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masterbation (贝森大师)》之铭言:
: 我听闻有一份神秘名单
: 纪录包括说过
: “小学女生和男友做爱会湿吗”
: 或是
: “思觉失调可以去国小门口抱女童”
: 等类似发言的ID
: 这个名单应该比恶男名单还严重吧
: 如果两份名单都上榜该如何自处
: 有没有卦?
刚刚看到有趣的部分,就提点一阵
其实要讲的话,还需先看
能否过得了测谎……
(不过说起来,虽然结果可以被当作呈堂証供,被诉方仍有权拒绝签署“测谎同意书”)
参考:“台湾高等法院 台南分院 104 年上易字第 303 号刑事判决”附录
一、自测谎仪(即Polygraph ,字译为多标纪录仪或多种波动描记器或多导生理纪录仪,
测谎仪为易导致望文生义误解之俗称)问世以来,其准确性备受质疑,隶属于美国国家研
究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US))之多导生理纪录仪科学证据评估委员会(
Committee to Review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on the Polygraph),集合美国国家科
学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国家工程研究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与医学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等研究心理、神经、精神、行为
、认知、感官、生物、卫生、统计、流行病学、医疗信息相关领域专家,分别就各项专业
与技术观点,探讨测谎之科学疑义,就多导生理记录仪测试评估报告发表《测谎仪与测谎
》一书。
二、与刑事证据法则有关之观点与结论摘要如下:
(一)、研究进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测谎研究并未以典型科学领域的方式与时俱进。测谎
研究未能建立或精进其理论基础,孤立于基础科学领域,且在与生理检测欺骗有关之基础
科学中,未有利用概念、理论和技术上的进步。因此该领域未随着时间以任何显著的方式
累积其知识或增强其科学基础。
(二)、在实践中,重测可靠性会受到记忆效应的影响、受测者对受测的影响、施测者经验
的影响,或所有的这些效应的影响。
(三)、测谎并无接近DNA 分析所能够到达的准确性。尽管测谎研究人员就测谎有效性提出
了相当多数据。然而,这大多数是实验室研究,研究现场环境的通则性仍不明朗。已进行
的实地研究也有很大的侷限性。另外,几乎没有任何标准化的协议;在实地进行的测谎很
大程度上取决于施测者个人的推测技巧。因此,即使基于实验室的估算有效性标准是准确
的,但对任何特别的实地测谎测试的意涵是不确定的。如果没有进一步发展标准化的测谎
测试技术,实验室有效性研究与实地测谎间之推论,仍是大幅的鸿沟。
(四)、量化评估/尽管有这些警告,经验数据清楚地表明,在未受过抗制措施训练的天真
受测者群体,就特定事件调查的测谎察觉出欺骗的比率,远高于随机猜测预期。测试表现
远低于完美,且整个情况变量非常高。
(五)、测谎仪有效性的证据主要来自理论之外的经验性研究,即那些由来于测谎仪所测量
出来诚实或欺骗的独立指标间联系的研究,简言之,就是评估测谎仪测试准确性的研究。
准确性──区别个人诚实或欺骗反应的能力,是在特定条件下对特定受测者所进行之一个
经验性的测试步骤。因此,准确性可能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受测者总体性质,
施测者或受测者的个人特性,测前晤谈中施测者与受测者建立人际关系,测试的方法,抗
制措施的使用。尽管已制定了标准化的测谎仪测试程序,但是每个个体的测试都有其显著
的独特性。
(六)、准确性的高估
(1)、现有的测谎实地研究所使用的研究设计,有非常容易遭受攻讦的偏差,大部分是夸
大测谎的准确性。
(2)、法律脉络中的测谎/对科学证据之采纳,法院依照“道伯特规则”,很可能会越来
越多地在法庭上使用科学验证研究之测谎资料作判断。现有的验证研究有很严重的侷限性
。对测谎有效性之实验室测试研究结果,对实地环境的准确性,并不是一个好的指引。他
们可能高估了实地测试所能达到的准确性,但总数不明。可用的实地研究,也可能高估了
在实际应用中所达到的准确性。
(3)、证据现实主义/测谎准确性的研究,缺少反应测谎测试中的关键要项,甚至是在特
定事件的调查。在利用模拟犯罪特定事件的实验研究中,说谎或判断为欺骗的相关严重后
果,几乎从来不会反映在使用测谎仪的现实环境。测谎从业人员宣称,这种研究低估了对
有动机受测者测谎的准确性,但我们既未发现令人信服的理论基础,也未发现有一个清楚
的实验证据为根基来支持这种宣称;我们的看法是这类研究高估了准确性。几乎所有的测
谎都专注在特定事件的实地观察研究,而且受到测量偏差的困扰,比如施测者的污染,以
及缺乏对事实独立和清晰了解的偏差。
(4)、由于一些已经引述的原因,我们认为,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测谎准确性的评估,
过高地评价了实践中的测试准确性,即使是在具体事件的调查。现有的相关证据不足以对
过高评价的程度进行定量评估。
(5)、准确性的评估/尽管有限的实证研究质量和推广到现实世界环境能力的限制,我们
得出结论,如同在测谎研究文献所表示的那些未受过抗制措施训练,是针对特定事件调查
的测谎测试之受测群体,可以辨别真实与谎言,比率上远高于偶然,然远低于完美。
再早一点:
“最高法院 92 年台上字第 2282 号刑事判决”
测谎鉴定,系依一般人若下意识刻意隐瞒事实真相时,会产生微妙之心理变化,例如:忧
虑、紧张、恐惧、不安等现象,而因身体内部之心理变化,身体外部之生理状况亦随之变
化,例如:呼吸急促、血液循环加速、心跳加快、声音降低、大量流汗等异常现象,惟表
现在外之生理变化,往往不易由肉眼观察,乃由测谎员对受测者提问与待证事实相关之问
题,借由科学仪器(测谎机)纪录受测者对各个质问所产生细微之生理变化,加以分析受
测者是否下意识刻意隐瞒事实真相,并判定其供述是否真实;测谎机本身并不能直接对受
测者之供述产生正确与否之讯号,而系测谎员依其专业之学识及经验,就测谎纪录,予以
客观之分析解读,至于测谎鉴定究竟有无证据能力,刑事诉讼法并无明文规定,惟实务上
,送鉴单位依刑事诉讼法第二0八条第一项规定,嘱托法务部调查局或内政部警政署刑事
警察局为测谎检查,受嘱托机关就检查结果,以该机关名义函覆原嘱托之送鉴单位,该测
谎检查结果之书面报告,即系受嘱托机关之鉴定报告,该机关之鉴定报告,形式上若符合
测谎基本程式要件,包括:
(一)经受测人同意配合,并已告知得拒绝受测,以减轻受测者不必要之压力。
(二)测谎员须经良好之专业训练与相当之经验。
(三)测谎仪器品质良好且运作正常。
(四)受测人身心及意识状态正常。
(五)测谎环境良好,无不当之外力干扰等要件,
即赋予证据能力,非谓机关之鉴定报告书当然有证据能力;具上述形式之证据能力者,始
予以实质之价值判断,必符合待证事实需求者,始有证明力;刑事诉讼法就证据之证明力
,采自由心证主义,由法院本于确信自由判断,惟法院之自由判断,亦非漫无限制,仍不
得违背经验法则及论理法则;测谎检查之受测者可能因人格特性或对于测谎质问之问题无
法真正了解,致出现不应有之情绪波动反应,此时若过于相信测谎结果,反而有害于正当
之事实认定,又测谎检查之时间过迟,攸关受测者情绪得否平复,与鉴定之精确性非无影
响,此时间因素,事实审法院于取舍时不得不予考量;惟一般而言,受测者否认犯罪之供
述呈现不实之情绪波动反应,不得采为有罪判决之唯一证据,若受测者否认犯罪之供述并
无不实之情绪波动反应,又无其他积极证据证明其被诉之犯罪事实,自得采为有利于受测
者之认定。
复按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六条第一项规定:“鉴定之经过及其结果,应命鉴定人以言词或
书面报告”,又法院或检察官嘱托相当之机关鉴定,准用第二百零六条第一项之规定,同
法第二百零八条亦有明文规定;是鉴定报告书之内容应包括鉴定经过及其结果,法院嘱托
鉴定机关为测谎检查时,受嘱托之鉴定机关不应仅将鉴定结果函覆,并应将鉴定经过一并
载明于测谎之鉴定报告书中,若鉴定报告书仅简略记载检查结果而未载明检查经过,既与
法定记载要件不符,法院自应命受嘱托机关补正,必要时并得通知实施鉴定之人以言词报
告或说明,否则,此种欠缺法定要件之鉴定报告不具备证据资格,自无证据能力可言。原
判决于理由栏谓:“本院前审嘱托法务部调查局对被告作测谎鉴定,对于案发时其前往取
车,其未参与斗殴,其未参与殴打死者,经测试无情绪波动之反应,应未说谎,益见被告
未参与本件斗殴行为”;惟上开鉴定通知书仅记载采控制问题法、混合问题法及鉴定结果
,就测谎检查之经过及是否符合上揭之测谎基本程式要件,俱未记载,已违刑事诉讼法第
二百零八条及第二百零六条第一项之规定,有无证据能力尚待查明,又被告于八十七年八
月十四日受测谎检查时,距本件案发时(八十二年九月四日)将近五年,被告对曾经历之
事件或已不再有任何情绪波动反应,是否得藉测谎机正确测试并判定其供述是否真实?原
判决俱未审认论,即采为判决之证据,自属违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