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翻爆
2.记者署名: 林周义
3.完整新闻标题: 多项特材藉极端值上路涨价 某人工髋关节从1万多涨到4万多
4.完整新闻内文:
为解决同类特材价格不一的问题,健保署7月订定8大类特材极端值,并在9月1日上路。医
疗改革基金会分析发现,新制上路2个月后,8大类特材均有品项借机涨价,调涨的特材达
531项,其中过半是将价格趋近极端值,更有1款人工髋关节从1万1960元涨到4万2200元。
健保署6月针对8大类自付差额特材订定收费上限,引发医界反弹,最终宣布暂缓。经与医
学会讨论,健保署7月24日公布改订极端值,医院若收费超标会要求降价,9月1日正式上
路。
为避免收费较低特材借机涨价,健保署原承诺在比价网公布涨价历程供民众参考,但随后
却又反悔。今年11月,医改会分析发现,8大类特材均有品项涨价,在1万多个品项中,计
有531个品项涨价,其中54%将价格提高至极端值或趋近极端值,54%当中又有3分之2直
接涨到极端值,3分之1趋近极端值,甚至有一款医学中心的人工髋关节从1万1960元涨到4
万2200,涨幅高达252%。
医改会董事长刘淑琼表示,健保署应该说清楚、讲明白,到底订定极端值起了什么作用。
政府当初纳管的目的是不让民众多花冤枉钱,要减轻民众负担,但新制上路后却有部分特
材涨多跌少,像是生物组织心脏瓣膜有29个品项调涨,14个品项调降,国人使用率第2高
的冠状动脉涂药支架则有39个品项调涨,36个品项调降。除了需求患者增加负担外,民众
也可能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医改会执行长王梅影表示,比价网的功能不应只着重在价钱比较,而是要给民众更多资讯
,例如涨价的历程和原因、自付差额特材和健保医材、自费医材的差别在哪里等,保障民
众知情权。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reurl.cc/e8YjEj
6.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