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末日钟”科学组织首度表态:核能不可缺

楼主: bahamutuh (杀生为护生 斩业非斩人)   2018-11-17 23:40:06
“末日钟”科学组织首度表态:减排急不容缓 核能不可或缺
https://reurl.cc/AkNGd
核能应用是极具争议性问题之一。长年监察核武扩散、核能安全,以及设立“末日钟”的
美国科学组织 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UCS) 首度在报告《核能两难 (The
Nuclear Power Dilemma》中明确表态支持核能,并认为关闭核电厂会加剧气候变化问题

德国减核问题
UCS 一直对核能持中立意见,今次是他们历史上首次表明支持核能立场。相比其他能源,
核能只会产生极少温室气体,而效率亦理想。然而,核能近年逐渐因社会政策改变、大众
观感等因素导致前景不明朗。德国早年亦提出要在 2022 年前将国内所有核电厂关闭,转
而采用可再生能源,期间亦会采用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的生物燃料 (Biofuel) 发电。
可是,减少核电厂随即引起能源供应不稳定和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等问题。为支撑当地电力
需求,德国政府更持续使用伤害性最大的褐煤 (Brown Coal) 发电。对“减核”不遗余力
的默克尔政府更对外声称:“燃煤将会继续在未来一段长时间担当德国能源供应支柱。”
完全无视化石燃料引致的空气污染问题,会对环境、健康,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伤害。著
名环保人士 George Monbiot 更狠批默克尔为环保破坏者,指她受企业说客影响而订立不
利气候变化的政策。
核能为出路
核能相反则可在抗衡气候变化之下,暂时提供可靠能源。气候学家 James Henson 等人在
2015 年于《卫报》撰文,指“核能是对抗气候变化唯一可行出路”。他们指现时有迫切
需要减少碳排量,而能源生产是碳排主要源头之一。他们引述数据指核能在过去 50 年,
已至少避免了近 600 亿吨碳排量。他们强调核能的确有其风险,因此需订立明确、严格
的国际标准及监察系统。他们指出制定能源政策必须依从证据,而非偏见——气候问题不
容一厢情愿的想法。Henson 续指,认为现阶段可再生能源已可达致能源需求 100% 的想
法,是轻视甚或是忽视了现时可再生能源,会因应天气变化而出间歇性供电问题等
(intermittency issue) 科技限制,而类似的储电科技,亦未完全成熟至可解决供电限
制。现实处理方法应为以核能作先驱,慢慢利用太阳能及风力发电填补能源需求。伦敦大
学学院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 Duncan Clark 也有类似看法,认为德国应持续使用核电,并
继续投资予可再生能源发展。
天然气将导致更严重伤害
微软前技术总监、TerraPower 副主席 Nathan Myhrvold 日前在 Scientific American
撰文指,他和微软创办人比尔.盖茨早在 2006 年已认为要处理环境、气候变化问题,应
积极发展核能科技。可惜时至今日,核能进展不大。相反,能源科技发展得最快的却是提
取天然气的“压裂 (Fracking) ”技术,对环境造成极严重伤害。无独有偶, UCS 报告
指出,受低廉天然气价格影响,现时美国境内有至少三份一核电厂无利可图,或面临关闭
命运。研究指出,一旦此类核电厂遭燃煤或天然气提早取代,或会增加美国能源 4–6%
碳排量。Myhrvold 更指出以现时全球人口上升速度,展望未来对能源需求只会继续攀升
,或比现时多达 5 倍,而核能使用则将能支撑大量能源需求。
资助核电厂经营 小心监察使用
负责研究的 UCS 气候及能源计划总监 Steve Clemmer 坦言,失去核能这类低碳能源将会
令去碳计划 (decarbonization) 变得更加困难。他续指:“核能固然有风险,也非完美
科技,但总要有取舍。”上月联合国跨政府气候变化委员会 (IPCC) 发表的报告就指出,
必须在本世纪中期达致零排放,才可将温升限制于比前工业时期高 1.5°C 或以下。
Clemmer 指,现时可再生能源基本上未能赶及应付气候变化,亦难以满足电力需求。
Clemmer 认为,新核能设备无疑将会造成庞大开支,但美国政府仍可继续注资支持现有核
能厂运作,以保持低碳能源供应。他强调并非要“拯救”所有核能厂,而是应小心监察使
用,并放弃一些出现问题的核能厂,如屡见问题、且会在明年 6 月关闭的普利茅斯
Pilgrim 核电厂。
核能或有望重返“能源舞台”。其他国家亦开始有运动提出增加使用核能。其中,荷兰下
议院大部份议员表态支持 ,在当地兴建更多核电厂。台湾亦将会在本月 24 日,就“以
核养绿”等议案举行公投。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