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联合报
2.记者署名:
冯靖惠
3.完整新闻标题:
你的国小是菜市场名吗?这所国小全台有18所撞名 有人一条龙到大学?
4.完整新闻内文:
你国小、国中唸的学校是菜市场名吗?本报查阅教育部最新资料,全台2600多所国小之中
,就有1200多校“至少”和另一校校名相同,其中“撞名”第一名的是中正国小,全台有
18所,高雄和台中都各有2所;基于“特殊情感”,全台的中正国小校长还特别开了一个
LINE群组联系。也有人从国小到高中“一条龙”念中正。
“中正”拿下国小、国中撞名双料冠军
校名“菜市场名”第一名,是取自前总统蒋中正的“中正”。全台同名学校中就属“中正
”最多。据统计,各地中正国小有18所、国中7所、高中职3所、大学1所,各级学校名叫
中正的总计近30所。
以国小为例,中正国小全台有18所居冠,第二名是中山和成功国小,各16所;国中的部分
,“中正”还是第一名,拿下双料冠军。中正国中有7所,中山国中6所,忠孝国中5所。
同一县市有多所中正国小 还得细问在哪一区
这些“中正”校长们都说,经常发生“寄错邮件”或是“贵宾跑错学校”的趣事;至于毕
业生,得要问清楚哪个县市的国小,才能确认是不是同校校友。尤其在县市合并之后,就
算同一县市也会出现好几所“中正”国小,还得细问到所在县市区域才能确定是不是真的
是校友。
只是全台为何一堆中正、中山,推测应是基于历史因素,许多国小喜欢拿历史人名当作纪
念,再加上教育部规定国中小校名由各县市自订,特别容易撞名。
外宾常跑错校 全台中正国小校长开LINE群组
高雄市凤山区中正国小民国48年创校,校长彭连焕说,县市合并前,高雄县和高雄市各有
一所中正国小,合并之后就变成高雄苓雅区和凤山区各有一间中正国小。曾经一度想改名
,但如果比照台北市中山国小改名为逸仙国小,那中正国小要改什么?他笑说,改名“介
石”好像也怪怪的。
彭连焕表示,如果学校举办活动或研习,外地的贵宾经常跑错,幸好两校路程没有差太远
。他在自我介绍的时候,也会特别强调是“凤山区中正国小”。全台中正国小校长也有一
个LINE群组,大家会互相交流。更巧的是,他跟苓雅区中正国小校长吴轩铭 ,两人是差
了三届的国中学长学弟。
有学生从国小到高中“一条龙”念中正
“还有学生是一路念到中正高中。”彭连焕说,有中正国小的学生毕业后,继续念高雄的
中正高中的国中部和高中部。记者追问,是否有继续念到中正大学的?彭连焕说,每所高
中应该多少都有考上中正大学的学生,但国小端没有继续追踪就是了。
台北市中正国小是台北市少数百年学校之一,不过一开始的校名却非常特别,是到后来才
改名的。中正国小于民国前4年创立,名为“大龙峒公学校朱厝仑分校”,历经四次更名
,民国57年8月才改为“台北市中山区中正国小”。
台北市中正国小校长方芳兰表示,新北市新店也有中正国小,常常有人把应该是寄到新店
中正国小的信件寄错到他们学校,有时候公文也会发错。
台北市中山国小改名为“逸仙国小”
台北市逸仙国小经历了四次改名。从民国46年2月开始筹建,原定名为“大屯国民学校”
,后改名“中山国民学校”,原隶属阳明山管理局,之后因阳明山改隶台北市管辖,改制
为阳明山管理局北投区中山国小。62学年度奉台北市教育局函,四度更名为“台北市北投
区逸仙国小”,延续至今。
台北市逸仙国小校长陈晓慧表示,因为早期历史背景的原因,很多学校会以孙中山或蒋中
正命名。孙中山字逸仙,而国父纪念馆旁边是逸仙路,很多人误以为逸仙国小在国父纪念
馆旁边,但事实上学校是在北投区,“很多人会接不起来。”
陈晓慧还说,逸仙国小和全国历史最悠久的宜兰市“中山”国小,从民国100年缔结姊妹
校,至今已满10年。
“同名同姓”的高中校名也很常见,避免民众因学校“撞名”困扰,甚至影响学生升学权
益,教育部多年前修法。依照高级中等教育法,公立高中职的校名,依其类型、群科类别
,由主管机关定之;私立高中职不得以地名为校名,其校名由学校财团法人于申请筹设时
定之,非经各该主管机关许可,不得变更。私立高中职申请设立的校名,足使一般民众误
认与他校为同一学校者,主管机关可以变更。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vip.udn.com/vip/story/121163/5072883
6.备注:
※ 一个人三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