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出招】公开、透明、找小编!新科监委要靠这三步让人民有感
苹果 陈建瑜/台北报导
监察院长陈菊8月正式上任,并以末代监察院长自居,朝野立委也朝废除监察院方向提出
修宪,新任监委虽有预期成为末代监委,不过,希望在废除前能够“开放”监察院。据悉
,新任监委希望能够打破调查报告保密原则,并将强化公关能力,结合社群媒体操作,让
民众有感,另外,未来委员会朝向文字摘要,甚至拟开放记者旁听,让案件讨论过程公开
透明。
陈菊在立法院的口头书面报告中直言,她会在修宪程序完成前,遵循大法官解释,依《宪
法》妥善行使监察院长职权,并期许能扮演最后一任监察院长角色。因此,这届监委大多
做好转型监察院的准备,留任的监委已经讨论提出建议改善方向,希望能够改变外界对监
察院的负面印象。
公开调查报告
在建议内容中,首先将改变原本调查报告保密原则,根据《监察法》第26条,调查人员对
案件内容不得对外宣泄,因此监委的调查报告在还没送进委员会之前,都不得对外透露,
所以被诟病,让外界无法理解调查案件纠正与否的理由,形成认知落差。
有监委认为,这项规定本是希望外界不要阻碍监委调查,却变成过度限制监委对外沟通的
必要性,因此未来将改变作法,让案件调查完成后,一定程度能够对外说明,尤其是社会
注目或属于公益性质案件,能够阶段性向社会报告。目前已经有监委提出,希望下会期立
法院讨论《监察法》修正草案时,能够在一并修法。
另外,有监委也提及,过去监委强调独立行使职权,因此案件调查后,都是由主查监委对
外说明,未来希望回到“委员会中心”,若调查报告有需要纠正时,才送进委员会,由委
员会共同背书,若仅是督促行政单位改善的话,监委可在完成报告后,直接对外公布。
“委员会中心”的想法,还包含未来在委员会讨论时,将着重召委角色,控制案件讨论量
及时间,以顾及调查案件品质。目前监委大都可以直接提出立案,为了拼纠正案的数字,
过去有不少监委只查小案,送进委员会后,也毫无限制调查议题的方向,监委在讨论过程
也滔滔不绝,导致开会效率不张,因此未来将由召委决定事先讨论的议案,控制时间,提
升讨论品质。
开放委员会旁听
至于调查报告送进委员会后,目前内部讨论仅有录音,没有文字纪录摘要,因此新任监委
也建议,未来委员会将录影外,还要做成文字摘要,对外公布讨论内容;甚至有监委提出
必要时,应该让委员会比照目前立法院的做法,全程直播。但部分监委担心讨论时,泄漏
个资,因此折衷方案是可能让记者进到委员会旁听。
强化社群媒体操作
外界喊出废除监察院主因,有一部分被认为是因为民众对监委查案“无感”,因此监察院
拟将改变形象,加强公关功能,包含国家人权委员会将聘小编团队,成立脸书粉丝页,强
化社群媒体的操作,学习像司法院脸书小编一样,用白话文方式让民众了解监委调查的案
件,并且定期举办公开活动,增加与媒体的互相,提升监察院的能见度。
https://tw.appledaily.com/politics/20200810/LBHNI524HHWOAWKWJSZZMWLB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