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拒绝身份政治的“局外人”杨安泽

楼主: radiohead56 (电台头5566)   2019-10-31 11:57:01
1.媒体来源:
纽约时报中文网
2.记者署名
JAY CASPIAN KANG
3.完整新闻标题:
拒绝身份政治的“局外人”杨安泽
4.完整新闻内文:
上个月,CNN制片人乔恩·塞林(Jon Sarlin)在他的Twitter上发了个短片——对改变心意的
川普支持者拉塞尔·彼得森(Russell Peterson)的街头采访。彼得森留着山羊须、穿着背心
,说话带北卡罗莱纳口音,就像一个缺乏想像力的演员可能在《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
ght Live)节目中扮演的川普支持者一样。但他头上戴的不是红颜色的MAGA帽子(川普总统
竞选口号“让美国恢复伟大荣光”的首字母缩写——译注),而是MATH帽子——“让美国更
认真思考”(Make America Think Harder),这是杨安泽的竞选口号。
“我是个杨主党(Yangocrat),”他对塞林说。“我站在民主党一边,只是来给杨安泽投票
的,因为我个人的意见是,不会支持建制派民主党人,”他说。“当杨安泽讲话时,你实际
上会听到让唐纳德·川普(Donald Trump)当选的问题的解决方案。我们当初都想让唐纳德·
川普进去把沼泽的水抽干(“抽干沼泽”是川普的一项竞选承诺——译注)。我们想让他成
为那个卓绝的局外人,世界摔角娱乐公司(World Wrestling Entertainment,简称WWE)的
超级明星。”他接着说:“但他其实不过是个局内人,国家的分歧也变得越来越大。”
我把这个影片发给了媒体的亚裔朋友。它让我感到一种尴尬的自豪:这是个再典型不过的川
普支持者,他不仅支持一个亚裔美国人竞选总统,还认为他是解决普遍腐败问题的良方。当
然,这种骄傲是愚蠢的——是对那样一个时代的怀念,即偶尔出现的“乌木与象牙”(Ebon
y and Ivory,指黑人与白人)时刻标志着真正的进步。
值得赞扬的是,彼得森对杨安泽的身份似乎不是特别感兴趣。他感兴趣的,是在杨安泽和“
建制派”政客之间划清界限。杨安泽是一名成长在模范移民家庭的企业家,毕业于菲利普斯
埃克塞特中学(Phillips Exeter Academy)和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但对支持者而
言,他仍是局外人。部分原因在于,他不是政客,而且其获胜机会不大的参选核心理念——
全民基本收入——也并非完全主流。但对于一个无法忍受民主党阵营的失望选民来说,杨安
泽也避开了其他关键的符号。他丝毫没有什么令人煎熬的“觉醒”。他避免负面信息。他不
是女性,也不是白人、黑人或拉丁裔美国人。正如徐华(Hua Hsu)最近在《纽约客》(New Yo
rker)一篇文章中所指出的,他成功地成为一个淡化“身份政治”的“亚裔普通人”,并选
择传达一种几乎不合时代的信息,即每个人都要走到一起——这条信息乐观的含糊其辞与其
他人的意愿形成对比,后者愿意深入探讨校车政策、赔款或性别平等这类棘手的问题,无论
这些问题多么空洞。
徐华指出,对于亚裔美国人而言,这样的人很熟悉,他们被视为局内人,因为他们很容易融
入白人文化。杨安泽长大时,是家乡仅有的几个亚裔之一,忍受着种族虐待和欺凌,如今你
仍然可以看到他以务实、几乎是轻蔑的方式谈论身份认同的防御机制。当这样的亚裔进入精
英工作场所,再次被白人包围,他们往往会利用这样的机制发挥巨大成效:他们是所谓的模
范少数族裔亚裔,“和其他人一样”,他们不“打种族牌”,知道如何让别人确信他们属于
这里。当杨安泽谈到他的移民父母,他从经济角度形容父亲为通用电气(GE)和IBM创造的专
利“对美国来说是一笔相当不错的交易”。他有个习惯,喜欢拿自己开一些带种族色彩的玩
笑,就像一个孩子在一所新学校里试图讨好别人:“我是亚洲人,所以我认识很多医生”或
者“川普的反面就是一个喜欢数学的亚裔男子”。杨安泽甚至公开原谅肖恩·吉利斯(Shane
Gillis),这个被《周六夜现场》 解雇的喜剧演员称杨安泽是“犹太中国佬”等。他对待
种族问题的方式是一个非白人候选人多年前可能采用的和解方式——巴拉克·欧巴马(Barac
k Obama)谈到自己是个“有着好笑名字的瘦小孩子”时,用的就是这种方式。它承认种族差
异,但要求我们——谦逊地、有点屈辱地——克服它。
对于那些讨厌思考身份认同的白人选民来说,这可能与他们认识和喜欢的许多亚裔美国人相
似。但对于进步的、向上流动的亚裔美国人来说——他们中的许多人已将自己的身份认同与
更现代的政治意识结合起来——杨安泽的做法引起了愤怒。事实上,本月他会见了一群亚裔
美国人和太平洋岛民记者,记者们就他在种族问题方面的言论以及这些言论可能对他人造成
的伤害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如今,那些尽量缩小自己与别人差异的少数族裔,在同胞看来就
像是任性的孩子。
杨安泽的一些言论也困扰着我。但他拒绝参与礼貌的身份政治,这一点令我更感兴趣。我们
这些以思考、写作和谈论种族问题为生,对权力和特权进行挑衅性解构的人,总是把自己与
一些模糊定义的反抗种族主义现实的造反联系在一起;无论我们在哪里工作,无论是在哈佛
还是在《纽约时报》,我们首先通过我们的身份定位自己,然后才通过我们的工作和它所提
供的经济自由定位自己。但当我最近在《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上读到有关杨
安泽见面会的专栏文章时,我被某些东西打动了。我认识文中几乎所有相关的人,包括专栏
作者弗兰克·熊(Frank Shyong),他是我的好朋友。在我看来,所有观察者,尤其是亚裔美
国人,都会把那篇文章里的大多数人视为内部人士——这些专业人士受过令人羡慕的教育,
利用他们的影响力来推动关于身份的观念,它们相当部分来自精英大学的文化研究项目。
这是多元文化主义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称之为“身份政治”。它在欧巴马总统任期内蓬勃
发展,尤其是在我们关于流行文化的对话中。然而,在一个种族冲突加剧的时代,它的担忧
正显露出疲态。如果你把注意力集中在诸如哪位好莱坞演员可以扮演虚构角色,或者组织会
议,让那些拥有好工作的人引导总统候选人表达他们的观点等问题上,任何声称不关心这些
事情的人都很容易被认定为大胆的局外人。一些候选人以前曾因政治诉求而拒绝身份政治,
但我想不出有哪位候选人像杨安泽这样温和地拒绝身份政治。人们知道那些关注身份的人更
喜欢杨安泽说什么,有些人似乎很欣赏他这样安静地拒绝说那些话。关于这些观念的普遍性
以及它们可能的失效日期,这说明了什么呢?
看了那段影片里的彼得森,你会想起许多美国人,他们可能会因为杨安泽在种族问题上的异
议而感到振奋。在专栏的后半部分,弗兰克·熊描述了他去参加杨安泽的见面会,并且采访
了他的亚裔支持者,其中大多数人说,虽然他们不喜欢杨安泽被视为错误的言论,但他们并
不认为这是什么大事。我想,他们对“代表”的看法更简单——我第一次看萨林的采访时,
也有这种走错了时代的感觉。简单的看法是,杨安泽之所以重要,是因为他是一个竞选总统
的亚洲人。但也有一种不那么简单的看法——许多人可能会把那些自诩为种族政治仲裁者的
人以及努力让他们满意的候选人看作权势的化身。这些人会很高兴看到有人愿意打破我们严
格的规定。
5.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
https://pse.is/M7E4P
6.备注:
连川粉都转向支持杨安泽惹,看来民调上涨、气势看涨指日可待。
杨安泽与其他民主党最大的不一样,就是不攻击政敌、不打川普、以谦逊、幽默跟温和的方
式说服别人跟推行政见。
亦不以亚裔或民主党流行的PC来大搞政治。
#YangGang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