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古事记

楼主: liam5184910 (麻烦重来)   2019-11-03 14:40:50
※ 引述《FakeBlack (天上地下绫音酱)》之铭言:
: 《古事记》,日本和铜四年(711年)9月18日,日本元明天皇命太安万侣编撰日本古代史
: 。和铜五年(712年)1月28日,将完成的内容《古事记》献给元明天皇,为日本最早的
: 历史书籍。内容大略可分成:“本辞”、“帝纪”两个项目,以及“上卷”、“中卷”
: 、“下卷”三个部份。全书采用汉文写成。
: ────节自维基百科说明
: 由此可知古事记为统治稳定后的产物,且以编纂史书的态度系统化,固有难得的连贯性。
: 但问题来了,日本天皇若号称万世一系,也就是确立“本辞”、“帝纪”中“帝纪”的正确性。
: 顺带一提
: “本辞”可理解为神话阶段,著名的伊耶那岐、伊耶那美、天照、月读等都记述于此
: “帝纪”则是天皇阶段,从第1代神武直至第33代的推古天皇
: 可是日本最早出现文字的文物大约是在公元1世纪、那时使用汉字来给表音、称为“训读”。
: 以此为基础上发展出万叶假名──最早出现在日本最早的诗歌总集《万叶集》。
: 在言叶之庭第一次知道万叶集,而这种标注方式借用了汉语的表音功能而舍弃了其结构性,当然此乃后话了。
: 由此可知自1世纪到8世纪的这段期间日本史料可以保留,但根据“帝纪”的纪载,神武天皇即位是西元前660年2月11日。
: 也就是有600多年的史料空缺得靠口述历史补足,但理应不会如此完整、连贯。
: 可是这不也代表2/3本以上的古事记,上、中两卷几乎都要靠编纂当时脑补吗?
参照古事记序文(节录自维基文库)
────于是天皇诏之“朕闻、诸家之所賷帝纪及本辞、既违正实、多加虚伪。
当今之时不改其失、未经几年其旨欲灭。斯乃、邦家之经纬、王化之鸿基焉。
故惟、撰录帝纪、讨覈旧辞、削伪定实、欲流后叶。”
时有舍人、姓稗田、名阿礼、年是廿八、为人聪明、度目诵口、拂耳勒心。
即、勅语阿礼、令诵习帝皇日继及先代旧辞。然、运移世异、未行其事矣。
……
于焉惜旧辞之误忤。正先纪之谬错。以和铜四年九月十八日。诏臣安万侣。
撰录稗田阿礼所诵之勅语旧辞。以献上者。谨随诏旨。子细采摭。────
可以见得太安万侣编纂古事记时,仅《帝纪》及《旧辞》就已有诸家版本存在。
而在古事记成书以前既已有《天皇记》、《国记》、《臣连伴造国造百八十部并公民等本
记》等等现成史书,再不济还有像稗田阿礼这样博闻强记的人才(先不论其人真实性如何)
诚然古事记本身,包括这些已散逸史书和口传历史究竟有多少真实性值得存疑,但若说太
安万侣依靠“脑补”来编纂史书就有失公允了。
“史料欠缺”是相对于我们现代人而言,对当时的太安万侣来说史料绝对充足,甚至杂乱
到需要“削伪定实”“惜旧辞之误忤。正先纪之谬错。”的程度。
以当时留存史料著成一部内容完整、连贯的史书本来就不成问题。
至于其中有几分真实几分虚假,仍要留待日后藉更多考古资料查明。
: 我想问的是,日本当时经历过大化革新一定也对古中国的神话、传说有所知晓;那么怎么不会认为片断化的故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型态?
: 或说在追求连贯、统一以提高统治正当性才是真的主要目的?
答案恰好是你提及的大化革新,包括在那之前就有的遣唐使。一连串举措从唐帝国引介
政经制度、文史典籍,使当时日本大量吸纳中原文化、政经思想。
史学方面自然不能免于先秦至唐代的史家传统影响,
不正是那套“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的准则吗?
请记得,古事记的本质是一部官修史书。
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反问:
中国历来官方史家怎么不会认为片断化的故事,也是可以接受的型态?
或说在追求连贯、统一以提高统治正当性才是真的主要目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