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首位亚裔潜入世界最深海 林颖聪:荣耀归团

楼主: Yirgacheffe (coffee)   2020-07-20 22:05:21
首位亚裔潜入世界最深海 林颖聪:荣耀归团队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0/07/1-1-1Dive.jpeg
林颖聪和韦斯克沃在“Limiting Factor”潜水器上。(Mike Moore, EYOS Expeditions/
林颖聪提供)
【大纪元2020年07月19日讯】(大纪元记者刘景烨波士顿报导)“我第一次潜水就潜到了
最深的海底。”在影片平台上,林颖聪大笑着说。来自台湾的他是史上第一位潜入“挑战
者深渊”的亚洲人,也是这个近11,000米最深海底的第12位人类来客。
为了这次下潜,林颖聪“绝水”了12个小时,在狭小的金属球里蜗居了10个小时。他与潜
水器的主人乘坐被他称为“时空胶囊”的机器,在黑暗中潜行到世上最深的海底,溅起那
平静了成百上千万年的沙子。
从此以后,“挑战者深渊”的访客数量总算追上了登月的人数。不过,最让林颖聪印象深
刻的,还是科考船上犹如大家庭一般的团队。来自10多个国家的船员同心协力,合作无间
。“他们让我觉得,这个世界真的可以变成更好的地方。”林颖聪说。
“我是大海里的一份子”
6月22日凌晨,深潜服务船“降压号(Pressure Drop)”漂浮在太平洋关岛以北的马里亚纳
海沟区域水面上。这里季风强劲,波涛汹涌。
降压号曾经是美国海军的海洋监测船,从2018年开始为深海潜水器“限因号(Limiting
Factor)”提供服务。
现在,白色方形的“限因号”正立在轮船后甲板的铁棚里。从关岛出发4天以来,它已下
过一次挑战者深渊。几个小时后,它将迎来本次航程的第二位客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亚
裔乘客。他是国立台湾大学的海洋工程博士(2004),也是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的科学家。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0/07/1-1-2Dive.jpeg
潜水器作业需要船上的技术人员协助完成。(Mike Moore, EYOS Expeditions/林颖聪提供
)
早上8点前,潜水器主人韦斯克沃(Victor Vescovo)带着林颖聪登上潜水器,随即沉入水
面,去追寻3个小时前下水的着陆器。他们并排坐在潜水器底部的钛合金圆球里,看着圆
窗外渐渐变暗的世界。接下来的10个小时,他们将在这个直径约1.7米的圆形空间里度过

“潜艇的空间非常狭小,没有卫生间和任何卫生设备。所以别人建议我在一天前尽量喝水
,把自己灌饱一点。在12小时前不要喝水,把多余的水排掉,但身体会吸收够多的水分,
可以支持12个小时。”林颖聪说。
他形容,下沉过程就像“坐电梯”一样,大约每秒下潜1米。下潜几米之后,他们就不再
感觉到波浪了;到了大约200米深度,他们就看不到光线了。这时即便打开潜水器的探照
灯,也只能看到大约5米的范围。
一个无法站直身体的昏暗小空间,对第一次潜水的林颖聪而言自然是压抑的。他说,曾在
晚上闭眼想像自己身处这个圆球,结果两分钟便睁开了眼睛,“受不了”!
“只有一个方式,只能把你自己幻想成潜艇的一部份。就像人家开F1赛车一样,你就变成
这个机器。这样给自己心理建设,下沉的时候就不会害怕了。因为我就是潜艇,我就是大
海里的一份子。”他说。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融入机器”之后的时间过得飞快。林颖聪不断向韦斯克沃询问各种潜水器技术问题,记
录仪表上的数据,写下“每分每秒看到的东西”。
韦斯克沃则是一位航海知识渊博的同伴。这位退休海军军官创办了海洋科技公司“
Caladan Oceanic”。该公司的新闻稿称,韦斯克沃已经7次潜入挑战者深渊,成为游历过
整个深渊3个区域、30英里的第一人。
韦斯克沃在新闻稿中说,他是台美关系的强烈支持者,也很高兴能与首位台湾人一同完成
这次旅程。在潜水器上,他笑言林颖聪是“Lucky twelve”,因为曾有12个人登上过月球
,林颖聪则刚好是挑战者深渊的第12位人类来客。
在林颖聪用手机拍摄的影片中,潜水器在海底减速着陆,溅起一阵沙尘。窗外更远处则是
浓浓的黑暗。“看起来很平常,但你可以想像的是,一切都是百万年来没有人触碰过的,
就像你登上月球一样。月球表面看起来没有色彩,但你的兴奋是来自于:‘哇!这是几百
万年来没有人到过的地方!’百万年的时间压缩到这2个小时,让我看到了百万年来地球
的演化史!”林颖聪感慨。
这个触动历史的瞬间,让他想到一句名言:“凡走过,必留下痕迹。”
“海底的日出”
https://i.epochtimes.com/assets/uploads/2020/07/1-1-3Dive.jpeg
“Limiting Factor”潜水器浮上海面,远方是它的服务船“Pressure Drop”。(Mike
Moore, EYOS Expeditions/林颖聪提供)
在接下来的2个小时中,他们操纵潜水器找到着陆器,用机械臂采集海底物质和生物样本
,用声纳探测海底地形。他们在下午5点之后回到了海面。
林颖聪拍下了上浮的最后6分钟,把这个片段称为“海底的日出”。周围本是浓浓的黑暗
,渐渐的便有微光从四面八方辐射而来。这时,可以看到窗外有一颗不知何时出现的小气
泡,一路伴随着潜水器冲出水面。
乘坐橡皮筏的技术人员早已在附近等候,并跳到海里,游过汹涌的波浪,爬到潜水器顶上
,安装潜水员出舱时用的扶栏。随后,橡皮筏把潜水器牵引到母船附近。
出舱前,韦斯克沃还提醒林颖聪说,蹲坐了10个小时,你的脚会没有力气,要小心地爬上
去。
“世界村”
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的新闻稿提到,林颖聪还是第一位潜入挑战者深渊的该机构科学
家。不过对于林颖聪来说,这份荣誉完全归属于船上的团队。
“我自己完全没有荣耀,我感觉非常幸运能够参与。”这份感慨,来源于他在船上研习2
周,亲身潜水,并且参与另外2次潜水辅助工作的经历。
林颖聪形容,潜水器的释放和回收过程,有点像F1赛车在赛场更换轮胎,必须在几秒钟之
内换好全部配件。“可以看到甲板上有多少人在准备着。每个环节都是用秒来计算的,每
一秒这个团队的哪一个人要做什么事情,都已经规划好了。为了达成这件事,需要非常非
常精确的配合。”林颖聪说。
谈到团队合作,林颖聪开始激动起来。他反复强调,他感到“荣幸”、“何其所幸”能够
成为这个30人团队中的一员。这个团队有来自美国、澳洲、英国、菲律宾等十多个国家的
成员。大家一条心,完成同一个目标。这样的氛围,让林颖聪感觉仿佛回到了几百年前的
航海时代——人们开着探索船驶向未知的海域,在这过程中必须同心协力,不能带进个人
理念。
“这个团队让我感到里面没有个人,只有团队。没有指手画脚,没有人指责,有问题这群
工程师就坐下来一起讨论,完全没有个人在里面。我真的非常感动!”他感慨说。
“你看到来自不同地方的人,讲的英文每一个人都有口音,真觉得是一个世界村!”林颖
聪顿了一下,紧接着补充道:“世界大同!”
林颖聪简历
2004年 国立台湾大学 工程科学和海洋工程博士
1998年 国立台湾大学 海事建筑和海洋工程硕士
1996年 国立成功大学 水力和海洋工程学士
现为麻州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助理科学家,主要从事应用海洋物理和工程研究,同时在罗
德岛大学(URI)担任兼职教授。他历年来在美国、英国和台湾获得了8项科研嘉奖。◇#
责任编辑:冯文鸾
https://www.epochtimes.com/b5/20/7/19/n12266785.htm
作者: leweixx (拉韦)   2020-07-20 22:24:00
作者: solidmiss (索德米斯)   2020-07-20 22:40:00
不容易 厉害
作者: Observation (观察)   2020-07-20 22:53:00
作者: sbflight (舰娘在手 天下我有)   2020-07-20 23:0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