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 永续普京:苏爆后的“改革开放“如何造就

楼主: yeapdaniel (daniel)   2020-04-02 12:56:50
※ 政治爆卦、新闻请用政治当标题。
※ 严禁以问卦、转录方式偷渡政治
※ 政治文一天限制两篇。
※非新闻类以下可自行删除
1.媒体来源:
The Glocal全球政经评论
2.记者署名
汤钧佑
3.完整新闻标题:
永续普京:苏爆后的“改革开放“如何造就威权?
4.完整新闻内文:
俄罗斯宪法法院近日裁定,允许若公投后获得过半数支持的俄国总统普丁,于2024年任期
届满后得以连选连任2次,继续担任总统至2036年。
然而,尽管政治地位稳固,经济议题始终是俄罗斯的烫手山芋。据官方统计,俄罗斯能源
和原物料部门,占了全国出口过半份额。此外,俄罗斯近9成的财富,更掌握在3%的富豪
手中,资产分配极度不均。何以俄罗斯从苏联时期共产式的平均主义,演变为现今产业与
收入结构扭曲的情势,一切都得从90年代经济转型开始谈起。
经济转型背景
史达林过世后,苏联的经济表现遂渐衰退。在共产计划经济制度下,虽然人民充份就业,
但却出现了中央管理权限过于集中、官僚主义与人民搭便车心态严重等情况,导致供结与
需求严重脱钩。
赫鲁雪夫上任后,尝试将中央生产管控权下放地方单位,却造成地方主义兴起。布里兹涅
夫(Leonid Brezhnev)则企图透过扩大企业自主管理权与加强职工物资刺激,以提高生
产效率,却不断遭受保守派的挑战。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改革与开放新思
维政策更造成苏联政治与经济的全面恶化,最终在动荡中宣告瓦解。
如果我们从经济的角度分析苏联瓦解的因素,可以归纳到下列几个原因:
首先就是生产缺乏效率,在苏联时期共产计划经济制度指导之下,原本希望能够透过公有
道德心达到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伟大宏愿,但因为搭便车心态严重,而变成了各不尽所
能,各取所需的悲剧。
再者,苏联时期企业干部的任用往往是政治因素大过于技术因素,也使的得企业的管理体
制权力过于集中,企业完全没有自主性。
第三,苏联时期的计划经济,由中央统一下达指令,原本应该由生产者配合消费者的社会
变成了由消费者需要配合生产者,完全没有市场经济可言。总之,苏联时期的经济背景可
以说,苏联时期的改革往往集中在结合市场和计划,强市场弱计划。一方面原不放弃政府
对经济的直接控制,另一方面又强调发长展商品经济,造成了残缺不全的计划与发育不良
的市场。
经济转型方法
在1991年苏联解体后,为了解决沉重的经济压力,俄罗斯采用了哈佛大学学者Jeffery Sa
chs所提出的震荡疗法(Shock Therapy) 作为解决方法。震荡疗法缘源自于华盛顿共识,
也就是IMF和World Bank 针对由中央过度到市场经济与资本存量过时的国家给予的转型建
议。华盛顿共识中指出,后社会主义的国家应最大程度的自由化,并且最快地私有化。并
在财政与金融方面采取紧缩政策。换句话说,后社会主义国家应该最大、最快的将财产配
置权由计划转为市场,财产权由公有变为私有。而师承华盛顿共识的震荡疗法主要包含三
大类内容。
第一是自由化,实行价格与贸易自由化,以建立自由市场,配以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其次
是私有化,将国营企业透过私有化凭证,不可转移的私有化凭证,无偿公平地分给每位公
民,以迅速地将国营企业转变为股份有限公司,重建国家经济结构,并且引进战略性的投
资人以解决国营企业的独占问题。最后是稳定化政策,透过紧缩货币与财政政策,以期解
决自由化和私有化所带来的通货膨胀问题以及防止资金过度流动与短缺的宭境。
自由化与稳定化
在90年代经济转形的推广过程中,以自由化政策的推广最为顺利。俄罗斯政府于1992年1
月1号开放的90%的零售价格与80%的批发价格。相对于此,稳定化政策的执行却显得窒碍
难行。
1999年上半年,在紧缩财政政策背景下,俄罗斯的商品服务价格却仍然上涨了1020%,工
业生产下降了13%。严重的府会冲突,使得叶利钦不得不撤换当时的央行行长,由鹰派的
马秋行Georgy Matyukhin切换为鸽派的葛拉申科Viktor Gerashchenko。
1992年下半年,Gerashchenko上任后,将财政政策改为宽松,大幅增加的对企业的贷款,
取消企业的债务。
1993年,叶利钦发布了行政命令,将央行的独立地位改为直隶于总统府。同时,IMF发表
声明责成俄罗斯必须不顾一切压制恶性通膨,G7更在香港峰会中宣布对俄罗斯给予284亿
美金的援助,在国际社会的支持下,叶利钦于1993年将财政政策又改回紧缩。
1994年,由于反对激进转型的阵营获得国会大多数的席次,并且在新宪法的规定中,明确
记载了央行的独立性不受国家权力机关影响,使得此时的央行又将俄罗斯财政政策改为宽
松。
1995年因为适逢车臣战争,国际上要求俄罗斯稳定总体经济的压力又不断地一波一波响起
,使得此时的俄罗斯政府又将财政政策改为了紧缩。
1996年由于总统大选叶利钦大派补助,此时俄国的财政政策又改为宽松。
1997年由于叶利钦的胜选,没有任何重大的选举考量,使得此时的俄罗斯财政政策又转回
紧缩为主,而1997年也是俄罗斯经济表现最佳的一年。
私有化
而俄罗斯政府的私有化政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概述。第一阶段是1992年到1994年6月,
俄罗斯政府透过职工私有化,员工可以无偿及优惠取得企业股份,以及全民凭证私有化,
国民可以免费获得面值10000卢布的私有化凭证,完成对于当时的商业、服务业还有小型
工业,还归于民的私有化进程。
在1994年7月到1995年,由于适逢车臣战争、国会选举,还有当时的国际能源价格高涨,
俄罗斯政府用能源国有企业的股权对银行贷款,并且约定如果1年后政府无法还款,银行
可以获得能源国有企业股份的处分权,分析当时掌有俄罗斯金融体系的高层可以得知:
这一群金融体系的高层,大多是在1991年自由化开放国际贸易后,透过贸易起家,继而掌
握金融公司,最后再透过第二阶段私有化取得能源企业所有权的人,而这一批人在后来就
被称为新俄罗斯人。
经济转型成效与原因
以总体经济成长率来看,在俄罗斯执行震荡疗法的过程当中,1992年到1996年俄罗斯的GD
P数字,数年的呈现负数成长,直到了1997年才回升。如果分析为什么震荡疗法执行成效
不彰,会得到以下几点因素。
第一:职工私有化无法提升效率。在第一阶段俄罗斯私有化过程当中,职工花费了很少的
代价就成为企业的拥有者,职工只想继续就业不愿增加工作量,使得俄罗斯的生产效率仍
旧低落。而此时的俄罗斯政府因为不愿意让厂商大规模的破产,只能够不断的金援,造成
的软预算的预计。
第二,全民凭证造成通货膨胀。在第一阶段的全民凭证发放过程当中,由于凭证可以直接
兑换为现金,使得市面上突如其来增加了1.5兆的卢布,造成通货膨胀的恶化。
第三,抵押拍卖形成了寡头。由于第二阶段是私有化过程当中,俄罗斯政府过度高估自己
的还款能力,造成了能源国有企业贱价拍卖,而这些贷款给俄罗斯政府的财团也透过了这
些金钱的捐输,拉紧了与政府关系的紧密程度,形成了新一批的特权阶级,也就是新俄罗
斯人。
经济转型中的美丽与悲愁
比较俄罗斯90年代经济转型的历程与震荡疗法理论可以得知,俄罗斯在自由化的历程当中
十分的顺遂,而在稳定化政府策上,俄罗斯政府始于没有办法贯彻紧缩政策的初衷。
在国际社会与西方强权强烈要求震荡疗法下,俄罗斯国内的反对派不断地希望能够暂缓震
荡疗化的步伐与幅度,使得叶尔钦政权在经济还有政治双头马车之间徘徊。造就了93与96
年,由于选举政治考量的因素,使得经济改革停滞,政府的支出增加,财政政策以寛松为
主,由于没有选举考量,经济改革又重新的启动。财政政策又改为紧缩,在私有化上,俄
罗斯政府私有化的推广也违背了震荡疗法的理论,只供私有化并没有带来战略性的投资人
。而股权凭证由于可兑换现金造成了通货膨胀,抵押拍卖更可以说是政府为了抵抗国会和
民意而独创。
最后,回顾俄罗斯转态经济转型,虽然透过自由化顺利建造了市场,但是却没有办法真正
的提升生产效率,而私有化虽然消除了过去的官疗,但却创造新一批俄罗斯人。也变成了
俄罗斯90年代经济转型中独特的美丽与哀愁。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youtu.be/r7sBs1qZcv8
https://i.imgur.com/A6tzWq9.jpg
6.备注:
作者: hmt17 (Popo:(b゚▽゚)b)   2020-04-02 12:58:00
苏联解体 俄罗斯有改变过?照样独裁啦
作者: CODDDD (决胜屎刻)   2020-04-02 12:59:00
说个笑话:俄罗斯民主
作者: yanzg (油炸鬼)   2020-04-02 13:03:00
通货膨胀﹐私有化凭証一年变废纸蒋介石在大陆的时候﹐工资拿到手下午就变废纸钞票还不值纸价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