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 《derekhsu (华丽的天下无双)》 之铭言:
: → VVizZ: 我可以接受非民进党的第二个本土政党阿 问题是在哪 08/26 10:32
我认为您真的呛到了一个重点。
为什么没有第二个本土政党,
当初民进党不就是这样成长起来的吗?
原因出在选制。
当单一选区,只选出一个立委,
就注定了两大党会占据所有的席次,
小党只能依靠少数的不分区,
在国会上产生微小的影响力。
国会的影响力,
代表游说能力的高低,
会影响
企业捐赠政党政治献金的意愿,
带枪投靠小党的县市议员的意愿,
初步想要进入政治领域的新鲜人意愿。
因为台湾的选举制度,
单一选区只有一个立委会当选,
永远都是占据资源的人会选上,
选上以后会吸引更多资源,
所以是两党制,大者恒大。
小党直接反过来看即可,
最多是撑著,
一有意外可能就泡沫化。
那么制度是否能改变呢?
当然可以,
只要两大党占绝大多数的国会同意修改,
合并成大选区即可,
例如台北市划成两选区,
一区选出四位立法委员,
那么照比例,小党可能会有一席。
这一席立委代表了,
在小党的议员,也有机会进阶,
而非只有跳船或泡沫化两条路可选。
不过讨论到选制,
不管是不分区名额是否可以拉高,
或是合并成大选区,
蓝绿突然就和解了,
一致反对有利小党的修正。
这也是人之常情,
要两党削减自己的优势,
实在不尽人情。
在品牌上,因为先进者有优势,
两党先定义“反统”、“反独”的话语权,
市场份额也大都被两党占据。
于是原本民进党,汇集反对势力的路,
在现代已经关了起来,
因为两边已经各有一个代表品牌。
这个有利大党的制度,
也是目前执政党的支持者能呛4%仔的主要因素。
本篇纯粹介绍选制决定政治环境的成因,
刚好有板友问到重点,与大家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