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hvariables (Speculative Male)
2020-07-28 16:15:04阿弥陀佛、药师佛、西方极乐世界是假佛教
上座部佛教“目犍连子帝须”尊者戳破假佛教十方诸佛
佛教分裂后上座部外其它部派不断窜改佛教教义例如大众部瞎掰一切方向全都存在诸佛,
因此阿育王请目犍连子帝须为首的一千阿罗汉长老举行第三次结集发表论事拨乱反正。
http://tripitaka.cbeta.org/N62n0030_021
论事第21卷
第六章 一切方论
(自)彼佛何名、何生、何姓耶?彼佛之父母何名耶?
彼佛之一双弟子何名耶?彼佛之近侍何名,持如何之衣,持如何之钵耶?
于如何之聚落、村邑、都城、王国、地方耶?
释迦牟尼佛是两千多年前存在过的人名字叫“悉达多”、姓“乔达摩”,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名字叫“萨都丹拿”、姓“乔达摩”,
释迦牟尼佛的母亲名字叫“摩耶”、姓“瞿昙弥”。
真正的佛教经典详细记载释迦牟尼佛的生平基本资料,
大众部瞎掰有十方诸佛却讲不出十方诸佛生平基本资料连十方诸佛名字跟姓都讲不出来。
有六神通四无碍解智的上座部佛教那先尊者开示说明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佛
http://tripitaka.cbeta.org/N63n0031_001
弥兰王问经第1卷
序言
时,尊者那先于其日、其夜,与无碍解俱逮得阿罗汉位。
http://tripitaka.cbeta.org/N64n0031_015
弥兰王问经第15卷
第八 二佛不出世之问
大王!如是,此之十千世界运载一佛,运载唯一如来之功德。若第二佛出世,此十千世
界无法运载,应震动、动摇、倾、下倾、横倾、散乱、坏、崩、破灭。
一般而言人出生后父母都会为其取名,姓是继承父亲的姓,
例如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叫“悉达多”、姓“乔达摩”,
释迦牟尼佛的父亲一样姓“乔达摩”,
假佛教大乘经典瞎掰有阿弥陀佛和药师佛却连阿弥陀佛和药师佛的名字和姓都编不出来。
现在佛弟子应该归依的佛只有释迦牟尼佛一个佛,
不应该归依来路不明、没名没姓的“大乘十方假佛”〈例如阿弥陀佛和药师佛〉。
※ 引述《abc60575986 (TAKA)》之铭言:
: 我真的觉得佛学跟哲学有很多相似之处。
严格来讲,哲学和佛教最重要的修四念处刚好相反。
哲学是想要用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去解释一切,
佛教的修四念处是放弃所有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直接觉知最原始的身心体验。
: 这么说好了,假设你作梦梦到跟林志玲谈恋爱非常美好。
: 但是醒来后发现只是一场梦,非常难过。
: 那因为你把自己的感情带入这个起灭无常的梦幻当中。
: 当你今天能看透一切有为法这个道理时,自然可以用第三人的角度看待整个梦幻泡影的过
: 程。
: 就如同你默默的欣赏湖中的泡泡、早朝的露水一样。
: 他就只是一个幻起幻灭的过程
你要这样想很简单实际上没那么简单
菩萨没有证得须沱洹道智没有断除邪淫
http://tripitaka.cbeta.org/N32n0018_003
本生经第3卷
六三 枣椰子本生谭
经过时日,彼女示以女性之魅力与娇态,遂使仙人破戒,失去禅定,于是仙人伴女住于森
林。女劝仙人曰:“住此森林,无能发展,宜往诸人所居之处。”于是仙人伴女往国境之
村,于其处卖枣椰子之实,以维生计而养女。因彼卖枣椰子之实为生活,人人呼彼为枣椰
子贤人以示爱好。村人等与彼金钱,向彼云:“请住于此处,教我等知事之善恶。”村人
使彼住于村入口处之小屋中。
六六 优相本生谭
菩萨亦知时间甚迟,由禅定起立,往宫中飞行。王妃闻树皮衣之音自思:“仙人来矣”,
急速起立时,其美丽之外衣滑落,适仙人由窗口进来,为王妃诱人之隐处所惑,彼为快乐
,顿生爱欲之念,如幼树之被伐倒,如是禅定忽然消失,彼如一斩落双翼之鸟。彼立于原
地,手执食物,无少食欲之心。彼为烦恼,周身颤抖退出宫城而往御苑,入于自己小屋之
中,置食物于卧榻之下。其后,彼爱着于诱人之隐处,不断烧起烦恼之焰,七日之间,不
饮不食,卧于卧榻之上。
上座部佛教《本生经》枣椰子本生谭
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
菩萨有一次受不了美女色诱失守不淫戒因此失去四禅八定五神通,
后来菩萨想通性爱的祸患再度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死后生到色界天。
上座部佛教《本生经》优相本生谭
记载释迦牟尼佛前世还是菩萨时曾经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
有一次国王出征不在家菩萨看到王后衣服掉下来忍不住和王后邪淫
因此失去四禅八定五神通,
后来菩萨想通性爱的祸患再度出家守不淫戒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死后生到色界天。
就算是证得四禅八定五神通的释迦牟尼菩萨
还是无法完全抵挡美女诱惑完全断除邪淫更何况是一般人。
: 还有一句话我也很喜欢
: "当科学走向颠峰时,才发现佛学家早已在山顶等候多时"
: 或许佛学甚至是科学的终点。
据说佛有一切智能知道所有问题的答案,
阿罗汉弟子已经断除贪瞋痴不再轮回不过没有一切智不见得会对科学理论很熟。
大多数佛弟子想要成为阿罗汉弟子早点断除贪瞋痴脱离轮回不想成佛,
阿罗汉弟子不一定会知道科学理论,
阿罗汉弟子很有可能会对那些无法帮助灭苦脱离轮回的理论没兴趣。
: 科学解决外在问题,信仰解决内在问题。
: 但现在也很多理论指向意识可以影响客观的事物是吧?
: 有挂吗?
根据佛教必须修四念处才有机会了解佛法断除贪瞋痴,
修四念处修到证第一个道智须沱洹道智才会断除邪淫,
修四念处修到证第三个道智阿那含道智才会断除欲界贪断除性欲,
一个男人必须修四念处证第三个道智阿那含道智才有办法完全抵挡美女的诱惑。
必须修四念处证第四个道智阿罗汉道智才能完全断除贪瞋痴断除所有烦恼不再轮回。
佛没说小乘、大乘,真相是大乘经典假装佛教抹黑佛教是小乘。
想学佛法必须跟上座部佛教善知识学修四念处避免被“假佛教大乘经典”误导可参考:
https://www.ptt.cc/bbs/soul/M.1584460614.A.E88.html
上座部佛教目犍连子帝须和那先破伪经大乘十方诸佛
https://www.ptt.cc/bbs/soul/M.1592282664.A.8E1.html
上座部佛教马哈希和明昆戳破伪经大乘妙法莲华经
https://www.ptt.cc/bbs/soul/M.1587743158.A.269.html
[资讯] 佛教亲近善知识修四念处断邪淫和性欲次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