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北市质疑新北垃圾偷倒北市 侯友宜:新北

楼主: A6 (短ID真好)   2020-06-01 18:18:43
其实有点蝴蝶效应啦
之前其实很多回收业者已经有点做不下去了
然后两年 中国突然停收洋垃圾之后
很多东西转往台湾
那时候是有人反驳啦 说进口的不是真的垃圾
而是资源回收后加工后制再生产品的半原料"再生粒"
但这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就是会把本地的资源回收价格给压下去
后来又很多业者就更不想做了
今年可能又会更严重吧 因为免洗餐具 又回来了
https://e-info.org.tw/node/211681
无采工 !那些上了回收车 却进焚化炉的塑胶垃圾
2018年05月22日
媒体小农
环境资讯中心记者 赖品瑀、吴宜静、彭瑞祥报导
目前各县市清洁队的回收车会收的塑胶垃圾大致有三类:环保署公告应回收[1]的塑胶容
器、硬质塑胶为主的“杂项塑胶”、与干净的塑胶袋。
这些琳瑯满目的塑胶垃圾,因为热值高、含氯与重金属成分的特性,如果进入焚化炉,不
但减短焚化炉的寿命,也制造了戴奥辛等空气污染。而真的能进入回收系统的塑胶,却也
因为回收处理时需要高温熔融致材质劣化,只能降级再利用,面临去化不顺的困境。看守
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提醒,这些登上回收车的塑胶垃圾们,却还是有大半最后进入了焚
化炉。
琳瑯满目的塑胶垃圾,因为热值高、含氯与重金属成分的特性,不但减短了焚化炉的寿命
,也制造了戴奥辛等空气污染。图片来源: Ikhlasul Amal via Flickr. (CC BY-SA
2.0)
塑胶垃圾处理成本高 回收业者也拒收
虽然塑胶制品琳琅满目,但目前环保署有公告应回收的塑胶制品只有塑胶容器,这塑胶容
器中又可大致分为瓶罐类,以及包括生鲜托盘、食品包装盒等的“薄片容器”。其余环保
署没有公告应回收(也就是其生产者不用缴交回收清除处理费)但清洁队会回收的塑胶垃
圾,则被称为“杂项塑胶”,其回收仰赖自由市场机制,以比较会有人要的硬质塑胶为主
,另外还有使用泛滥而被环保署要求应该要回收的干净塑胶袋。
谢和霖直言,目前实际上回收状况较佳的还是只有宝特瓶、牛奶瓶等瓶罐类,其余塑胶垃
圾因为来源太多样、种类复杂、物性不一,在回收处理业者眼中相当“难用”。除非单一
性质、大量,否则塑胶垃圾的回收总是乏人问津,它们在回收厂等著等著,最终的下场还
是进入焚化炉。谢和霖就曾听闻,环保署回收基管会为解决乏人问津而堆积如山的薄片塑
胶,补贴业者将其破碎为胶片,但没有制成再生粒料,而是送进焚化炉。
目前全台有18家业者有能力处理塑胶回收,各自擅长的材质有所不同。相对于环团对于回
收现况的失望观察,环保署回收基管会所呈现的数据却是,目前所有公告应回收的塑胶回
收率,合计高达84%。
宝特瓶全台年回收54亿支 台食安法规禁再制成宝特瓶
相对来说,宝特瓶、牛奶瓶等因为材质较为单一、数量够大而较受青睐。据回收基管会的
数据显示,去年获回收的宝特瓶达到54亿支。环署回收基管会执秘许永兴表示,宝特瓶材
质是PET,回收的状况更是世界名列前茅。虽然碍于当前的食安法规,宝特瓶在台湾回收
后不能再制成宝特瓶,不过,PET造粒后外销给可口可乐等饮料大厂相当受欢迎,做为毛
毯、运动衣物都有不错的效果。
宝特瓶因为材质较为单一、数量够大,相对来说较受回收业者青睐。图片来源:Tom
Page via Flickr. (CC BY-SA 2.0)
不过,谢和霖表示,由于塑胶再生会经过高温熔融过程,会有分子链断裂、变短的状况,
除了导致再生塑胶料发生黄化、色泽变差的现象,力学性能也变差,往往需要再加新料或
是降级使用。例如要再制宝特瓶,就必须添加70%的新料,只能有30%的再生料。
饮料杯、便当、生鲜包装材质多 分选是关键
针对使用于生鲜托盘与食品包装盒的薄片容器,谢和霖指出,这些看似都是透明的塑胶片
,目前实则有PS、PET、PVC、PLA等材质在市面上使用。回收后混合在一起,反而难处理
,也造成业者回收意愿低。即便未来有机械生物处理系统(MBT, Mechanical and
Biological Treatment)等自动分选设备可以协助,他担忧仍会因为互相套叠,恐怕误判
程度也不会太低。
许永兴针对薄片容器的回收状况表示,材质纷杂不是问题,关键就在于塑胶材质的分选。
前年台湾的业者从德国引进“近红外线”的设备,可以针对不同的塑胶设定频谱,比起过
去以人力分选,已是大幅增加速度与正确率。
塑胶垃圾回收后混合在一起,材质分选不易,反而难以处理,造成业者回收意愿低。影片
来源:公视晚间新闻。
在减少塑胶的使用上,除了目前政府展开限塑、民间也发起各种减塑行动,自备生活用品
减少一次性塑胶制品的使用外,谢和霖认为,从政策上让塑胶制品的材质走向单一化、除
毒化,也是一种改善的作法。
举例来说,在薄片塑胶的使用上,谢和霖建议可以从大型量贩业者的“逆向回收”开始做
起。大卖场、连锁店可以将自家的生鲜食材包装改采较耐用的材质,再请消费者拿回卖场
回收。薄片塑胶容器经过物流回收后,便可再灭菌、消毒后重复使用。谢和霖认为,尤其
生鲜食材,消费者购卖后仍需要烹煮,并非直接使用,因此只要有经过灭菌处理,薄片容
器的回收再使用就不太会有安全卫生疑虑。
至于生物可分解的PLA[2],目前全台仅有“大丰”一家业者有能力处理,不过谢和霖指出
,若仍是与其他薄片容器混淆,那么可分解的特性也就无实际发挥了。
转做替代燃料 脏塑胶袋、杂项塑胶、衣物比直接进入焚化炉划算
塑胶目前再利用的技术还在不断突破中。谢和霖认为,最有利环境的作法,当然还是减少
塑胶的使用。退而求其次,才是回收再利用。如果物质性的再利用欠缺效益,那么至少应
禁止含氯塑胶与含氯油墨的使用,降低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添加,以让这些没有回收价值
的废塑胶可以无害地热烈解成油品或燃气,或送到工业用炉作为替代燃料,此举至少比起
进入垃圾焚化炉有较好的能源效率。
看守台湾协会秘书长谢和霖认为,最有利环境的作法,当然还是减少塑胶使用;退而求其
次,才是回收再利用。至于焚化,不但会破坏资源又会衍生二次污染,应尽量避免。图片
来源:公视晚间新闻。
环保署废弃物管理处处长赖莹莹则表示,目前塑胶袋回收的确是“干净才收”,若能作为
替代燃料,脏塑胶袋、杂项塑胶、衣物等塑胶垃圾,也都多了一个再利用的去处。不过,
国内目前仅有正隆、永丰余、广源等少数业者,主要是纸厂在使用替代燃料,环署还在向
其他有使用锅炉的业者推广中。
要成为适合的替代燃料,谢和霖认为,就要让塑胶去氯化并减少有害重金属的使用。在日
常生活上,食品包装袋应是每个人最常使用与制造垃圾的塑胶制品。但谢和霖指出,不管
是冷冻水饺、糕饼的包装,为了追求气密的效果,往往采用复合材质,尤其里面常有一层
含氯的PVDC膜,会在焚化时产生戴奥辛;而包装上色彩缤纷、让人食指大动的图样所使用
的油墨,又可能含有氯及重金属,焚化后也恐排出有毒空污。
食品包装袋为了追求气密的效果,往往采用复合材质,增加了处理的难度。而包装上色彩
缤纷、让人食指大动的图样所使用的油墨,又可能含有氯及重金属,焚化后也恐排出有毒
空污。图片来源:stevendepolo via Flickr. (CC BY-SA 2.0)
谢和霖认为食品包材上,应由政府出面管制材质,例如要求使用无氯、无重金属的材质。
这样一来,这些塑胶垃圾虽然无法回收,但是可以收集转做替代燃料,比起进入垃圾焚化
炉,两者的能源产生效率有很大的区别。
据掌管焚化炉的环保署督察总队统计,以2016年为例,进入焚化炉的垃圾合计有660万吨
,其中塑胶占16%、纸类36%、厨余39%、金属0.5%、玻璃0.9%、其他占8%。目前焚化炉的
热值大多设定为2200至2500 kcal/kg之间,不过塑胶的热值却约是4000至5000 kcal/kg。
谢和霖指出,塑胶高热值不但会降低焚化炉可处理废弃物量,也会导致焚化炉受到高温腐
蚀;如果塑胶含氯,那么不但燃烧会产生世纪之毒戴奥辛,更会产生大量盐酸气体侵蚀炉
管,增加意外停炉维修机率,进而恶化空污排放,因为焚化炉于起停炉时,戴奥辛等空污
排放是正常操作的好几倍。
针对塑胶垃圾“热值高、能处理量就小”的描述,环署督察总队总队长吴盛忠也确认在焚
化炉操作的实务上的确如此。他进一步表示,未来垃圾处理的改善,在末端的确是朝向替
代燃料。运用机械在破碎、分选后,将金属、玻璃先分出,后续再把剩下的塑胶、厨余、
纸类则脱水干燥后造粒,制作为替代燃料,甚至转为气化替代燃料。
※ 引述《crashonU (crazy)》之铭言:
: 1.媒体来源:
: 中时电子报
: 2.记者署名:
: 许哲瑗
: 3.完整新闻标题:
: 北市质疑新北垃圾偷倒北市 侯友宜:新北近3年垃圾量也增加
: 4.完整新闻内文:
: 双北垃圾袋去年5月起户收,台北市环保局质疑户收后垃圾量反较前年增加1万吨,认为新
: 北市业者偷倒垃圾至北市;对此新北市长侯友宜今受访表示,新北近3年垃圾量同样增加
: ,垃圾问题一定跟环境、人口、生活模式有必然关系,双北要好好坐下来分析,垃圾为何
: 增加、如何减量,这是要更努力的目标。
: 侯友宜说,尤其是今年1到4月受疫情影响,民众生活多在家,导致住家生活垃圾量不断增
: 加,整体垃圾量也增加,这跟生活样态改变也有关系,推估今年受疫情影响,垃圾量还是
: 会往上走。
: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 https://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200601002102-260407?chdtv
: 6.备注:
: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
作者: EeePC901 (易学、易玩、易携带)   2020-06-01 18:22:00
IP中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