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BBC
2.记者署名: 外电至少要有来源或编辑 如:法新社 BBC
3.完整新闻标题: 美中台三角形:重新认识历史的台海危机
4.完整新闻内文:
1940年代中末期,中国爆发第二次国共内战,大陆亦称解
放战争。
这次战争成为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1949年,
国民党败退台北,中共在北京建立政权。从此,台湾海峡成为
一道鸿沟,两岸形成政治分立与军事对峙。
延续半个多世纪,分立与对峙迄今依然没有结束。
国共双方从未签署停战、和平协议。大陆与台湾仍然处于
战争状态。过去几十年,台湾海峡曾多次燃起硝烟,最严重时
,两岸兵戎相见。若台湾的坚定盟友、超级大国美国介入,海
峡战火有可能延烧为全面战争。
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台海危机”。国共战争结束后,曾发
生过三次台海危机。
https://i.imgur.com/Q3tnOpy.jpg
■ 第一次台海危机 ■
时间:1954年9月3日至1955年5月
战事:九三炮战、一江山岛战役和大陈岛撤退
1954年9月3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数百门火炮向大小
金门岛的国民党军阵地和停泊在金门港内的舰艇发动强大轰炸
。九三炮战一直持续到9月22日。这是1949年后中国第一次
“炮击金门”,引发第一起台海危机。
一江山位于台州列岛上下大陈岛以北,1955年1月18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攻势,经过激战,在19日拿下这座小岛
。一江山被攻陷之后,蒋介石终于决定放弃台州列岛,但坚持
将大陈岛的居民全部转移到台湾。1955年2月,在美国第七舰
队的支援下,大陈岛军民撤退,当时蒋介石还派遣蒋经国多次
前往大陈岛与居民沟通,并且和大陈军民一起撤离。
3天后,解放军控制了整个台州列岛。
背景:
国共内战大规模战事结束后,双方隔着海峡继续厉兵秣马
,中国要“解放台湾”、台湾要“光复神州”,海峡战事看似
一触即发。但是,1950年朝鲜战争的爆发改变了局面。
当时,美国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防止朝鲜半岛的
冲突向南发展。第七舰队的露面激怒了中共,中共将?备进攻台
湾的军队转调朝鲜战场,海峡战事推迟,直到朝鲜战争结束、
第七舰队撤离。
之后,美国政府开始着力加固与台湾中华民国政府的盟友
关系。1954年牵头创建东南亚公约组织,旨在推动地区团结、
遏制所谓的共产主义威胁。此外,美国还开始公开探讨和蒋介
石政府签订共同防御条约。中共将此视为对国家安全的极大威
胁。为巩固在台湾海峡的战略地位,1954年9月对金门发动炮
击,此后夺回对一江山岛、大陈岛的控制。
影响:
这次战事规模虽然不大,但是却给中美台关系带来深远影
响。它间接促成了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签订《共同防御条
约》,美台军事同盟从此成形。对台湾来说,失去台湾列岛,
国军无异于丢掉了“反攻大陆”的跳板。对中国来说,另外一
个巨大的影响是,危机中面临美国核威慑,推动中国领导人下
定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
■ 第二次台海危机 ■
时间:1958年8月23日至1959年1月7日
战事:“八二三炮战”,大陆称为“炮击金门”。
金门,这个与福建厦门隔海相望的小岛,曾经被台湾军队
视为“反攻大陆的跳板”、抵抗解放军的“海上长城”。1958
年8月23日,中国解放军各式火炮日夜不停的开火,金门岛遭
受军事战争史上最密集的炮轰,单单150平方公里的金门岛,
就受到47万发炮弹轰击。金门成为中华民国现有领土中唯一受
到共产党军队猛烈攻击的地方。
炮战初期,解放军集中打击岛上军事目标,后期重点封锁
海运线,围困金门。直到10月5日,中共国防部长彭德怀发表
《告台湾同胞书》,表示基于“人道立场”不再炮击金门。此
后,解放军开始对金门“单打双不打”,意即单数日打飞弹,
双数日停止。直到1979年大陆与美国建交,时任中共国防部长
徐向前才宣布正式停止对金门炮击。
背景:
美国、台湾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但条约的规定是协
防台澎,金马(金门、马祖)不包括在内。对于金马,美国国
会决定授权美国总统临时作决定。一种观点是,中国想借“炮
击金门”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向美国表明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
立场和决心,同时测试美国协防台湾外岛的意向。中国史学界
广泛认可的一种说法是,炮击金门不求杀伤和占领,政治意义
高于军事意义。
“八二三炮战”发生后,美国没有直接参战,但是第七舰
队协助台湾军队突破封锁,美国支持的大口径巨炮也起到了了
扭转战况效果。美国空军还从关岛和日本向金门运送军用和民
用物资解围。
影响:
金门炮战既没有让蒋介石趁机反攻大陆,也没有使毛泽东
顺势解放台湾,一个原因是美国不希望战火扩大。这是国共双
方陆海空军迄今最后一次兵戎相见,对两岸关系的走向、中美
台三角互动有着决定性影响。此后,台海形势由军事对抗转为
冷战性对峙,国共对抗的主要战场转移到国际政治舞台。
中国说,金门炮战后,海峡两岸领导人在一个中国的共同
基础上都调整了政策;台湾军队未从金门撤出,挫败了美国“
划峡而治”的阴谋。台湾流传的一种观点是,“八二三炮战”
后,武力反攻大陆几无可能,台湾政府转而积极促进对自由民
主的追求。从这种意义上看,“八二三炮战”是一场重要的“
台湾保卫战”,此后台海进入长期和平,维持两岸分治,台湾
才得以享受今日的民主与自由。
■ 第三次台海危机 ■
时间:1995年到1996年
战事:台湾海峡飞弹危机。“战事”共分两波。
1995年,李登辉以台湾总统身份首次访美,北京方面做出
强烈反应,在台湾海峡和台湾周围试射导弹、实弹演习,这是
第一波。1996年3月台湾大选前,中国解放军再次试射导弹、
演习,威慑台湾,这是第二波。彼时,美国派遣“独立号”航
空母舰战斗群去台湾东北海域,随即又从波斯湾调遣“尼米兹
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开往台湾东部海域。
台湾海峡战云密布、狼烟四起,军事冲突大有一触即发之
势。万幸的是,这次危机并未衍生兵戎相见。
背景:
1995年美国首次允许李登辉到访,李登辉成为台美断交17
年以来首位访美的台湾最高层官员。他在母校康奈尔大学发表
“中华民国在台湾”的重要讲话。中国的反应是“是可忍、孰
不可忍”。为了防堵李登辉将台湾脱离中国的企图,当年7月
,解放军开始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演习。
接下来,美国派遣两艘航母战斗群前往台湾海峡周遭,40
艘军舰集结周围海域。这是越战后美国在亚洲规模最大的海军
部署。时任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Warren Minor Christopher)
称,这些战舰会“在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
影响:
这次台海危机或许推动华盛顿意识到它所面临的“为别人
打仗”的风险。为安抚中国政府,时任总统克林顿1998年访华
期间在上海承诺“三不”:美国“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一
中一台、不支持台湾加入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美中台
关系再次发生变化。
20多年过后的今天,有学者认为,1995年李登辉访美引发
的“台海危机”导致新的美中台三角关系成型。李登辉以台湾
在亚洲完成民主化的成绩单,将台湾重新推进国际外交舞台。
华府智库威尔逊中心(Wilson Centre)国际学者马里德(
Richard McGregor)认为,台海飞弹危机之后,北京加深对美国
的疑虑,认为若两岸发生军事冲突,美国会为了台湾出兵。
亦有分析认为,在台湾海峡与美国航母战舰群的会面,也
让北京意识到军力落后美国太多。因此,中共军事战略开始转
向,军事武器科技发展、特别是空军以及航母的建造加速。
回顾20多年前美中台关系,观察人士指出,在李登辉执政
下,台湾的外交基调确定,以“中华民国在台湾”影响台湾日
后总统的两岸政策。特别是现任总统蔡英文,曾经是当年(
1999年)李登辉发表“两国论”、也就是台湾与中国是“特殊
的国与国关系”的起草人之一。
蔡英文重申的“维持现状”主张,被评论者认为承接李登
辉的外交核心政策。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chinese-news-5
3834569
作者:
Linsway (神仙降临)
2020-09-01 17:37:00五楼的屌也三角形
作者:
ttykimo (FOX)
2020-09-01 17:37:00白色侧翼
作者:
VVizZ (我很穷)
2020-09-01 17:39:00BBC原来是民众党侧翼可惜仍不敌共和党是民进党侧翼的事实
作者:
VVizZ (我很穷)
2020-09-01 17:42:004%真的要舔?
作者: purplebfly (紫翔) 2020-09-01 17:42:00
柯师傅说了很多他自己做不到的事
作者:
amsmsk (449)
2020-09-01 17:42:00bbc也只有4%人看
作者: exceedMyself (一整个无力) 2020-09-01 17:42:00
4%BBC
作者:
jack2324 (拍~我所见(LV 1))
2020-09-01 17:43:00三...三角形?你4%仔?楼下支援东星乌鸦图
作者:
pxhome (亮鸡鸡)
2020-09-01 17:44:00中华民国内战关台湾屁事
作者:
kauosong (如何一少年,匆匆已白头)
2020-09-01 17:45:00我觉得讲的很好,可以当教科书了
作者: dostey (Dos) 2020-09-01 17:47: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领土从没包括台湾! 这恶烂国家...所谓一个中国 就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 关台湾屁事!
作者: GooglePixel (谷哥批索) 2020-09-01 17:51:00
柯CF的三角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