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很多人在质疑学生代表的学历
但我更想质疑学生代表"存在的必要性"
为什么课纲的审订
会需要学生代表的直接参与?
按理讲
课纲这种等于企业未来发展计画的东西
应该需要高度专业的判断
往广著说,牵涉到经济政治文化
往窄著说,至少也该有教育专业
如果真的需要学生意见
与其找来大学生作为12年国民基本教育的意见参考
回归到正在学习的学子立即反馈不是更加重要吗?
大学生去管大学要学啥
高中生去管高中要学啥
1-9年级生去管1-9年级要学啥
这不是才比较合理的状态吗?
说管,也不是真管
而是譬如问卷、访谈以较为科学的模式去普遍整理一个世代孩子
对目前自己上课内容的意见与见解
更重要的是反馈
找个毫无相关专业的大学生去管国小生要学啥
到底有什么意义可言?
都毕业十年以上了
他们知道现在国小学生正在学什么东西吗?
更别提
仅仅数个大学生,就能代表所谓学生意见
坦白说
我觉得这种所谓开放学生代表参与
纯粹就是一种表面上的假公平
学生代表本身对课纲审定没有专业性
学生代表的遴选本身也没有民意基础存在
学生代表的意见也无法成为之前课纲的成效之反馈
更直白地说
学生代表根本就不具备任何代表性可言
搞来到底是干嘛的?
闹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