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港岛城中村里的蓝染工房 疫下缝制300个口

楼主: nothisman (在人海中迷失)   2020-12-10 21:00:21
港岛城中村里的蓝染工房 疫下缝制300个口罩送长者
https://tw.appledaily.com/supplement/20201209/UOSV7DRXK5GTHL45LZL5XM5L4Y/
苹果 2020/12/09 16:54
一提起薄扶林村,大家都会联想到火龙、牛奶公司等文化遗产,其实近年有一批热心的村
民成立了“村姑工房”,运用蓝染工艺建设自己的社区,在武肺期间,亲手缝制蓝染口罩
给村中长辈。记者今天就跟村姑到后山,认识一些自然染料,并亲手学习不同的蓝染工艺
扎法。
村姑的老师傅凯儿(Alice),2013年因为机缘巧合,协助薄扶林村绘画了一幅导览地图,
渐渐参与不同的社区活动,认识一批村姑。“喜欢自然染是因为大部份植物对皮肤无害,
甚至有药用价值。”Alice曾走访台湾、日本等地学习自然染,近年她把手艺传授给村姑
。在2018年成立了村姑工房,每个月都举办不同的手工艺活动。今天由Alice及村姑玲玲
姐带路,走入薄扶林村的后花园,来一趟心旷神怡之旅。
“马樱丹的花可以染出黄色,鬼针草则染出淡黄色。”Alice在山上解说不同植物染色效
果。鬼针草长出了一朵朵小菊花,外表平凡但属于外来物种,虽是野草,却具药用价值,
食环署清洁工经常都在山上清理数以斤计的鬼针草。反观在山顶上经常都出现大量会把树
木缠死的薇甘菊,属攀缘植物, 常见于潮湿荒废农地、鱼池等地方。村姑经常跑到后山
,认识不同的植物特性,探讨制作天然染料的可能性。以鬼针草为例,只要简单清洗,再
用慢火煮40分钟,便可以制成天然淡黄色染料。
麦芽糖发酵 自制染料保存期长
布料必须用全棉或丝质,事前把布料浸泡豆浆更容易上色,“一开始我教他们染布,之后
村姑教我怎样缝布、夹布,她们真的非常有耐性。而扎染则着重扎得有多紧,村姑们也非
常拿手。”Alice传授村姑用马蓝加上木蓝等材料,再加入麦芽糖及米酒产生发酵作用,
制成染料。假如染料保养得宜,每天搅拌及添加一些营养剂,可以玩上一至两年,就像卤
水一样。
玲玲姐更当场教记者蓝染扎布方法,把方巾折成三角形,再用橡皮筋扎起,看似简单的工
序,记者已经投降。把布料浸入染缸大约3分钟,变成绿色,待氧化再多浸3分钟就大功告
成。玲玲的作品明显看出是一个星形图案,而记者的则带有凌乱美。薄扶林村文化环境保
育小组的长哥笑言:“我夏天的衣服全部都是蓝染,由老婆(玲玲姐)一手包办,而村姑最
特别是居住得非常近,用手艺凝聚在一起,成为生活上的好朋友。”
武肺期间自制口罩 博物馆办工作坊
当初村姑玩蓝染只属联谊性质,年初因为武肺爆发缺乏口罩,村姑自发为一些村中长辈缝
制口罩,“懂得缝布的村姑,教不懂缝布的村姑,大家分工合作,务求用自己力量制作大
量口罩,分发给区内长者,疫症期间缝了300多个口罩。”村姑Ann热爱缝制衣服,平时为
自己及子女做衣服。
“村姑学习蓝染不是为了制作礼物送给他人,她们靠蓝染发展社区,意义更大。”Alice
在学习自然染过程遇到不少启蒙老师,所以也会无私地把所有技术传授给村姑们。村姑手
艺可说是五花八门,蓝染、自然染、陶艺、装饰物等,明年薄扶林村将会有一个由牛奶公
司宿舍改建的博物馆,村姑也有机会在这里举办不同的工作坊,用手艺让大家认识薄扶林
村的故事。(香港《苹果动新闻》/提供)
记者:翁怡富
摄影:张洛晞、许先煜
作者: manlike ( )   2020-12-10 21:01:00
楼下射在哪?
作者: tchialen (艾妈 挖爱哩)   2020-12-10 21:01:00
腋下
作者: YuzanJhang (Yuzan)   2020-12-10 21:04:00
id
作者: benomy (Benomy)   2020-12-10 21:04:00
ID正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