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eulogy (美声)》之铭言:
: ※ 引述《art1 (人,原来不是人)》之铭言:
: : 嘘 teyurd: 上面一堆问题不是质疑匿 ? 223.139.140.195 01/18 23:41
: : 只会拿着质疑当证据,才会一再被证据打脸啦
: : → teyurd: 为什么蔡同学人家一查完全没有著作 ? 223.139.140.195 01/18 23:42
: : 因为蔡不知道论文会在转交过程中失踪,自然不知道书目没被建立
: : 而且与蔡同期的法学博士之一的论文也在 SHL 转交给 LSE 时失踪了
: 这件事到没查到
: 给个出处吧
107 个毕业生中,扣掉蔡与被追回学位的那位,应该要有 105 本论文从 SHL 转交给
LSE,但我一一比对之后,只有 104 本能在 LSE 图书馆查到书目,与蔡同期的法学博士
Smith, Michael Francis 查不到,这也是为什么林环墙拍下的论文照片中只有一位法学
博士的论文,而不是两位的原因
经我去信询问 LSE 馆员得到他们没收到这本论文的回复,并得知当年 SHL 转交给 LSE
时是一次性转交,大约六百本左右,而 LSE 也没一次性的全部建档,从论文编号来推测
,大约是分成三个时期来建档,所以最早的编号是六千多,而最晚的编号则到九千多
Smith, Michael Francis 至今都没在 LSE 图书馆建档,虽然 SHL 跟 IALS 都有书目,
且 IALS 连实体论文都有得借
另外 2006-2008 有些在 SHL 的论文,约三百多本被标上 not yet received,在 M01
论坛的 turtlins 追查下,得知最终有一百多本论文不知去向,但这不影响这些博士的
学位,也因此得知为何蔡当年缴交论文后,能在图书馆没收到论文的情况下依旧顺利毕
业
https://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638&t=5959877
因为文章很长,以下只撷取两段重要的部份
“第一,在 2009 年之前,伦大所有博论都要呈交两份复本给伦大高阶学位办公室(
Higher Degrees Office),再由该办公室转送一份给当时的总图、也就是现在的 SHL,
一份给学生所属学院。但若是不属学院的论文,则两份都由总图保存。若是特定领域论
文,如史学、法学、古典学,原本由学院保存的论文则转送各研究院图书馆,如法学类
的IALS。
这里可以顺便回答疑英派的一个问题:论文不是由学生交给图书馆,而是由高阶学位办
公室转交。
之前 SHL 回复网络上某人提问时还提到,论文是从口试委员那儿送过来。所以,合起来
就是口试委员送交学位办公室,办公室才送交图书馆。学生没有出现在这流程中。”
“还有,学位只要口委回报就可以颁发了,不用等到图书馆签收论文。所以才会有学位
及论文的电脑资料档已经送到图书馆,图书馆建了暂定书目档,却还没收到论文的情况
。”
多亏了 turtlins 得到的这份回复,才能知道当初论文是在哪一个环节消失的
另外 104 位博士中有一位 Wesley Kenneth Wark 在 SHL 的书目是登载 1984,而 LSE
图书馆则是登载 1983,而同样是 1984 毕业的蔡其书目也是登载 1983,在书信往返的
过程中得知原因出在 LSE 图书馆员登载的年份是按照纸本论文上写的年份,蔡跟这一
位都是写 1983,而 SHL 则是按照毕业年份来登载(SHL 的部份是猜测,不过实际上怎
样也不太重要,只要知道 LSE 是怎么做就好)
虽然这 104 位中也有一个特例,明明出现在 1984 年的毕业名单中,但不管 SHL 或
LSE 图书馆的书目都一样登载 1985,不过这位不是重点,就没继续骚扰图书馆员了
从蔡的论文事件可看出即使拥有高学历,也未必会为自己的发言善尽查证之责,才会一
再被校方跟教育部出示的证据打脸;也未必会对接收的资讯加以查证,才会帮忙这些造
谣的博士们散播谣言;连高学历都这样了,学历不高的更容易犯同样的错,也是网军盛
行的原因之一
即使我在这事件中查这查那,我不感兴趣的其他事件也不会花很多时间去查证是否属实
,在这假消息满天飞的时代,最终只能要求自己别太轻易下判断,对所接收的资讯抱持
著不全信的态度,要不然很容易就成为散播谣言的帮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