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生命力最强的生物是垃圾鱼吗?

楼主: amilkamilk   2020-10-25 23:38:30
※ 引述 《Ninja650r (忍者)》 之铭言:
: 标题: [问卦] 生命力最强的生物是垃圾鱼吗?
: 时间: Sun Oct 25 23:33:38 2020
:  
: 你水管看到垃圾鱼都晒成干了
: 但只要给牠浇水
: 马上又开始张口呼吸
: 超级扯
: 生命力最强的生物是垃圾鱼吗?
:  
水熊虫强多了
还可以当美式足球的观众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File:Waterbear.jpg
水熊虫主要生活在淡水的沉渣、潮湿土壤以及苔藓植物的水膜中,少数种类生活在海水的潮
间带。有记录的大约有1000余种,其中许多种是世界性分布的。在喜马拉雅山脉(海拔6000
米以上)或深海(海拔-4000米以下)都可以找到牠们的踪影。直到今日,人们对缓步动物
在动物分类中的位置、形态学、生活方式、组织学以及其隐生性的研究兴趣有增无减。
缓步动物门具有全部四种隐生(Cryptobiosis)性,即低湿隐生(Anhydrobiosis)、低温
隐生(Cryobiosis)、变渗隐生(Osmobiosis)及缺氧隐生(Anoxybiosis),能够在恶劣
环境下停止所有新陈代谢。缓步动物也因此被认为是生命力最强的动物。在隐生的情况下,
一般可以在高温(151 °C)、接近绝对零度(-272°C)、高辐射、达到人类致死量 1000
倍的 X 射线、真空或6000 大气压下隐生的环境下生存数分钟至数日不等。[3]。
低湿隐生 编辑
这是最常见的隐生形式,当陆生的缓步动物生活环境开始缺水时即会发生。水熊虫会产生蛋
白质去替代缺失的水。当它们再次接触到水的时候,水会重新充满细胞溶解蛋白质,使它们
能在很短时间之内重新活动[4][5]。包括陆生缓步动物在内,只有它们身处水中才能存活。
如果周边液体被稀释甚至低于体液浓度时,缓步动物就会蜷缩成桶状。背侧的甲片会层叠在
一起,甲片之间的弹性角质层会收缩。进入所谓的“小桶状态”(Cask Phase)。
进入“小桶状态”的首要原因是缺氧。实验中停止通风,缓步动物会收缩。但在水中肌肉的
收缩状态不能持久。所以“小桶”遇水即会重新舒展,但个体会立即进入窒息状态(Asphyx
ie)。
缓步动物能渡过缺水期有前提,就是该过程是缓慢进行的而且空气湿度不能太低。干燥过程
太快,缓步动物就没有时间去收缩。作违背该前提的实验,可以观察到缓步动物紧压在地表
,很难复苏。
缺氧隐生 编辑
缺氧隐生发生于缓步动物周遭液体含氧量低于一个阈值。开始的时候缓步动物先收缩,但后
来就会伸展到最大状态,同时也是窒息状态,而且它们已没有能力排出进入体内的水分。一
些种类能在缺氧状态下存活五天。缺氧隐生时缓步动物的新陈代谢状态不明。
低温隐生 编辑
低温就会引起低温隐生。缓步动物能先被冷冻再经解冻而复苏,而且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坏。
1975年Crowe将活动状态的Macrobiotus areolatus放到2毫升-20 °C的水中。所有实验动物
立刻进入小桶状态。在4 °C的水中解冻只需要一分钟。80%的动物成功苏醒。
变渗隐生 编辑
变渗隐生还没有很好的被观察到。变渗隐生是因为环境的渗透压升高引起的。Macrobiotus
bufelandi在0.4%的盐溶液中仍然能活动。在15%的盐溶液中它会在9秒之内进入小桶状态。E
chiniscoides sigismundi在淡水中会窒息,但若在三天内将它重新放到海水中,它就会苏
醒过来。
在太空真空环境生存 编辑
外太空:缓步动物是第一种已知可以在太空中生存的动物。在2007年,缓步动物在FOTON-M3
任务中,在低地球轨道的太空中经历了10天,暴露在真空的太空中,而它们活着回到了地球
[6][7]。在回到地球再水合之后,超过68%的保护主体在高能紫外线辐射下幸存了下来,并
且有许多自行产生了胚胎,还有少数在充分暴露在太阳辐射后存活了下来[8][9]。在2011年
5月,意大利的科学家将缓步动物与其它极端微生物搭乘STS-134(最后一次的航天飞机飞行,
航天飞机 奋进号)进入太空[10][11][12]。他们的结论是微重力和宇宙辐射“对缓步动物的
飞行影响不大,确认缓步动物能在太空研究中扮演有用的角色”[13]。
作者: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10-25 23:45:00
文章没贴好
作者: senior (希尼爾)   2020-10-25 23:50:00
编辑 [6][7]
作者: XDDDpupu5566 (XDpu56家族)   2020-10-26 00:08:00
水熊虫还帮发现号进行菌丝跳跃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