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deann (古美门上身)》之铭言:
: 如果民众先去诊所求诊 没拿转诊单越级到大医院挂门诊 就请完全自费健保不予给付
: 这样爱直接去大医院看诊的 不透过医疗分级制度的病患 就直接让他自费阿
: 这样健保也不用负担这种人的医疗费用 大医院收这种病患也不亏钱 不是两全其美
其他恕删
你这个理想化很好,但实行起来会有困难吧
最大的问题:一般诊所的科别多元化并不高。
现在一般坊间诊所最多的就小儿科、耳鼻喉科、肠胃科、内科、眼科、牙科
这种科别的诊所其实几乎都不会死人的
当然现在很多人去找医生都是感冒阿之类的,但就我认识的人都马去诊所
大医院人一堆,感冒咳嗽已经很多人不想去大医院花大钱排一整晚的队了
除了老年人,现在一般比较有概念的年轻人,诊所看一看或干脆日本成药吃一吃。
一般诊所其实应该要多开设家医科,这个才能真正达到医疗分级的目的。
我举几个自己的例子:
1.
几年前我干咳咳了一年还不会好,去耳鼻喉科说没感冒是敏感,去胸腔科诊所说
找不到病因,去内科照 X 光一切都好,到最后连中医都去了,说是体虚。
(中医好像都讲体虚)
但咳一年还没好,你说好好的是当我北七吗 ?
到最后心一横跑去教学医院挂号家医科,家医科一看转诊胸腔科,然后再内转耳鼻喉科
最后综合诊断是鼻中膈弯曲导致鼻窦慢性发炎,鼻涕倒流跑到肺部导致咳嗽。
一个下午就找到病因。
我问医生:这不是之前在耳鼻喉科跟胸腔科诊所就要看出来的吗 ?
医生回我:一般诊所只看他负责的区域,他那区域没问题就没问题,但这种多病兆的
有时候其实很难抓
所以家医科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但台湾家医科大家普遍评价都不好,为啥 ? 可以先去想看看这个问题。
2.
推文有人提到 PSVT,我刚好多年前有过,这是一个心脏疾病。
简单讲就是心律会无预警突然快速升高,可能坐着就从 60 一下冲到快 200。
事前毫无预兆,事后毫无痕迹。
我前几年前几次发作时,跑去挂胸腔科,量心跳时,医生说真的不正常,但要多观察
开个药、教我憋气术就让我回家。
弄了好几次都一样,内科、心脏科诊所都看过也没用,最后还是趁发作时冲到教学医院。
医生一量我心律,马上大叫:推床、呼吸器!
我还在想这是冲三小没多久就有点站不住。
1.
为什么诊所跟医院有如此大的差别,为什么大家都认为医院的医生医术比较厉害 ?
这中间到底发生什么事情,我觉得这才是关键,必须要好好分析脉络。
2.
另外就是家医科的诊断水准跟普及度。
这两点才应该是医疗分级的关键。
不然你即使提高收费,这种往大医院挤的现象还是不会解决。
简单的逻辑:
诊所看老半天看不好,到医院才多少钱,我需要拿身体跟你省这几个钱 ?
真正会被收费限制住的,其实没看病也都不会有事,他只是吃饱太闲想逛医院
你还是没办法让社会大众实际达成医疗分级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