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问卦] 斐迪南大公其实是好心被雷亲的八卦

楼主: sanae0307 (战舰神通)   2020-11-22 15:33:39
※ [本文转录自 historia 看板 #1VkF6q_n ]
作者: sanae0307 (防空栖姬人柱力) 看板: historia
标题: [请益] 一战结束百年︱斐迪南大公为何会遭斯拉
时间: Sat Nov 21 18:53:38 2020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222838
澎湃新闻
塞拉耶佛事件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闻名,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当事人默默无闻。在公
共舆论里,斐迪南大公是一个脸谱化的反派,除了欺凌弱国塞尔维亚,大众对他所知不多。
其实斐迪南在私下里随和,为人正派,爱上了家境贫微的妻子,对她极度宠爱,属于绝种的
痴情好男人。于公而言,他勤于政务,能力中上等,虽然才智并非一流卓越,但也足够胜任
统治者的角色,管理庞大的帝国。
15个民族,系于君主一身
奥匈是一个古怪的政治实体,是各方政客协商谈判的产物。弗朗茨·约瑟夫皇帝(Franz Jo
seph I,1830年-1916年)经历了1848年革命的震荡,1866年普奥战争的败绩后,被迫赋予
匈牙利自主权。奥地利和匈牙利有各自的国会、首相和法院,外交内政的重大决策需要两个
政府共同商议。
学者克里斯多福·克拉克打了一个比方,奥匈像是个双黄蛋,维也纳和布达佩斯是两个核心
,周边的十多个小民族仿佛蛋清,哈布斯堡君主制作为外壳,起到保护作用。
奥地利的国家观念形成得比法国要早,法兰西直到大革命期间才有了祖国的概念。因为法国
的土地连成一片,江山大河为自然疆界,身处其中的人感受不到祖国的存在,就好比鱼先天
生活在水里,感受不到水的存在。
奥地利不一样,它的版图不规则。哈布斯堡家族从中世纪起开枝散叶,通过征伐、分封、联
姻等手段,把零碎的采邑整合到一起,名义上奥地利还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哈布斯
堡家族同时兼管匈牙利、波西米亚等国,如此复杂的国家机器,风俗各异的族群,只能通过
君主制的纽带来维系。
...
近代哈布斯堡家族徽章,每一块纹章代表一块封地,双头鹰为家族标志
更为艰险的是,弗朗茨皇帝缺乏保守党和教士两个传统右派盟友,前者因为政党选举不发达
,未能壮大,后者受制于奥匈的特殊国情——境内有东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仪天主
教众多派别,稍有不慎,教派摩擦的小火苗点燃为燎原烈焰。因而奥匈虽有君权神授的,天
主教会却没有特权。
法兰西无论在帝制还是共和时期,信天主教的法兰西民族都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而奥匈的
第一大族群,日耳曼人仅占总人口的23%。其中极端的民族主义者厌弃文弱的哈布斯堡,希
望并入铁血的德意志第二帝国,东正教的斯拉夫人则心向俄国、塞尔维亚。
19世纪末,奥匈占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省份(以下简称波赫)后,采取了温和渐进的土地
改革,解放了4万多名农奴。200所小学拔地而起,让塞尔维亚的儿童念得起书。政府投资建
设交通网,引入技术最先进的山地铁路,班杰明·卡罗伊总督任职时期(1882-1903年),
波赫的工业产值位居巴尔干半岛之冠。
司法公正、经济自由化与开明专制构成了维也纳的统治基调。一个生活在哈布斯堡治下的塞
尔维亚人或许没有积极公民权,但收入、教育水平要比生活在塞尔维亚王国更高,罗马尼亚
人、保加利亚人亦如是。
开发巴尔干的边疆政策,客观上推迟了议会民主制,塑造了大众托利主义。这种政治理论强
调,普罗大众看似粗野难驯,实际上忠厚可靠,是潜在的保皇党。因为朴实的农夫对贵族有
先天的尊敬,不像维也纳的市民,脑袋里想着“平等”“博爱”这些虚伪的西方自由观念。
奥地利的中产阶级富庶已久,进而谋求参政权,外省的臣民靠中央的政策刚过上好日子,对
皇帝感恩戴德都来不及。1848年革命的失败就是克罗地亚人组成的军团,平定首都的起义
市民。
1909年斐迪南访问匈牙利的时候,附近农民跑来观看皇家威仪,却被当地警局隔得远远的,
大公非常不满。1914年他视察塞拉耶佛,特意叮嘱不需重兵戒备,不设立隔离线,显得亲民
随和。也正因把守不严,刺客普林西普得以近距离射杀斐迪南夫妇。
围观群众看到尊贵的王子惨死后,愤怒地把普林西普揍了一顿,充分表明了波赫人的保守立
场。哈布斯堡的君主不仅是奥地利人的皇帝,也是捷克人、波兰人、克罗地亚人诸弱小族
裔的保护者。15个民族的共同体,系于君主一身。捷克斯洛伐克的国父爱德华·贝奈斯,在
1908年说:“如果有人预言奥匈帝国瓦解,我根本不信。”
...
弗朗茨约瑟夫皇帝
晚清的立宪派迟迟不反对帝制,基于同样的理由,宣统溥仪在中原是汉人的皇帝,在藏地是
活佛的供养人、在蒙古是大可汗,维持秋海棠的版图离不开爱新觉罗家族。
然而君主制的缺点和它的优点同样明显,国王再如何高贵,毕竟是血肉之躯的凡人,他有各
种缺点会犯错。理论中君主制的神圣之美,照进现实里却是庸俗的豪门恩怨,中国的诗人劝
诫“一入宫门深似海”,作为欧洲最古老的王室,哈布斯堡的尊卑等级最为森严,斐迪南大
公的人生悲剧就源于此。
末代王室里的苦情夫妇
弗朗茨属于少数因伴侣而知名的男性(例如胡兰成,借着张爱玲才有名气),许多现代人知
道他不是因为他缔造了奥匈帝国,而是他娶了茜茜公主,这场婚姻并不幸福,茜茜公主在18
98年被无政府主义者刺杀。夫妻只育有一个儿子,鲁道夫在皇家狩猎场暴死,很可能是殉情
自杀。弗朗茨的兄弟马克西姆连跑去墨西哥称帝,却被起义者枪毙,弟媳因此抑郁成疾最后
失心疯。
他妻子的侄儿,巴伐利亚的路易也是个疯子,他从监护人处逃跑,和赶来的仆从打斗,结果
两人掉进河里淹死。第二个侄儿奥托生性放荡,感染梅毒而死,妻子太恨他,以至于死前没
有相见。弗朗茨还有个侄女,在一场宴会里,她的衣裙被未熄灭的菸头点燃了,被活活烧死

哈布斯堡王室充满了悲剧。
鲁道夫太子死后,王储从旁系里挑选产生。斐迪南大公是第三个侄子,品行端正,勤勉努力
,但偏偏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女人。当订婚的消息传来后,老皇帝叹息道:“连这件
事也不能饶过我么?!”
大公夫人索菲·卓德出身低微,来自一个衰落的捷克贵族家庭,父亲是低层外交官,家庭穷
苦以至于无法提供丰厚的嫁妆,让女儿嫁个好人家。索菲在20岁的时候,去伊莎博纳公主家
里当女侍官,却在那里邂逅了全国最有前途的男人。
索菲个子高挑,美貌大方,很快就迷住了斐迪南大公。按照规矩,哈布斯堡王室只跟其他王
室通婚,爵位差一级就有失身份,卓德家族连侯爵都不是,没有联姻的资格。俩人保持了一
年之久的秘密交往,地下恋情公开后,宫廷遭受的冲击相当于一场地震,弗朗茨反对这门亲
事,威胁利诱软硬兼施。
索菲·卓德
道德松弛的人在这种情形下,会娶一个包办婚姻的妻子,再和情妇秘密来往。斐迪南因其天
主教信仰,坚持明媒正娶,表示宁愿放弃江山社稷,也不愿放弃心爱女人。早死的母亲遗传
给了他肺结核,病情加深了宗教的热忱。意大利的共和派曾担心,虔诚的斐迪南继位后,会
攻进罗马,恢复教皇的权势。
1914年春斐迪南病重,医生预测84岁的老皇帝会活得比他更长久。维也纳的王公贵族,政党
名流觉得他命短,所以懒得巴结。如果斐迪南大公躲过病魔和刺客,顺利登基,索菲的婚姻
问题势必造成宪法危机。
老皇帝勉强同意了侄子的婚事,尽管索菲成功当上新娘,但无法当上王后,她没有王室资格
,所生的孩子也不能继嗣王位。夫妻受严苛的宫廷礼仪限制,大公夫人不能与丈夫同坐皇家
金轮马车,看戏的时候,不能一起坐在皇家包厢。也不能出席外交场合,索菲的身份地位不
配接待外国王室、总统的规格。
...
斐迪南夫妇的结婚照
维也纳的上流社会对她百般排挤,按照宫廷舞会的出场礼仪,每个男性都依照爵位品秩,邀
请级别相称的贵妇人,一同走过红毯,但索菲却不得不独自一人最后出场,没有哪位绅士愿
意陪伴。
这段婚姻深刻影响了斐迪南政治上的交友,跟他关系亲密的总参谋长康拉德、德皇威廉二世
,都尊重索菲夫人。塞拉耶佛事件刚发生,凶手还未查清之前,小道报纸说,王储阴谋篡夺
伯父的王位,和德皇勾结瓜分奥匈帝国,夺取波兰、威尼斯,然后交由他两个儿子分别统治
,而奥地利本土则割让给威廉作为报酬。刺杀行动是维也纳情报机构做的,以制止上述阴谋

这种大胆荒唐的猜想,反过来证明了两件事:一、斐迪南大公在奥地利高层矛盾重重,二、
他和德皇关系亲密。一战之前,欧洲列强的外交或多或少要借用君主间的私人渠道。威廉二
世的性格酷似今天的川普,口无遮拦、不拘礼法。1908年11月,德皇陪斐迪南在多瑙河边打
猎,从此之后,两人来往频繁起来。
在奥地利的美泉宫,索菲被安排在长桌的最下端,位于所有女大公之后,远离丈夫斐迪南的
座位。而在柏林的波茨坦,威廉巧妙地安排多张小桌,避免夫人和爵位高的贵族坐在一起,
又没有破坏宫廷规矩。大公夫人在德国享受到了礼遇,后来威廉二世前往维也纳进行国事访
问,也总是去拜访她,处处表示尊敬。
1914年斐迪南大公访问塞拉耶佛的动机,免不了这种私人因素,他想使妻子得到应有的尊荣
。波赫是新征服的地区,不必严格遵守奥地利的繁文缛节。
斯拉夫的友人,死在斯拉夫极端分子手里
19世纪末,奥匈境内最国际化的城市不是维也纳,而是塞拉耶佛,边疆的族群多元化超过了
首都,其市长职位还由一个穆斯林担任。贝尔格勒声称对波赫拥有主权要求,但这块土地上
生活着众多族裔,塞尔维亚人只占人口的四成。
普鲁士崛起后,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退出了德意志,比以往更加需要巴尔干,双头鹰从西方
转头望向东方。在普法战争的同一年,俄国将军罗斯季斯拉夫·法捷耶夫说,要前往君士坦
丁堡,先经过维也纳。
《好兵帅克》与协约国的报纸,孜孜不倦地渲染奥匈的霸权野心,在位的皇帝弗朗茨面相和
善,年高德劭,怎么看都不像是好战分子,于是妖魔化的对象转移到斐迪南大公。
没有比这更不符合事实真相的说法,斐迪南对斯拉夫人极其友好,反对兼并波赫。帝国内部
,真正倚强凌弱的是匈牙利,它实行了奥地利人敢想不敢做的语言同化政策。匈牙利的主体
民族马扎尔人只超过人口半数多一点,斯洛伐克人、罗马尼亚人、克罗地亚人说著各自的
语言。19世纪末,匈牙利政府强迫他们学习马扎尔语。从教育到求职就业,一系列歧视性法
案出台。历史表明,一个弱小民族翻身之后,往往不是寻求平等,而是压迫其他更弱小的民
族。沙皇俄国是各民族的大监狱,匈牙利则是各民族的小监狱。
...
1914年之前的奥匈版图,蓝色为奥地利部分,青色为匈牙利部分,黄色为波赫
部分有识之士策划,各民族脱离匈牙利的牢笼,联合起来组成南部斯拉夫,维也纳、布达佩
斯之外,克罗地亚的首府萨格勒布成为帝国第三个政治中心。斐迪南是“大伊利里亚”(
克罗地亚在罗马帝国时期的古称)计划的拥护者,他和克罗地亚人同样信奉天主教,而
且克罗地亚在1848年革命效忠于王室。
1906年斐迪南担任军队总监察长,他委派聪慧的布罗西少校为私人副官,延揽了各族精英。
布罗西给大公建立军事档案馆,国防重要文件和外交军事情报,都要在此备份。档案室的雇
员起先有两个,后来增加到14个人,跟皇帝档案室规模差不多。
1905年巴尔干局势动荡,奥赛关系紧张,斐迪南大公秘密添加了一项作战方案。如果匈牙利
继续冥顽不灵,奥地利假装跟塞尔维亚敌对,以战争紧急为由,派兵占领布达佩斯,扶植一
个顺从的政府。
对匈牙利的敌意来自于军费问题,按照宪法,匈牙利人有权过问议会开支,他们展现了精巧
的议程操纵手段,屡次搁置扩军方案。在一次财政分配,议会获得两亿克朗的结余,拨给文
官二千万,铁路职员二千万,留给军官的只有900万。
1912年,奥匈仅花费2.6%的国民净产值用于国防,低于欧洲任何一个国家,每年征兵人数少
于法国、德国。很多低级军官薪水微薄,讨不到老婆。这样的军队怎么可能有战斗力?
军方成为各个机构里,反匈情绪最旺盛的一个。斐迪南积极为争取军费,留下了鹰派的印象
,一战中奥军的总参谋长康拉德也是他一手提拔的。他们在亲德、反匈一系列议题达成共识
,康拉德是少数尊敬索菲夫人的高官。
两人最大的分歧点在海军,斐迪南为治疗肺结核,去海滨度假修养。眺望蓝色的亚得里亚海
,筹建海军的念头油然而生。他在1892年花了十个月的时间周游世界,认定奥地利的前途在
于亚非拉的商业投资,对海外利益的追求,使得奥匈加入了侵华的八国联军。
对海洋的兴趣是威廉二世和斐迪南的共同点,德国督促盟友加强海防,1914年在战争前夕奥
匈修建完舰队,规模仅达到意大利的一半。因为弗朗茨皇帝对海军不了解,也没兴趣了解,
他的衣柜里没有一套海军礼服,却装满了陆军礼服。康拉德的眼光完全放在大陆上,每次财
政紧张的时候,总参谋长毫不犹豫地缩减昂贵的海军。
...
一战前欧洲的两大阵营,实际上意大利和奥匈有意识形态和领土纠纷,斐迪南兴建海军就是
为了提防这个邻居
他渴望跟邻国打一场小规模战争,提高士气。19世纪奥地利吃的败仗不多,只有两次,受损
也较小,但足够耻辱。对胜利的渴望促使康拉德走向强硬的军国主义,跟斐迪南的温和路线
分道扬镳。
在吞并波赫问题上,斐迪南谨慎地主张缓和。他甚至邀请美国政治学教授,来了解联邦制的
运作模式。幕僚们提出一个更为大胆的合并计划,奥地利把国内的南斯拉夫人分给塞尔维亚
,把罗马尼亚人分给罗马尼亚,再和这两个国家组成联邦,仿照萨克森、巴伐利亚和德意志
帝国的关系。在一个最激进的计划里,国家改组成包含15个成员国的“大奥地利合众国”,
实现15个民族的彻底平等。
然而这个梦想永远不可能实现了,1914年斐迪南大公出访波赫,安抚民众。塞尔维亚的极端
民族主义者决定除掉他,奥匈少了这个稳健派,波赫的塞尔维亚人必将失去庇护者,倒向贝
尔格勒。朝鲜的安重根也是怀着类似的打算,刺杀了日本政府里温和的伊藤博文。
...
6月28日,刺客普林西普射出了两颗改变世界的子弹,打死了斐迪南夫妇。这个日子实在不
吉利,6月28日是中世纪科索沃战役的纪念日,对塞尔维亚的意义相当于独立日。时间往前
推14年,斐迪南在这天签署文件,跟索菲成为合法夫妻,同时也放弃了子女的权益。再过五
年后的这一天,奥地利战争失败,签订屈辱的《凡尔赛条约》。
……
另一个观点看奥匈与大公,跟协约国妖魔化的不一样
很多人说普林西普是反抗侵略者暴政的英雄
可是这篇文章里面的波士尼亚人好像不这么认为,不然为什么看到“侵略者”被杀却要愤怒
的痛扁“英雄”?
作者: Alica (Torsades de Pointes)   2019-11-21 20:05:00
很多人也只有塞尔维亚人吧 波赫和克罗地亚本来就不同观点普林西普在塞尔维亚有铜像纪念 怎么不摆在事发地? 想想便知
作者: Yenfu35 (廣平君)   2019-11-21 20:19:00
请问原po,你上面那一整篇文章是自己构思出来的,还是另有出处?若是另有出处,请将“原始连结”和/或“作者及书名及/或文章标题”一同列出。
作者: KasmirLo (科科科~)   2019-11-21 21:44:00
记得跟鲁德维二世一起被发现溺毙的不是一个医生吗而且他们是死在湖里
作者: moslaa (万变蛾)   2019-11-22 08:14:00
转来的文章不错。针对文末的问题,这是历史解释反映当代政治需要的问题这首先要厘清现在的波士尼亚人怎么看奥匈帝国当时跟现在本来就两回事当年德奥合并时,维也纳市民也是夹道欢迎德军入城如果当时希特勒在维也纳街头被人枪杀,凶手大概也会被痛扁
作者: a46911a149 (a149)   2019-11-22 12:19:00
推个
作者: s8018572 (好想睡觉)   2020-11-22 15:36:00
就算斐迪南被暗杀失败好了 我觉得他对南斯拉夫做的让步都会被匈牙利强力的反对 匈牙利不怎么想分享权力 匈牙利一旦要离开 那也差不多解体了
作者: marktak (天祁)   2020-11-22 15:37:00
peko觉得邱吉尔没投降都是英狗der错
作者: neo5277 (I am an agent of chaos)   2020-11-22 15:38:00
不是台死也是会别人死,仗是打定的
作者: hmt17 (Popo:(b゚▽゚)b)   2020-11-22 15:39:00
好心被雷亲
作者: s8018572 (好想睡觉)   2020-11-22 15:48:00
可4匈牙利构成奥匈帝国很大部分 又包粮食产 真的以一战技术开打 不难成像是美国内战那种血腥屠戮 然后俄罗斯在奥匈想跟塞尔维亚“假”开战的时候 俄罗斯就会进来惨一脚了吧 连报复皇室被杀这种条件都不能取得俄帝皇室的同情 那单纯“假”开战 也还是会被俄罗斯介入
作者: lucifier (lucifier)   2020-11-22 15:50:00
匈牙利在奥匈二元帝国里其实是最大的得利者一方面能够杯葛奥地利政府,一方面能够压制其他民族奥匈帝国最后爆掉跟匈牙利有很大关系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0-11-22 15:52:00
跟鲁路修的尤菲一样 问题严重时才来做讨好改革
作者: lucifier (lucifier)   2020-11-22 15:52:00
但是民族主义浪潮当道下,帝国解体基本上是跑不掉的
作者: jackliao1990 (jack)   2020-11-22 15:53:00
激进少数民族觉得是在假好心演戏本国激进保守派也不爽 只得死了
作者: lucifier (lucifier)   2020-11-22 15:54:00
因为所有改革都是以"共存"为前提,但激进派要的是独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