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
联合报
2.记者署名:
冯靖惠
3.完整新闻标题:
台大学生六都占逾8成 教育真能翻转人生?
4.完整新闻内文:
台湾大学统计,今年透过指考分发进台大的学生中,有85%来自六都,其中台北市占32%全
台最高。不少相关研究都显示,台大学生的家庭所得高于公立大学平均值,医学等热门系
学生平均家户所得相对较高,想靠教育翻转人生,现实似乎日益困难。
台大学生家庭所得中位数约150万 高于公私立大学
教育常被认为是“脱贫”的方式之一,有助促进阶级流动。但当家庭背景、经济能力影响
受教育机会的比重愈来愈高,教育促进阶级流动的作用,就没有预期中的大。
台大教授林明仁2019年曾发表相关研究,探讨亲代所得与资产如何影响子代(1993至1995
出生世代)教育取得的机会。该研究分析财税资料中心2000至2015年资料,串连亲代所得
、资产及子代就学资料后,发现家户所得及资产与高等教育的就读机会呈高度相关。研究
指出,台大学生的家庭所得中位数为150万元左右,高于全体公立大学的110万元,也高于
私立大学的100万元。
另一份台大教授骆明庆2016年发表的研究发现,2011至2014年间,台北市18岁人口成为台
大生的比率,是花莲的是7.37倍,其中北市大安区更是花莲的12.83倍,也就是住在都会
精华区的人进台大的机率远高于偏乡。
义务教育国小阶段 呈现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景况
当家庭所得严重影响阶级流动,极可能造成“贫穷世袭”。台湾在义务教育刚开始的国小
阶段,就明显呈现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景况。
教育部统计,即将开学的109学年度,就有四所国小废校或整并,主要位在偏乡或人口外
流严重的社区。因为连续招不到新生或学生人数太少,被政府勒令裁并,主要理由不外乎
是以经济效益作考量,认为“小校人少,为何还需要花这么多经费和资源。”
政府有责任让偏乡或弱势 接受相同品质的义务教育
但当政府资源落差愈来愈大,恶性循环下,偏乡家庭为了孩子的未来,有能力者就赶快外
移,没能力继续留下的,当学校招不到新生,自然走上废校一途。小校废校后,已入学的
学生只好转介到邻近的大校,后续的学习成效如何、有没有受到妥善的照顾,几乎看不到
政府追踪。
教育一直以来被视为弱势家庭子女是翻转个人命运的钥匙,就国家发展而言,政府有责任
顾及社会公平正义,让偏乡或弱势家庭子女,能有机会和其他人民接受相同品质的义务教
育。
国教、高教都没做好 如何追求世界卓越?
但现今的教育体制太僵化,国教、高教都没做好。高等教育经费不足、太“锁国”,即使
经费较充裕的顶大,也只能“穿小鞋”打国际杯,如何追求世界卓越?
至于国民教育,更仍用早年大校观念在经营小校,不够多元且因地制宜;应让学校自主采
混龄教学或适性学习、线上学习甚至自学等新的学习方式,才能帮助台湾教育走出新路。
政府也应投入足够资源,让偏乡小校发展特色。否则在人口外流、集中都市的必然趋势下
,小校被迫关闭的悲歌,只能在偏乡继续下去。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udn.com/news/story/120888/4799385
6.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 备注请勿张贴三日内新闻(包含连结、标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