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公费LDCT揪肺癌 优先纳入老菸枪

楼主: soulof5566 (56魂)   2020-10-10 21:47:28
以下内容节录自和信医院院长黄达夫教授
https://gvlf.gvm.com.tw/article.html?id=74776
医学界的不良示范
发文时间: 2020/09/22
文 / 黄达夫. 台北
足见,“癌症筛检”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课题,在欧美,在执行针对“老菸枪”所做的肺癌
筛检临床试验前,先是,经过许多有关肺癌的研究,而发现菸害与肺癌的关联性极高,因
此,将筛检的对象锁定在“老菸枪”,而且,在肺癌筛检临床试验收案完成后,追踪了7
年,再经过两年的研议,才认可低剂量电脑断层扫瞄做为肺癌筛检的工具。这个政策的决
定,不但,经过无数专家意见的表达,前后还花了约十年时间。
个人从事癌症医疗工作已超过50年,在台湾照顾台湾的癌症病人也进入第31年了。我当然
了解,也关心肺癌对人类的威胁。因此,我非常期待并鼓励台湾肺癌的本土研究,也很高
兴,在卫福部的资助、台大前校长杨泮池的领导以及台湾肺癌医学会的参与下,终于,有
一个本土肺癌筛检的研究。
该研究针对55岁到75岁没有吸菸史,但有家族史、或有肺结核或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族群进
行筛检,根据其中期的报告(尚未正式发表),其肺癌诊断率为2.34%,远高于美国老菸
枪肺癌筛检临床试验(NLST trial)的0.64 %。然而,这个来自台湾的研究,只能算是对
台湾肺癌特性的初步观察。至于,台湾非吸菸者罹患肺癌的比率真的这么高吗?是什么原
因造成的?还需要更进一步的探讨!此外,还有很多本土肺癌的课题,如空污、基因等,
值得进一步研究。显然,台湾肺癌还有很多未知数。
所以,我对于近年,台湾最高学府居然容许一些教授,只是根据一篇肺癌筛检的研究,对
于谁是台湾肺癌的高危险群尚不确定,又没有进一步做对照组临床试验,在完全缺乏验证
过的科学证据的情况下,基本上凭据少数人的观察及臆测,就毫无保留地,到处公开发言
,向民众推销LDCT肺癌筛检,鼓励40岁以上国人都去接受LDCT的作为,深深不以为然!个
人认为,这是违反科学的医疗宣传行为,对于台湾医学界而言,是不良的示范。
以下是我的看法
从上述文章可以见得,黄达夫院长是反对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的
院长的个人经验很值得参考,但是专家意见还是输给学界共识
要不要接受低剂量电脑断层,近年来台湾医界确实争论不休
但是最近几年逐渐取得共识,如果是有抽菸史或肺癌家族史
建议每隔几年就接受一下低剂量电脑断层
至于危险因子的详细内容请参照NCCN guideline或问胸腔内外科医师的意见
近几年来,因为台湾人开始意识到空气污染的可怕
开始有很多人会自费接受低剂量电脑断层
也因此筛检出很多早期的肺癌(第0~1期)
所以台湾现在的肺癌发生率逐年上升,但是死亡率却是逐年下降
如果是早期的原位癌或微侵犯型肺腺癌(常以毛玻璃状结节表现)
淋巴结转移的机率极低,病患仅需做肺部楔状切除即可"治愈"
复发率趋近于0,5年存活率将近100%
若是到了第二期以后,病患就需要做化学/标靶等等药物治疗
这些药物治疗的医疗成本极高,每个病人都几十几百万地花
复发率极高,5年存活率极低(第四期不到10%)
如果可以的话尽量是在第0~1期就解决这个肿瘤
病患在门诊常常问几个问题
1. 我没有抽菸,怎么会得肺癌?
答:有研究亚洲女性很容易长毛玻璃状肺腺癌(愈后较佳)
可能是基因的影响,就算不抽菸也会长。
2. 毛玻璃状结节一定是肺癌吗?
答: 也可能是发炎,淋巴结等等良性变化。
现在学界共识大概是0.8公分以上,且经过一次以上追踪有长大才需处理
如果0.8公分以下良性的机率较高,不太需要积极处理。
3. 追踪的时候会不会变第四期?放著不处理会怎么样?
答: 毛玻璃状结节的生长速度很慢,要变到第二期可能需要很多年
只要每半年到一年(甚至两年)追踪一次电脑断层
有变化再处理即可。
国外已有研究,有变化才手术跟一发现就手术两组
两组存活率差不多,有变化才手术组却少切很多良性病变
但是放著不处理的话这个肿瘤随着时间一样会变末期
毕竟肿瘤都是从第一期逐渐长到第四期的
4. 我都没有不舒服
答: 肺癌要有症状至少第三期起跳(这时候愈后就很不好了)
所以才要强调低剂量电脑断层的重要性
5. 为什么X光看不出来?
答: X光要看出来肿瘤至少要1~2公分的实质化肿瘤(愈后较差)
最早期且愈后较好的毛玻璃状病变X光绝对看不出来
近几年台湾的胸腔外科医师开了很多这种早期肺癌
让病患存活率变长,医疗成本也下降很多
不可否认这之中也是有良性病变的患者或是发生手术并发症
但是台湾总体的肺癌治疗共识是逐渐走向早期筛检,早期切除的方向
建议如果有抽菸史、或者是肺癌家族史都应该接受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
政府将肺癌的高风险族群纳入低剂量电脑断层筛检是正确的方向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