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pp5434 ()》之铭言:
: 其实有兴趣的可以google一下照片。
: 长城的尽头在海上,但也只有凸出去一点点而已,我看应该没有100公尺。
: 那匈奴为何不走海路,真的用走的就可以了,连游泳都不用,
: 就可以绕过长城了。
: 这么简单,匈奴怎么不做呢?
简而言之,匈奴码头科技缺重型火战船、火砲战船和造船员,没火砲战船太吃亏了。
回到长城正题,我们现在看到的长城绝大多数是明代长城的遗迹,更古老的长城建筑
基本上都剩断垣残壁了。匈奴那个年代要面对的是汉长城,汉代长城只算长度的话是历
代长城之最,东端位于平壤大同江,沿着燕山、阴山、河西走廊修建,西端大约到敦煌
、哈密一带的沙漠,主线和支线总长度超过一万公里。
不过长城建筑绝非只是一道高耸的石墙一路拉过去,只有在关隘和要地才会设置石造
要塞,其余地方通常只有造价便宜的夯土墙加上壕沟,甚至只剩柳条栅栏,难以跨域的
山区更没必要设置防御。要塞区以外的城墙通常不会有固定守军,通常只有巡逻队和烽
火台负责防守。
完整的长城防御体系也不是单纯依赖一道城墙,还包含了后方的城镇驻军、道路系统
、后勤补给等,一旦前方遭到攻击,后方的部队可以随时上前支援。而在长城以外的草
原地区也会设置深入的据点,以便监控草原上的可疑活动,必要时直接出兵打击。
当然要维持这套防御体系的成本十分高昂,没有几个朝代能稳定支应,通常过个两三
代就荒废掉了。
对于匈奴人等草原民族而言,虽然每个人上马就是合格的马弓兵或轻骑兵,但光靠马
弓和轻骑很难吃掉对方后帝王时代的城堡,而攻城器械造价昂贵、技术复杂,而且运输
不便(攻城器械多半是围城时就地建造),不符合草原民族打带跑的战术,因此没有重视
这条科技树;造船的科技树也一样,又不能把火战船开到草原上去。
而草原民族最大的特色在于机动性,就算能够成群结队摸到无人防御的城墙下,也没
办法将马匹运过城墙,这些人过了墙就变成普通步兵,和农业民族垃圾步兵海比数量?
你各位还是让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