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在的议题战,都是政治圈内一小撮人在互洗
你把这个个案拿出来分析
政院助理 -> 极端支持者网络粉专 -> 铁杆电视台/网媒 -> 极端支持者
扩散路径到这里就断了
大众都洗不出去
为什么会洗不出去,第一这些东西目的性和偏见都太高了
内建很多主观情绪,其实真正站外圈两层一点的支持者,都会满头雾水没有共鸣
而不是那些行销技术,或是网络阵地战的问题,而是最根本的传播内容就有问题
第二是这些议题根本没有资讯量,也都是不值得关心的事
政院助理看到国民党立委攻占立院,做一些瞎事,觉得被激怒
这个议题是“民进党自己觉得很重要”
其实大众觉得“这根本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有你自己才觉得重要”
“为什么我要为了这种无聊小事,永无休止的情绪动员”
“今天国民党把水球砸到你脸上一次,我们就要扩大宣传,
明天国民党把纸团砸到你脸上一次,我们又要扩大宣传,
你整天就叫我们选民干这些事吗?”
2. 承上
台湾政坛从90年代电视媒体兴起后,就受到电视媒体过度的影响
政治人物过度在乎媒体,媒体则过度在乎圈内小事,愈来愈和大众脱节
2014年后,政治圈又开始过度受到网络的影响
网络是一种比电视更容易聚集偏激同温层,更容易和大众脱节的东西
也不只是民进党,时代力量和民众党其实也没两样,国民党脱节最早就不提了
炉渣不是件好事,但他的影响力没有大到匹配这么大的版面
网络这种东西天生是设计来给小众聚集的
网络论坛除了开趴替、学东西、练习打字输出等目的
根本不适合过度用于大众宣传
你发想再怎么小众、再怎么kiang的东西,其实都能聚集到一点支持者
让你有回馈感,误以为这样一直搞下去就会愈搞愈大
其实都是幻觉,你永远上不去
所以2020年代,几乎所有政党,甚至媒体都被网络影响,全部走歪了
3. 民主政治是由下而上的制度,很重视的是由下而上的自发秩序
现在台湾民主体制的失灵,可以用情报传递失灵一个词就可以概括
A.“下情不能上达”
媒体坐在台北办公室上网取材的状况,一年比一年严重
连政党的基层,都变得愈来愈不能掌握地方基层民意
政党基层受到网络工具的影响,就算在乡村,也愈来愈只聚集偏激的支持者
而和贩夫走卒、工程师与妈妈脱节
B.高层丧失基层的调研能力,用妄想来揣测基层需求
然后发动“由上而下”的文宣
比如这一次这个个案
其实他打的那些内容,重要吗,不重要
你记得他打什么吗,不记得
这种文宣有效果吗,当然没效果
我是觉得你政党花钱雇人或干嘛都是你家的事
重点是你打球根本没技巧也没效果
4. 台湾政府与政党组织实际上一片混乱
从这个个案其实就有很多端倪
大部分的文宣都是基层没什么职等,也没什么权力的人自己随便就出手乱发了
根本没什么C4ISR(指挥、管制、通信、资讯、情报、监视和侦查)
你看起来台湾政府或政党好像反应很快
其实是已经完全不能指挥,一盘散沙,上上下下每个人都在 Free Style 乱打
Free Style 反应速度当然快
但是 Free Style 根本就不能算是组织型行为
每个人都在乱做不同的事、自己的事,每天议程都在互相冲突
不管是民进党的资源也好,台湾的资源也好,根本都无法有效聚集调集
没有什么整合性可言
总统每天只玩他热爱的国防外交,不理内政
行政院长只搞执行,也就是 house-keeping 的工作
无法对内政做根本性创新,他的职位也没办法调动和协调派系
然后每个人每天都在危机处理,忙得焦头烂额
其实哪有那么多危机,那些自以为是危机的事情,很多都不是危机
但又深陷其中无法摆脱,高层永远有开不完的会,开会又没有用
政治人物每天都在忙着监看媒体和网络的议题战,其实很多议题大众根本没兴趣啊
所有人都坐在办公室里,离基层很远
然后不断的搞民调,网络伪科学大数据,自以为这样就能了解民间
最后一直洗大内宣,掩盖支离破碎的政府与政党组织实务
洗内宣就是“由上而下”,而不是“由下而上”了
民主政治的面貌变得愈来愈模糊
这种搞法喔
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