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媒体来源:中央社
2.完整新闻标题:阳明食安所北市合作 一年内检测市售鱼标示真伪
3.完整新闻内文:
(中央社记者许秩维台北20日电)阳明大学食安所为了替民众食安把关,将与台北市政府
卫生局合作,以“微基因条码”技术,在一年内鉴别市面上贩售鱼类是否有标示不实或搀
伪假冒的情况。
阳明大学今天发布新闻稿表示,食品安全卫生管理法已于2014年上路,但过去仍有业者把
鲶鱼当作鳕鱼贩售,由于民众很难分辨鱼种,如果发生搀伪假冒的情形,不但对消费者不
公,也容易引起食品安全的疑虑。
为了替民众食安把关,阳明大学食品安全及健康风险评估研究所教授刘宗荣与副教授梁恭
豪与台北市政府卫生局合作,将以特有的“微基因条码”技术,预计在一年内针对鲔鱼、
鳕鱼、鲑鱼、鲷鱼、旗鱼、比目鱼等国人喜爱的鱼种,鉴别市面上贩售鱼类是否有标示不
实或搀伪假冒的情况。
阳明大学表示,传统DNA条码法是选用特殊的基因片段来作为鱼种鉴定的条码,但海鲜食
品在加工过程中常会添加防腐剂、食品添加物及色素,进而影响DNA鉴定的质与量,而“
微基因条码”采用DNA序列比对方法,可克服海鲜食品加工后使原来DNA序列断裂成数个片
段的难题,并解决每次只能检测一个物种的困境。
阳明食安所教授杨登杰领导的团队,也开发出能检测食品中16种多环芳香族碳氢化合物
(PAHs)的方法。
阳明大学指出,PAHs被列为一级致癌物,多发生在吸入含有此化合物的空气,如野火燃烧
、沥青焦油,或吃下烧烤食物,过去检测时间得花一小时,且检测数量有限,杨登杰团队
的检测方法可在18分钟内同步检测16种PAHs,能有效提升国内食品安全检测的速度。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https://www.cna.com.tw/news/ahel/201811200079.aspx
5.备注:
※ 一个人一天只能张贴一则新闻,被删或自删也算额度内,超贴者水桶,请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