市的短期移民身份、
不会说汉语、看起来就像完全来自不同世界的人,当这样的少数民族有爱滋问题,
主流社会就很快会把各种因素与疾病画上等号。
“那是很多主流社会施加偏见的人的诠释、他们的成见。”甚至连没生病的医生
都可能被歧视,刘绍华的《麻风医生与巨变中国》研究提到,中国参与麻风抗疫的医生
也遭受社会排挤,这些被指派去照顾麻风病人多半出身被排斥的“黑五类”、
原先就是在当时主流社会被视为比较低阶的,当各种主流社会觉得不好的、
有成见的面向与疾病框架里的成见连结,就不只是单纯疾病污名了。
“一个社会上非常有钱、有权、有名望的人,他得了这些病,大家不一定会对他们
这么这么排挤,但如果是我们看到的凉山彝族、八大行业、街友,那些原本在社会上
属于相对弱势底层的,或他从事的行业、社会政治经济位阶在主流社会中是比较不好的,
这些人可能会承受更多的排斥。”刘绍华说。
“得新冠的人,大家觉得很害怕,但川普也得了新冠,他有被同样害怕新冠的人
当成落井下石的对象吗?同样都是疾病、同个疾病。”刘绍华也说,
虽然疾病本身已建立起污名,但这污名确实可能因为感染者不同身份处境,
导致主流社会对罹患污名性疾病的人 有不同对待方式──这说明,
表面上以疾病污名呈现的社会反应,背后的复杂性不只是疾病而已,
可能包括族群、社会阶层、政治经济位阶、国族差异,也可能有性别差异、权力差异。
克服恐惧与污名必要之路:由政府相关机构、或具公信力的知识社群,
来提供充份、能更新、又具说服力的讯息
最后谈起2020年COVID-19疫情,问起刘绍华,污名是否也来自媒体报导引发的误解与偏见?
刘绍华说,“媒体”的概念其实已经非常庞大,里面有经营多年、长期建置有成的
传统媒体,也有小道消息的媒体、自媒体、基于特定意识形态建立的偏颇媒体,
所有这些在广义上都是“媒体”的一环,“如果你要把这些全部都讲‘媒体’,
我比较无法回应。”
那就广义的新闻资讯呢?刘绍华说,网络环境包含假讯息、半真半假、似是而非的讯息,
或也有旧新闻不更新、抄来抄去的状况:“在这种媒体环境下,
如果只靠媒体关于新兴传染病的科学知识,那一定会很糟糕、结局一定会很糟糕,
一定充满误解偏差、假的诠释、不正确的认识、过时的认识,都有可能。”
例如疫情期间台湾曾疯传“病毒从中国武汉实验室流出”的消息,“台湾事实查核中心”
指出,部份媒体引述的外电报导已被多国查核组织证实含有不实资讯、外电报导甚至包括
评价极差的英国《每日邮报》,对于“病毒人造论”,刘绍华也说是来自两个印度科学家
的“未刊本”、为快速分享讯息而未经正式期刊同侪审查的论文,这些内容都已被质疑、
印度科学家也自己下架文章了,但台湾新闻还是持续疯传。
“第一,他是旧闻,第二,他是已被辟谣的新闻,但我们的电视媒体还在报,那这什么?
他们一直在报一个旧闻,但比这旧闻更新的新闻,是已经辟谣了──这事早在国际上
都已经知道,那是没经过检验证实的、不具有任何公信力的、被下架的论文,
还是自己下架的,若我们用这样的作者已拿下架的说法、还是继续不更新、
人家辟谣过程都没去查,那媒体的角色是什么?只要曾经有传过的话,只要曾经存在过,
他就是事实吗?”刘绍华探问。
在刘绍华看来,最有效传递对疾病认识的方式,还是要由政府相关机构、
或具公信力的知识社群,来提供充份、能更新、又具说服力的讯息,
而不是让民众随便被喂讯息──虽然这事很难、很多民众被喂讯息已经行之有年了,
但具有公信力的管道应该还是要存在,就像被川普影响前的美国CDC,
过去凡有公告全世界都要看、都有专业讯息告知大众,“因为他够专业、讯息够明确,
世界的人都会去看。”
即便现在媒体环境不好、讯息混乱,刘绍华相信,还是要有具公信力的正式讯息管道,
让愿意寻求这些管道的人还可以找到地方看。也因此,刘绍华看台湾遗憾之一,
是很少有充份网站去辟谣、去说明提供各种数据,虽然指挥中心也有一些新闻稿,
但能不能达到充份沟通、辟谣的效果,仍有讨论空间。这次疫情的沟通,
在刘绍华看来就有可惜之处,政府应该不断跟民众说,不要这么恐慌、害怕。
能克服恐惧的,终就是充足的资讯与理解,刘绍华也说,21世纪的特质就是
新兴传染病会一直冒出来,整个环境生态、人类跟自然界关系改变,
就会不断出现新兴疫病,从20世纪末爱滋,到后来的禽流感、伊波拉、兹卡、COVID-19
都是新兴的,一开始可能都很严重的传染病,该如何传递讯息以消除恐惧、
让人们理性面对,自是挑战之一。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storm.mg/article/3273725
6.备注:
作者: nptrj   2020-12-21 20:39:00
可防可控小感冒
作者: wwvvkai (We do not sow)   2020-12-21 20:41:00
看不懂?就是有病 污名啥?
作者: nikewang (耐骑王)   2020-12-21 20:42:00
"中国人"就是最大污名
作者: GEoilo (我不想~~)   2020-12-21 20:42:00
西班牙流感不是污蔑,中国肺炎就是污蔑?呵呵~~
作者: tenching (TenChing)   2020-12-21 20:45:00
看成中国破麻
作者: gigibouz (鸡鸡包子)   2020-12-21 20:47:00
这一定汝华
作者: botnet (天龙人)   2020-12-21 20:48:00
爱约活该死好
作者: freeman3310 (废里曼)   2020-12-21 20:48:00
其实原本就歧视 没生病不好意思说原本就尊敬的人得病就不歧视可以证明根病无关好好归纳原因不好吗
作者: longtimens (阿卷)   2020-12-21 20:53:00
从这次武汉肺炎就知道,最该担心的不是大家怕的要死,而是不把疾病当一回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