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ootart (reminiscence)》之铭言:
: 肥肥我麻吉
: 台大数学目前大四开学一阵子了
: 但他昨天罕见地密我
: 聊了半小时
: 他说他数学系快读不太下去了
: 当初他是因为学测15级分 指考数甲9x
: 非常热爱数学才填台大数学的
: 但据他说法 数学系跟哲学系很像
: 都在搞逻辑推理的事
: 跟高中数学完全不一样
: 再加上他高微已经2修了 今年准备第3修
: 没什么信心能准时毕业
: 而且有一部分同学也早早认赔杀出 重考去电资了
: 聊了聊也觉得蛮难过的
: 都读到大四了
: 假如就此放弃会不会有点可惜?
我是物理系毕业 只拿个数学系辅修而已
不过除了线性代数跟计数导以外 其他数学系的主修都修过了
数学系的主修科目 分数有很高的 但也有低空飞过的
离我读大学 已经差不多是十年前的事 我相信台大数学现在应该改变了不少
但我的感想是 至少在当时 台大数学有个很大的问题
那就是 课程内容完全是把学生当作未来的纯数学家在设计的
最后就是 一堆人二修甚至三修
大学期间根本没有时间多了解其他学科跟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很多人甚至可能没有体会到纯数学的用处 就先对纯数学失去了兴趣
其实这点 物理系也是类似的 只是物理系的内容 终究是高中训练经验下相对比较好应付的
这些基础科学的科系 最大问题往往就是
教育的最大目的 应该是帮助学生发展更多可能性 更好的挖掘与应用自身潜能
而不是事先默认学生该成为怎样的人
追根究柢 根本的原因是两个
第一个是台湾大学的学制 一开始就分系 学生没有太多选择的自由
其实国外很多学生 常常是先选修个数学系的基本课程 试试看自己究竟有没有兴趣
最后再决定要不要选择数学系当主修
第二个就是 这些做理论能当上教授的人
常常都是对学术非常有兴趣 或者在学生时代就相当优秀的人
这类的人 对一般学生的处境不一定能够切身处地的体会
对于如何好好引导一般学生的教学方法 不一定足够重视
而且台大数学的教授组成 至少在当时 其实是偏重几个特定领域的
要那些教授 试图去介绍纯数学更多的面向或者一般应用 终究还是很难的
他们自己都未必有兴趣去了解
我记得我当年之所以想双主修个数学 是因为遇到了让我觉得学起来很有趣的教授
但结果后来大三遇到几个教学方式跟内容 跟我期待有很大落差的教授 修的其实也挺痛苦
这也导致了我后来没有把数学系给双主修完
大四其实还很年轻 依然充满可能性
纯数学的训练 如果真的多少有学通 并且找到适合的应用领域 其实还是很有用的
如果没有学通 也不要对自己失去信心 很多时候 的的确确就是教授教得不好
现在再回头看 当时数学系少数几位完全能学通并当时志在学术的高手
其实大概有一半(甚至可能更多)最后也是转行了
这绝对不是那些人不够优秀 而就只是他们发现了有更有意义的事物可以追寻
有的时候 资质一般的人早早的放弃 其实对自己也是好事的
记住 放弃一点都不可惜 年轻就是最大的本钱
坚持不该坚持的 错过了适合自己潜能的机会 才是真正的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