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格来说,农历不能说是传教士“创造”出来的。但是汤若望编定的《崇祯历书》能用
到现在确实是基于西方科学的贡献。
跟西方的历法比起来,农历总计出了70个不同版本的改革。老实说,其中的变化,真的
没那么大。
大家可以拿汉代的《太初历》计算新年(前提是你不要用他的历元),你会发现明天
依然是除夕、后天依然是春节。
那为什么要拼命改历法呢?这就要从最早的历法说起了。
早先没有二十四节气,但是古人也还能辨别冬至和夏至这两个昼夜最长的日子。而月亮
每29到30天就会圆缺一次,也是观测的依据。
于是就这么敲定,每次月圆月缺计为一个月。周朝就用冬至所在的那个月当作一年的
第一个月;商朝则将该月订为最后一月;还顺便脑补出夏朝将该月订为倒数第二月。
从冬至月到下一个冬至月总计数十二个月为一年。阿要是有十三个月呢?那年就会有
个月是闰月。
至于怎么决定哪个月是闰月,现在找不到先秦的历书,谁也不知道他们怎么闰。只知道
他们每十九年会安排七个闰月。
到了汉代,第一本记载详细的《太初历》颁行,司马迁也是编辑之一。它的规则很简单:
1.每29或30天为一个月
2.冬至月为十一月
3.自冬至开始,每15或16天为一个节气
4.如果冬至月到冬至月之间隔了十二个月(即一年有十三个月),就挑“只有一个节气”
的月份当闰月
听起来皆大欢喜,但是只有一个问题——历书上的一年太长了。
写历书不是把规则订好就完美了,老百姓不会每天跟你观察天象、测量今天竿影多长、
今天算不算新月。因此历书必须计算清楚每年平均长度和每个月的平均长度。每年公告
节日、月份才有个依据。
然而司马迁他们计算出来的一年,比实际的一年长大约百分之一天。也就是说每隔一百
多年,这个历法就会失准一日。
此后历代天文学家都以太初历为基础,努力修正年份和月份的长度。此外还把一堆有的
没的东西也塞进新编的历书里。
所以你会看到他们在历书里写下水逆的周期来让人有借口说运气不好、写下日食的周期
让皇帝能准时安抚惊慌的无知群众、写下月球公转的速度变化让历法变得更复杂等等。
让人更抓狂的是,每次只要有一点变化,他们就要出新的历书。
发现更短的回归年?换新历书;迁都所以有时差?换新历书;迁都所以纬度不一样?
换新历书;改朝换代?换新历书;国家分裂?换新历书;每600年可以放221个闰月?
换新历书;发现北极星会飘?换新历书;五大行星转的速度不一样?换新历书;发现
回归年渐渐变长?换新历书;发现东西方会有时差?换新历书;前面那本历书太大逆
不道?换新历书;36+45=79似乎不是唯一解?换新历书。
换言之,中国的历书,几乎是中国天文学的即时更新期刊。每次一有天文学的新发现,
就会出新历书。讲白一点,如果没有无聊到要去拼命算那什么日蚀月蚀,根本就不用换
那么多版。
其中有几本历书值得注意:
唐初的《戊寅元历》,作者依据实际月相指定每个月是大月还小月,就是所谓的
“定朔”,之后你看月历上写初一就确定是看不到月亮了。
南宋的《统天历》,成功的把回归年订为365.2425日,值得中国人高潮的是,
它领先西方400年得出这个数字。
郭守敬《授时历》,这本集中国天文学大成,把大部分的天体运行计算的极为精确。
沿用了400多年。
还记得上面《太初历》的四项规则吗?
1.每29或30天为一个月
2.冬至月为十一月
3.自冬至开始,每15或16天为一个节气
4.若两冬至间隔12个月,无中气月即为闰月
到了徐光启的时候,第一条规则改变了。
原本“每29或30日为一个月”,但是因为计算的精确度提高,变成了“每个朔日为初一”
在这里,徐光启和汤若望为这套规则填上最后一片拼图。
规则三:“太阳每运行15°即为一节气”
这个改变大大震撼了中国的传统,节气的日期牵涉到置闰的规则。简单来说,原本平均
分布在四季的闰月,明显开始往夏季集中。
于是老学究们就开始聒噪了,康熙年间,杨光先主张汤若望的历法是邪说,还诬告他
谋反。尤其是鳌拜也借此机会整治传教士。
“汤若望罪大滔天,弄得百姓怨声载道,儒学家更是对他不满,若然不将他拘禁查办,
只怕难平民愤”
于是汤若望下狱,他的助手几乎都被凌迟处死,南怀仁也被流放。两年后,他就病逝了。
而杨光先呢?鳌拜对他说了句“你行你上”,让他顶了汤若望的位子来算历法,他从来
没算对过。
原因很简单,《授时历》颁行过后不到百年,明朝建立。把历书改名叫《大统历》的时候
忘记计算斗分差,过了400年后又没把岁差算上去。就整个坏掉了。
又过了三年,康熙推翻鳌拜,把杨光先和南怀仁找来,在朝堂上直接来辩论。
而正如徐光启当年电爆三位挑战者,南怀仁也把杨光先给电爆了。
最后南怀仁还使出大绝招:“你当初说汤若望谋反,结果你还不是攀附鳌拜?现在鳌拜
谋反被抓,你该不会也谋反吧?”
杨光先被判处斩,康熙赦免他之后就让他滚回老家,还没到家他就死了。
《崇祯历书》是完成现今农历的最后一哩路。
它成功让农历尽最大的可能符合天象的观测,引用西方诸多天文学家的成果。地球的概念
经纬度、近日点、远日点和冬至点的差异以及被第谷掐住LP的克卜勒三大定律。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汤若望使用的是掐住克卜勒LP的第谷体系,这套体系的概念简单来说
就是:
“太阳、月亮和群星都绕着地球转,但是其他行星都绕着太阳转。”
但是他们依然精准地预测出星体在天球上的运行,实在不得不佩服。
还有点时间,我来讲讲西方的历法有多蠢吧。
大家在学英文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最后几个月都叫xxxber,那几个字是什么意思?
我来告诉你
September的意思是“七月”,October的意思是“八月”
November的意思是“九月”,December的意思是“十月”
我告诉你,罗马人的历法就是这么蠢
他们当初一年只有十个月,而且还是阴历月
为什么只有十个月呢?因为冬天看不到月亮就懒得算了
后来他们想想还是加了两个月上去,而且很天才
他们在原本是一月的March前面加了两个月
所以从此之后
他们的第九个月念作七月、第十个月念作八月、第十一个月念作九月、
第十二个月念作十月
然后凯萨改良了历法,把一年定成365又四分之一天。嗯很好,跟汉朝的历法差不多,
一样是每一百多年误差一天。希望他们能及早发现错误......
于是他们拖了一千六百多年才生出新的历法,还有一堆人因为不信天主教傲娇死都不肯用。
到现在苏格兰的一些岛屿、希腊的某个半岛和俄罗斯的东正教会还是坚持用这个已经误差
达13天的蠢历法。
也别提新的公历,他们即使把误差降低到每3300年误差1日,还是没修正“把第九个月念
成七月”的BUG。
这个历法到底怎么搞到全球通用的?
目前还在通行且最精准的是伊朗历,每14万1000年才误差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