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奥地利逃避黑历史(上):我们都是“邪恶

楼主: AsamiImai (今井麻美)   2018-12-21 12:38:07
奥地利逃避黑历史(上):我们都是“邪恶普鲁士人”的受害者
http://imgur.com/Kt36JX1 图为二次大战中,在东线苏联战场的德军战车。 图/美联社
1943年11月1日,同盟国发表的《莫斯科宣言》,更加速翻转了奥地利人对德国人的态度。同盟国为了进一步分化德国与奥地利,在宣言中给了奥地利人一份重量级的礼物:将奥地利视为纳粹德国的“第一受害国”,并承诺协助奥地利从纳粹德国的宰制下解放。
战争进入1944年,德国的败相已十分明显,奥地利人反纳粹、与德国人划清界线的举动便越来越频繁。就连德国人自己都明白,奥地利战后将得到敌人的同情宽待,因而开始将大批大批的资产转入奥地利(1945年,奥地利境内资产的德资占比已达57%)。
战争末期,奥地利人已悄然开始扭曲现实,否定德奥合并以后的这段黑历史、编造起自己的“受害者神话”(der Opfermythos):德奥合并是出于德国的侵略,而不是奥地利人的意愿;奥地利人参与纳粹的罪行,都是被逼迫,而不是共犯。
http://imgur.com/RfsPYrc 图/美联社
▌受害者神话
换句话说:那些在“擦洗派对”(Reibpartien)中羞辱犹太人取乐的、那些争相掠夺犹太邻居、那些自发协助追捕屠杀犹太人的奥地利人,此外,还有130万名加入纳粹国防军的奥地利人、50万名奥地利纳粹党员、占约20%的奥地利籍集中营管理者、军警系统中240名指挥官级的奥地利人——他们都和在奥地利境内被驱逐的13万800名、以及被谋杀的6万5,000名犹太人一样,都是受害者。
奥地利人牢牢地抓紧“受害者”的自我想像,甚至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战争结束,奥地利接受四国占领时,美军特别优待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的犹太人——有些奥地利人竟然对此大表愤恨不平:同样都是受害者,为什么他们先有吃的!
也正是由于这个“受害者神话”,让奥地利不愿和“德意志”以及“邪恶的普鲁士人”(der “bose PreuBe”)再有什么瓜葛。越来越多奥地利人从此摆脱暧昧,开始明确自称“奥地利”、不再有“德意志”这个前缀的“奥地利”。
http://imgur.com/Ub0eZ6D
1945年4月,苏联红军透过“维也纳攻势”攻陷了奥地利。许多畏罪、或不愿被红军生擒的奥地利纳粹,于是纷纷携家带眷、集体自杀。 图/Sovfoto
http://imgur.com/LevXPz9
图为战争末期,在奥地利境内遭败逃纳粹集体灭绝的犹太人。 图/美联社
重获独立的奥地利第二共和,进行了一系列的转型,例如1945年的教育改制,德语课改称“教学语”(Unterrichtssprache),硬是不要和“德”牵扯上关系。
这种毅然决然与德国一刀两断的姿态,还有一个堪当教科书典范的例子:战后,德奥两国就奥地利境内大批德国资产的问题争执不下,奥地利坚持以“受害者”的身份,要求德国交出资产作为赔偿。奥地利的姿态让德国总理艾德诺(Konrad Adenauer)一时气不过,对当时代表奥地利谈判的克莱斯基(Bruno Kreisky,后于1970年起担任奥地利总理)开酸:
好啊,那在德国境内的奥地利资产呢?您听好了,克莱斯基先生,如果我知道希特勒的遗骨在哪里,我很乐意将这笔奥地利资产让您带回去!
投机主义的“受害者”姿态,再加上紧接着发生的美苏冷战,这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彻底改变了奥地利的自我认同与政治生态。
http://imgur.com/ODIwmMy 图为战后占领维也纳的苏联红军。 图/法新社
▌去纳粹化到两党和解
战后初期,奥地利曾有一波“去纳粹化”(Entnazifizierung)的政治清算。然而清算方式却十分可议,例如:他们采取报复原则,强迫前纳粹党员在胸前配戴纳粹钩十字(Hakenkreuz),像过去对待犹太人那样,进行污名化的羞辱,因而引发了各种冲突和反感。甚至让有些前纳粹党员反而可以理直气壮,宣称自己才是受害者。
此外,由于社会普遍信奉奥地利的“受害者神话”,前纳粹党员的确也可以藉著受害者论述脱身,主张自己只是不得不奉令行事,最后获得包庇宽宥——这个姿态为世人所熟知的典型,就是1961年耶路萨冷大审中的被告艾希曼(他恰好也是奥地利人)——以上种种问题,都让奥地利的“去纳粹化”无法执行彻底。
随后,美苏开始冷战。奥地利处于“西方世界”的最东缘,面临周边国家都迅速赤化的局面。由于奥地利人传统上既排外又保守,对俄罗斯(“二战末到处奸淫烧杀的东方异族”)与共产主义(“翻天覆地的革命”)普遍极为反感,此时他们更加惧怕继续清算纳粹会引发社会动荡、让共产势力有可趁之机。于是,“去纳粹化”的清算就被冰封搁置,奥地利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和前纳粹党员和解、结盟,共同对抗共产势力。
http://imgur.com/WnF78fr
由于社会普遍信奉奥地利的“受害者神话”,前纳粹党员的确也可以藉著受害者论述脱身,主张自己只是不得不奉令行事,最后获得包庇宽宥——这个姿态为世人所熟知的典型,就是1961年耶路撒冷大审中的被告艾希曼(图)。 图/美联社
奥地利传统的左右两大政治阵营,战后分别改组为奥地利社民党(SPO)与奥地利人民党(OVP),两者政治实力在伯仲之间,因而双方都想争取“第三势力”——由前纳粹党员与亲纳粹人士组成的无党籍联盟(VdU)——的支持。
随后,此一势力中有一小部分被两大党收编,而留下来的大部分,则改组为奥地利自由党(FPO)。换言之,战后奥地利政坛上的两大一小党,都吸收继承了过去的纳粹成分。特别是自由党,它基本上就是纳粹的嫡亲。
“受害者神话”与冷战局势下急需和解共生的气氛,除了为本土纳粹提供保护伞之外,也漂白了奥地利人民党的前身、法西斯政权“祖国阵线”过去压迫犹太人和屠杀社民党人的黑历史。在1934年一手终结民主、建立法西斯独裁的多尔夫斯(Engelbert DollfuB),也因为在纳粹政变中遇刺身亡,被推崇为抵抗纳粹德国的民族烈士。
但也就在这样忘却历史、全面洗白、和解共生的政治风向下,奥地利才从立国30年来、将国家一路推进无底深渊的政治恶斗中解脱。人民党与社民党放下过去的冤仇,彼此妥协、共组联合政府。
http://imgur.com/6329bUF
图为1955年,欢庆战后国家终于“恢复主权”的奥地利民众。 图/美联社
▌新国家认同
战后直到60年代末,奥地利都靠着两党共治的“比例分配制”(der Proporz),着手重建国家、渡过冷战的高压局势。“比例分配制”不只意味着政坛上两党均分公职,它更全面地延伸到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从学校、公司、媒体、学术机构、乃至于各种公民组织,都由两党瓜分势力范围。在每一个领域,人们总是要对自己的颜色明确表态:是“红”(社民党/左派)还是“黑”(人民党/右派)?然后各认山头、各归其位。
如此,又重现了极具传统奥地利特色的、多元帝国式的政治文化:靠关系、靠派系、各方山头乔事情、彼此妥协分配利益的模式,直到20世纪末都是还是多数奥地利人对“政治”的想像(到政府机关办事、职场升迁也都特别重视攀亲带故)。
然而,奥地利已不再是过去的大奥匈帝国了。战后的奥地利,终于摆脱了自1918年建国以来挥之不去的大国思考习惯(例如“德意志奥地利”、“大德意志”),而换上了一套务实的小国意识。
http://imgur.com/jd5OyE5 图为战后的奥地利酿酒师傅。 图/美国新闻署
“奥地利”此一小国认同的骨架,是来自于与德国划清界线、与过去一刀两断。至于其具体的内容,则是随着奥地利战后稳定繁荣的发展,才一步一步获得填充、稳固成型。这是标准的“先上车,后补票”的国族认同。
象征性地标志“奥地利”认同诞生的起点,是1955年5月15日在维也纳美景宫签订的《奥地利国家条约》(Osterreichischer Staatsvertrag),随后奥地利国家正常化,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战胜国占领状态。
奥地利自此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但在国际政治上采亲西方的姿态)。“中立”的概念决定了“奥地利认同”的基调——它恰好和传统奥地利人的非政治(unpolitisch)、只关注自身(selbstbezogen)、但又喜欢当公道伯的性格一拍即合。
同时,奥地利透过政治上的比例分配制,结合企业国营化的路线、以及独树一格的“社会伙伴关系”(Sozialpartnerschaft,即一种劳资双方彼此妥协、密切合作的模式),成功带动经济成长、并且稳定社会。随着生活水准的提升,奥地利人的国族认同感乃与日俱增。
http://imgur.com/CeUG1d5
象征性地标志“奥地利”认同诞生的起点,是1955年5月15日在维也纳美景宫签订的《奥地利国家条约》,随后奥地利国家正常化,结束了长达十年的战胜国占领状态。 图/美联社
http://imgur.com/DySMeLc
奥地利自此宣布成为“永久中立国”,并成为冷战中相当特别的存在。图为1961年,美国总统甘迺迪(左)与苏联总书记赫鲁雪夫(右),在奥地利外交交手的“维也纳美苏峰会”。会谈后,气势全遭压制的甘迺迪懊恼地认为“自己被赫鲁雪夫摆了一道”。 图/甘迺迪总统图书馆
战后奥地利重点发展的文化观光产业,也成为形塑国族认同的关键之一。奥地利利用其文化资产吸引大量观光客的同时,更加深了其自视为“文化国”(die Kulturnation)的想像。轻歌剧、民俗音乐、古典乐、戏剧,都成为国族认同的一环,并且把此一“小奥地利”的文化认同,笼统地稼接到过去大哈布斯堡王朝的文化传统里。
有趣的是,原先为了商业目的刻意营造的“观光民俗”(例如刻意穿上传统服饰、表演民俗音乐与舞蹈)和“家乡行销”(Heimat-Marketing),也都反过来变成了奥地利人国族想像的元素。时至1987年,一项调查显示,已有91%的奥地利人都认为观光业是本国的骄傲。
另一项奥地利人骄傲的来源,则是救助难民——这一点乍看之下十分令人意外(尤其是鉴于2015年难民潮后奥地利的表现)。
1956年10月,匈牙利爆发革命,苏联军队大举开进镇压,出现大批流亡潮。在此,奥地利展现了捍卫人权的姿态,慷慨地接济匈牙利难民。乃至于有外国作家写道:“如果我必须逃亡,我会希望逃往奥地利。”奥地利作为“难民之国”(Asylland),自此享誉国际。随后,奥地利也持续大方伸手救助来自东南欧的难民,截至铁幕倒塌为止,总人数超过200万。
http://imgur.com/ObS5GK9
1956年10月,匈牙利爆发革命(图),苏联军队大举开进镇压,出现大批流亡潮。在此,奥地利展现了捍卫人权的姿态,慷慨地接济匈牙利难民。 图/美联社
“奥地利乐于张开双手接收难民的理由是,”奥地利前内政部长布列夏(Karl Blecha)曾一语中的地解释:
因为我们都心知肚明,他们之中有80%根本不想留下来。
那如果难民们绝大多数都想留下来呢?——结果就是现在右翼民粹主政的奥地利。
但是,无论是1956还是2018,奥地利的性格基本上并没有太大不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政治反应,彼此并不冲突,两者都出自奥地利人的同一套逻辑。
这套逻辑,也表现在下列看似矛盾的现象上:奥地利人的仇外程度在欧洲是数一数二的高,但同时却也非常乐于透过人道捐款来救助外国人,与欧洲各国相较,奥地利所捐的善款也是数一数二的多。
http://imgur.com/hsy4pin 图/美联社
由上可知,“国际姿态/国际形象”也属于奥地利人国族认同的成分。除了“难民之国”之外,还有一种国际姿态,更是形塑奥地利认同的重要因素:
1970到1983年,社民党的克莱斯基担任总理期间,在外交舞台上极为活跃。他以奥地利在地缘政治上的中间位置作为象征,扮演起冷战双方阵营、以及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的媒合者。更特别的是,克莱斯基身为犹太人,在面对以巴冲突时,一面采取冷静而严肃地批判以色列的立场,另一面则积极促成以巴双方的和平协商。
这些外交姿态,伴随着1979年维也纳国际中心(Vienna International Centre)落成、联合国办公室等国际组织一一进驻,奥地利的国际声望大为提升,更打开奥地利人国族认同的全新视野。再一次,对小奥地利的认同想像,被稼接回过去哈布斯堡王朝在外交场上呼风唤雨的黄金时代。但差别在于,奥地利追求的不再只是权谋与利益,而更有人道、和平、永续发展......等普世价值。
http://imgur.com/ooX0lts 图/美联社
http://global.udn.com/global_vision/story/8664/3534848
作者: u9161031 (PREDATOR)   2018-12-21 13:19:00
作者: molsmopuim (超硬)   2018-12-21 13:25:00
作者: bragollach   2018-12-21 13:09:00
从来都是舔共的地区还吹什么雨伞革命 媒体到处行销所以我说支那港仔就是梦想像奥地利那样演个戏 做做表面功夫 等谁把支那弄爆他再来装可怜犯贱的老歪们吹雨伞革命吹到牛皮吹破不甘不愿的最近才开始关注真正出力的台湾台湾要是老早在国际关注度超越臭港 现在局势会更好身为台湾人要能看穿国际虚伪的面具啦 整天就想坑台湾想吹反共集结号 先把老共犯臭港废掉才再来嘴台湾
作者: shala (沙罗)   2018-12-21 13:08:00
苏共也是侵略国之一,战后洗白不恶心吗?
作者: bragollach   2018-12-21 13:08:00
所以说是支那港仔跟一堆老歪 日本人活在粉红泡泡里啊
作者: Pegasus170 (鲁蛇肥宅台劳+前义务役)   2018-12-21 13:05:00
香港已经脱离不了中国了啦!台湾毕竟好几十年没给中国管过了。
作者: bragollach   2018-12-21 13:01:00
应该是支那港仔想要变成的走向 可惜是不可能的XDDDD说起来老歪跟日本人也都超爱无视回归仪式 鸡眼长脸上
作者: Pegasus170 (鲁蛇肥宅台劳+前义务役)   2018-12-21 12:58:00
这个大概就是未来台湾的走向。
作者: bragollach   2018-12-21 12:47:00
台湾人当时可没有内地平民的公民权XDD护航失败日本人都会酸韩狗是"战友" 才不敢酸台湾人 很逊喔毕竟有高官进核心权力圈的有韩狗没有台湾人台湾就是被美国秩序"顺便"解放的 然后又丢给狗党当老外跟日本人是白痴喔XDDDDDDDD
作者: gglong (豆油)   2018-12-21 12:47:00
很有趣
作者: andrewyllee (吉他吉他)   2018-12-21 12:47:00
台湾真该跟奥地利建交的
作者: koxinga ("肇事"孤儿)   2018-12-21 12:46:00
台湾战败国变战胜国
作者: abram (科科)   2018-12-21 12:45:00
请洽专版
作者: bragollach   2018-12-21 12:43:00
日本表示你加害者转被害者有比我们用动漫护航有创意?一堆转被害者却自爽是反战的作品XDDDDD同作品还可以制造出一群轴心国形象崇拜者 太厉害了
作者: Rue168101 (友人A)   2017-12-21 12:38:00
邪恶艾尔迪亚人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