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斗心机之追剧末日?中国“清宫剧”的爱恨浮沉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21.jpg 图/《如懿传》剧照
“有剧可看直须追,莫待无剧空悲切”——此言道尽中国影视圈的起伏无常,一下子某剧爆红了、转眼间就被禁播下架。1月25日,中国北京市的机关报《北京日报》突然亮出刀子,在微博上发文声讨“宫斗剧”,从《甄环传》一路骂到《如懿传》,把这些以清宫为背景的电视剧,一概打成败坏社会风俗的魔光鬼影。
《北京日报》列出宫庭剧5大罪状:崇尚皇族生活、宫斗情节恶化社交生态、美化帝王将相而淡化今朝光辉、宣扬奢华享乐风气、以及片面追逐商机导致正面精神弱化。犹如文革时代的理由看似荒谬,但隔天就有地方电视台接获通知,要求停播《如懿传》和《延禧攻略》等清宫剧,山东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一众省级电视台,纷纷临时抽换节目。一位受到波及的电视台工作者说:
怕是清宫剧又要冷一阵子了。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9.jpg
“怕是清宫剧又要冷一阵子了。”实际的禁令还没下,电视台就先纷纷自我审查。 图/《延禧攻略》剧照
对于已经习惯上网追剧的观众而言,电视停播的冲击可能不大;虽然这些被点名的热门剧集都已在网络平台上完结,不过实际上在电视放送仍然有可观的收视率,对于购入版权的电视台来说还是不小的损失。而最多磨难的该属《如懿传》,先前官方审查一波三折而推迟播出,好不容易上架了,不到半年又碰上狠批宫斗剧。
讽刺的是,在党媒拿宫斗剧开刀的时刻,准备过大年的广大中国民间,依旧热衷清宫题材。作为《延禧攻略》与《甄环传》拍摄片场的横店影视城,还推出了“2019跟着延禧过大年”的主题活动。清宫剧在社会大众之间有相当的支持基础,历经几次浮沉,官方就算想“剪掉清朝的辫子”,总是不太容易。
“剪头上的辫子容易,剪心里的辫子难。”这句本来形容政治意识形态的话,似乎也能套在中国的清宫剧热播心理。这些清宫剧的根基从何而来?中国朝代繁多,又为什么总是对清帝国情有独钟?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7.jpeg 图/电影《末代皇帝》剧照
▌从辫子戏到宫斗剧
粗略统计,中国从1976年至2018年间共891部古装剧,占比最多的是清代147部、其次为明代92部(与香港、台湾合拍也计入其中)。一拍再拍证明市场反应好,经过几十年的洗练,早已养成了不少对清帝国设定认知度高、接受度高的观众。
提到中国清宫剧高峰,第一个可能会先想到1998年中台合作的《还珠格格》,以及1997年创下央视收视记录的《雍正王朝》。确实约略从这时候算起,是一波清宫题材的电视剧热潮,不过在此之前,中国的影视圈历经了一段漫长的起伏,中间也深受香港与台湾的影响,因此如今的清宫剧现象,除了中国本土环境养成,其实多少还揉合了港台的DNA。
追本溯源,清帝国灭亡之后,民国初年坊间就流传不少满清秘闻,1914年翻译自英国记者的《慈禧外纪》、1916年印行的《清朝野史大观》之类,提供民间丰富的文本,往后的戏曲话剧、乃至于20年代后的黑白电影,以清宫为背景的剧码时有所见,在民间故事里开枝散叶。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6.jpg 图/《还珠格格》剧照
封建帝王的陈年往事,在1949年后的中共治下是退步迂腐的象征。加上文革推波助澜,创作空间濒临窒息,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历史正剧诞生。政治环境的差异,反而让香港与台湾有机会施展拳脚,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在1975年以慈禧太后为主题的《倾国倾城》、续集《瀛台泣血》、以及1977年的《乾隆下江南》等一系列脱胎自野史的作品,就颇受市场欢迎。
类似的套路也出现在历经过戒严的台湾影视圈,80年代后以清代为背景的剧作相当蓬勃,有不少作品都是在1975年建立的中影文化城里拍摄。经典的案例之一,是台视的《中国民间故事》系列,众多单元取材自清代野史或改编民间传说,在有限的预算、时间与人力下,戏说的娱乐成分多过历史考证,收视效果卓越,这也是为什么像《戏说乾隆》这样的类型,能取得成功的基础。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5.jpg 图/联合报系图库
中国与台湾的政治氛围转变,让1991年两地合拍的《戏说乾隆》得以问世。以乾隆皇走访民间的故事为蓝本,在郑少秋与赵雅芝的演绎下获得台湾与中国观众的青睐,更促使“戏说”类型走红,开启一系列的清宫剧风潮。1993的《宰相刘罗锅》、1999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和《铁齿铜牙纪晓岚》等几部耳熟能详的剧作,大抵承接这条脉络。
不过当时中国的影视环境毕竟不像港台相对自由,1993年改编自二月河小说、由陈建军主演的《康熙大帝》虽然是严肃历史剧的“正规军”尝试,央视播出后也有好评,但却引来“过度歌颂封建帝王”的指责。话虽如此,中国的清宫剧仍在1997年后推向高峰期,唐国强主演的《雍正王朝》证明了历史正剧的收视威力,而后2001《康熙王朝》与2002《乾隆王朝》总结二月河的王朝三部曲,就是中国90年代后清宫热的记忆标志。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8.jpg 图/维基共享
与此同时,1998年《还珠格格》广受欢迎,再次展现“辫子戏”的无限可能,往后推出的小燕子续集、以及“秘史”系列闻名的2002《孝庄秘史》,借题发挥的趣味远多于历史考证。同一时期,台湾发展的路数也算是颇具特色,继续贯彻民间故事类型,而发展出1997《嘉庆君游台湾》、《施公奇案》、以及1998谢祖武主演的《天下第一棒》,这一类走“破奇案”、惩奸除恶类型。2000年阿姑周游制作的《怀玉公主》也颇受华语市场欢迎,但比较同期中国的清宫历史正剧,光是场景与演员就能看出规格的差异。
清宫剧的第二波高峰,则可从2011年《步步惊心》与《甄环传》算起,此时清宫剧的文本不只是过去累积的野史传说,还有改编自网络小说。《甄环传》带起宫斗剧热潮,不过论开山还得算2004年香港的《金枝欲孽》,在宫斗风起之后2013年也推出了续集。但不是所有清宫剧的成功都能复制,2011年的《新版还珠格格》话题十足,收视却败得一蹋糊涂、劣评如潮。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0.jpg 图/《施公奇案》剧照
▌以剧带建的影视城
也许有人会困惑,大量的清宫剧开拍,不是让北京紫禁城忙翻?其实除了过去极少数的作品实地在故宫取景外,绝大多数的清宫剧都是在片场摄制完成。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位于浙江的“横店影视城”,内建仿作的圆明园和故宫场景,《步步惊心》、《甄环传》以及《延禧攻略》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影视城提供剧组地利之便,要拍清宫剧基本的场景和道具一应俱全(但细致的布景和道具等需要另外租用或自备,不过清宫戏拍的人多,要找资源不难)。此外,清宫剧的场景通常围绕在几间宫房大殿,场景转换的拍摄复杂度,相对于需要大量外景或不同场地的剧作来说,调度容易许多。
这些场景也不是一夕造就,而是官方(例如央视)与民间“以剧带建”的成果。以横店影视城为例,1996年时为了拍摄电影《鸦片战争》,而建立占地300亩的“广州街”做为拍摄基地;偌大的秦王宫则是隔年应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需求而打造。明清故宫则是要到1998年之后才斥资完成。更早一点的是1987年始建的江苏无锡影视城,被俗称为“旧三国”、“旧水浒”的经典电视剧就是在此地诞生。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9.jpg
图为位于浙江的“横店影视城”内一景。内建仿作的圆明园和故宫场景,《步步惊心》、《甄环传》以及《延禧攻略》都是在这里取景拍摄。 图/中新社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14.jpg
横店影视城内1:1重建的北京圆明园,在2015年正式开放。 图/横店影视城
不过就算有这些资源,古装的场景道具出错还是在所难免。有时候还可以看到清宫剧的东西被时光倒流用去唐帝国的世界,像是2007年《贞观长歌》(主要就在横店电影视城拍摄),就出现剧中张铁林错戴明清头盔的乌龙。其他类似的问题,常见于90年代的清宫剧,更别说像《还珠格格》这种服装头饰几乎乱穿一通的尴尬;台湾在这方面其实有相同毛病,中影文化城场景各种套用、古装剧组多半也是“看起来像清代”就好。
视觉上的考证错误、到历史内容的改编挪用,对于把历史当成神圣国族情怀的某部分中国人眼中,都是难以原谅的亵渎。以致于清宫剧再热,总还是有人不屑一顾,批评论战不脱历史层面的挑错、沉溺浪漫爱情或前述提到的歌颂帝王将相。更有甚者,坊间有人认为清宫剧的流行,其实是满清遗族的阴谋,借此怀念大清盛世;另一边则有人认为,中共屡次打击清宫剧,是堤防国人以古非今,不过这些说法就影视圈内来看,比较类近於戏说的范畴。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093.jpg
有人认为,中共屡次打击清宫剧是堤防国人以古非今、或是怀念歌颂外族统治。图为横店影视城响应清宫剧热潮,举办“小乾隆上书房”活动,让小朋友体验诵读乾隆御诗。 图/中新社
▌全禁?臣妾做不到
中国官方针对古装剧的限令与批评不是第一次,起初《北京日报》的“宫斗五宗罪”对影视圈内来说,还抱持着且看且走的心态,直到电视台自主开始抽换节目之后,就算官方还没搬出实际的禁令,行内也嗅得出风向不太对劲。
本来2019年被中国影视圈视为古装剧的新气象,章子怡的《江山故人》、汤唯的《大明皇妃》备受瞩目,看看其他非清宫剧能否突破近年的电视剧限古令,但现下的反宫斗舆论,会不会再次波及所有古装剧、空间越来越紧缩?还有待今年度的收视表现观察。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7.jpg 图/《大明皇妃》剧照
影视圈限制重重,为了避免高投资低回收的窘境,或许业界会更为倾向古装轻喜剧的类型,像是林依晨的《小女花不弃》。担心电视台的禁令,主力放在网络平台上播送也成为基本常识,但埋藏在影视公司老板心中的疑虑是,会不会哪天就“网台标准统一”,全部比照办理?
清宫剧历经浮沉,都还没被彻底“斗垮”。杀不死的是否更坚强?天威难测,中国影视圈步步惊心;有人以为宫斗心计过度刻画人性的畸形,殊不知当今中国的魔幻写实,并不下宫斗剧里的扭曲。
http://uc.udn.com.tw/photo/2019/02/01/99/5877106.jpg
在抨击宫斗剧的同时,横店影视城在元旦跨年、以及今年的春节都以《延禧攻略》做为主题,还奇妙地请来石榴姐做嘉宾、又莫名地举办在秦王宫。杀不死的清宫热,是否将来更坚强? 图/横店影视城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62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