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明伦社宅出了一些新闻,大意是社宅租金最高需要四万块,一点也不平易近人。这个
物件是这样,三房型,44坪,40,500元,圆山站走路5分钟内。回头再问请问这样的价格
可以算是社会住宅吗?
下面两张图片是我在591租屋网找到的相似物件,40-50坪,三房,大同区,屋龄近新屋,
可开伙。
台北市的家庭年收入中位数为158万,大约是月收入13万,代表在这条收入线级距以下的
个人或家庭都可以来申请社宅。
台北市社会住宅的房型比例大约符合6:3:1,近期规划的则是再减少三房的比例。今天明
伦社宅是总户数380户,三房占44户,大约是11.5%。
接着可以想想,谁会住三房?谁可以申请三房?大部分应该是家庭。成员组成呢?可能带
著父母或/跟小孩。以这样的型态而言,一个月13万收入的家庭需不需要社会住宅呢?
如果这个家庭原本需要花55000元租到类似的物件,与社宅相比,租期最长6年相比,两种
情境相差将近100万,头期款可能就快要存到了。退一步说,就算用同样于社宅的价格,
应该会租到没电梯的老公寓,离捷运站也会很远。生活品质跟价格永远取不到一个好的平
衡。
社会住宅不能只用价格衡量,居住品质与附属设施都是需要全盘考量的因素。明伦社宅低
楼层也有托婴托幼、长者照护的设施。这些都是实现减轻“三明治世代”负担的政策,让
这些身为家庭的经济支柱可以保持强壮。这些都是构成居住正义的要件。
价格跟坪数可以检讨,未来的社宅直接改善,但是有些人四万的价格就开始大酸这个盖房
子的人不顾居住正义,实在太可惜。
https://www.facebook.com/100000254259619/posts/3939708182714285/?extid=0&d=n
https://i.imgur.com/CBphsuU.jpg
https://i.imgur.com/T0HfZwW.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