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 柯文哲政绩 7.拥抱差异 8.国际交流

楼主: bluwind1 (蓝天的风)   2018-11-14 23:30:21
官网整理的政绩地图 https://www.teamkp.tw/map
依照政治理念分为18主题,每个主题再分为多个子项目,
这一次可能是柯文哲的最后一役,选后这些资料可能也会清除,
搬来整理,顺便为这四年台北市的改变留下纪录
1.改变政治文化 2.翻转轴线 3.市场改建 4.台北都市计画
5.绿色运输 6.参与式民主 7.拥抱差异 8.国际交流
9.打开城市空间想像 10.劳权与安全平等城市 11.新创台北,青创世代
12.韧性城市 13.居住正义 14.孕育美好 15.台北与你好好到老
16.智慧城市 17.减债 18.聪明行政
7.拥抱差异
台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能将西方社会进步的价值融入华人社会中。
多元、开放的社会风气,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拥有不同理念与想法的人能在
台北落地生根,自由自在发挥新颖的想法和创意。正是因为这样强大的包容力,
让五万名穆斯林同时在台北开斋节向麦加朝拜,让十万人骄傲上街参加亚洲规
模最大的同志游行。这些在其他亚洲城市不常见到的场景,每一年都在台北这
座城市发生。
在台北街头,你能看见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与民族于这个城市中激荡,也能看
见不同的理念在这座城市中交流。
台北,是一座每个人都能安心做自己的友善城市。
营造友善同志环境
台北市是平权友善的。
台北市政府自2000年民政局开办第一届同志公民活动、2003年创办第一届同
志游行以来,就一直是全国最早推行营造友善同志环境的公部门。2014年成
立全国地方政府首创“性别平等办公室”扎实整合,2015年办理“性别议题
公共论坛”后,性别平等办公室积极回应市民提出的“提升同志权益”等建
言。
这些年来,我们在中央尚未完成同性婚姻平权的修法或立法前,已经制定许
多相关措施落实同志实质权益保障,像是台北市联合婚礼欢迎同性伴侣参加
(由我亲自证婚)、户政机关办理同性伴侣注记并核发同性伴侣证、将“医
疗机构可将同性伴侣注记做为病患关系人之佐证”列入医院督导考核辅导项
目、编修新版同志友善医疗手册、促成市府同志员工可请家庭照顾假及开放
适用劳工请假规则者可请丧假等。
多元、包容与尊重是台北市最美好的一面,我们会继续努力,继续坚持下去

友善穆斯林
我希望,无论信仰哪个宗教,每个人都能在台北安心居住、安心生活。
伊斯兰教国家在世界上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但来台湾旅游的穆斯林只占不到
1%。我希望台北市可以成为“友善穆斯林城市”,包含能够容易找到“清真
认证”的餐厅、旅馆等。我们欢迎人家来旅游或工作,却没有提供可以放心
吃饭的地方,这样也不合理,所以清真认证的餐厅、旅馆、食品或祈祷室的
设立,甚至是厕所的改善,都应该要从对方的文化去考量并做好准备。
此外,台北市就有4万名外籍移工,大多都在照顾行动不方便的长者。我们常
常说“礼尚往来”,如果我们希望他们能够更尽心照顾我们的长者,平常就
应该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也是为什么台北要推行友善穆斯林的理由,就
是想要表达:台北是一座穆斯林友好的城市,无论工作或是旅游都是。
不管宗教信仰为何,都欢迎来到台北,住在台北。
i-Voting直选身障者代表
在《身心障碍权益保障法》的规定下,各县市都应设有由身障者组成的“身
心障碍者权益保障推动小组”,负责监督、规划及推动身障权益事务。
过去身权小组虽有举办实体投票,但因身障者行动不便,投票困难,参与意
愿偏低,100多人投票决定了12万身心障碍市民的委员代表。从去年开始,我
们改推行全面i-Voting,让身障者在家就能参与选举。门槛降低之下,大幅
激发市民参选意愿,过去选举只有10人左右参选,今年人数暴增至120人、总
投票数则较过去成长十倍之多,显示参与情况十分踊跃。
为了让市民认识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身心障碍或照顾者代表,我们甚至首创
举办政见发表会,并提供网络YouTube直播及文字转播,现场还提供手语翻译
跟同步听打服务,规格超越一般选举的政见发表会,获得身障者肯定。
我们会这么做,不但是希望能够树立典范,也象征着我们乐意透过新技术的
应用,让身障者能够无障碍的表达声音。
8.国际交流
改变台北,从文化开始—这是我2014年的竞选口号,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核心理念。
台北作为台湾最重要的城市之一,拥抱不同文化,让不同文化在这里交会茁壮,
就是让台北成为国际化都市最好的方式。为了务实提升文化水平,我推动双语教
学,但不是过往制式化的教英;同时也推动让每年四到五万名的日本学生来台北
修学旅行,透过增加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英、日语的机会,打稳走向国际化的基础。
2017年的台北世界大学运动会,我们用运动跟世界交朋友,来自各国的选手在这
个城市聚集,在这个舞台上让台北被看见,也重新凝聚这座城市向全世界前进的
光荣感。
在我们的努力下,台北正在走向世界,而世界也正在看见台北。
2017世大运
如果一日双塔是意志力的展现,透过一人的行动,让全体台湾人相信“We
can do something impossible”(我们可以完成不可能的事);那么,同样
的精神,便是我们最后在世大运可以成功的理由。
很多人跟我说:“市长,你世大运办得很成功。”我都会跟他们说,但世大
运不是柯文哲的世大运,也不是台北的世大运,而是台湾的世大运。事后来
看,世大运确实非常成功,但回到一开始,几乎是人人不看好,骂我们的、
嘲笑我们的人都不在少数。
相信大家也都知道,我在视察世大运田径场主场馆的时候,在试跑的时候摔
了一跤。但跌倒没关系,重要的是赶快站起来,继续向终点勇敢冲刺。从被
众人唱衰到顺利达阵,虽然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但最后我们终究还是做到
了。
而这其实要归功于无数的无名英雄,他们协助了场馆的整建、市容的美化、
安全的维护、交通运输的控管等等,还有那些随时待命的医护、消防人员、
一万多名志工、各场活动的表演者及转播人员,以及购票进场实际支持这场
盛会的民众,如果少了任何一个人的群策群力,世大运绝对不可能那么成功

如果你真心要做好一件事时,全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因为有大家,台湾
才有机会向世界证明台湾的力量,台北也才能更有自信地迎向光荣的未来。
场馆安静了,赛事结束了,但一起热血的感动可以无限延续下去,请记得世
大运带给我们的光荣时刻,并带着海洋子民的勇气与开放的胸襟,继续勇敢
航向全世界。
日本修学旅行
国际交流的各种形式中,旅游是门槛最低的管道,而年轻世代间的交流更是
重要。从这点切入思考,我们可以为来台北的旅客提供什么样的服务?我们
发现,中学生的海外旅游是我们可以在国际文化交流与观光旅游面向努力的
部分。
这几年,台湾已经成为日本中学生“修学旅行”的首选,台北市更是最受日
本学生欢迎的地方。从2009年至2016年,日本公私立高等学校至台湾办理海
外修学旅行之校数从71校增加到386校,人数则是每年从1万149人增加至4万
3,993人。
为推动修学旅行计画,台北市参与的23所学校除运用教育局印编之中日文在
地教材包(内含大稻埕、林安泰古厝、挽面等台北著名地标及多元文化面貌
18份教材)外,也自行结合社区、校本特色,规划“台北在地游学”之套装
课程。像是:松山工农提供日本学生独有的园艺课程体验,并结合信义区的
台北101大楼以及四四南村的建筑发展,让日本学生一起探索台北之美;又如
成功高中充分利用学校生态校本课程搭建的蝴蝶昆虫博物馆,让日本学生大
开眼界;南港高中则让日本学生和台北学生进行体能挑战与互动,各校均呈
现最有特色的在地国际教育,23所高中职至目前已规划65项课程。
为了让这项计画顺利发生,我们已于2018年6月在青年事务委员会与观传局还
有教育局的合作之下,在松山工农设置“台北在地游学─日本修学旅行”媒
合中心,初步23所高中职加入联盟,预估每年可服务3,000名学生,加上原本
透过台湾国际教育旅行联盟媒合或自行透过旅行社接洽的5,000人,台北市每
年可达8,000名日本学生来台北。针对日本来台北市参与体验课程的学生进行
收费,其费用纳入学校基金,形成台北市教育产业的雏型。
推动修学计画,是希望增加台湾学子接触国际教育、文化发展的机会,也帮
助他们拓展国际视野。同时,更落实教育产业输出,增强台北与日本之间的
教育文化交流。台北走进世界的第一步,就是走进东亚,相互学习。
双语教育
语言存在的意义是为了促进交流、互动以及竞争力,让自己与这个世界有更
多接触的可能。基于这个理由,双语教育是我们努力在推动的市政项目。
以我这个四年级生而言,虽然我在学生时期考试都考得不错,但以前我们那
个年代读的英文是那种“教科书式英文”。我虽然会写、也会读,但是说得
不大标准,听力也不是很厉害。我还记得,那一年在美国做研究的日子,对
我的英语学习与操练有非常大的影响。那年的经验让我相信一件事,语言的
学习是全方位的。听与读是理解,写与说则是积极表达自我。而且,要掌握
一个外语,一定要时常使用,这样才会内化成我们自己的语言能力。
当时台湾的教育环境是那样没办法,但现在我当市长,一定要让现在的小朋
友把英文学得扎实,能够活用。在我上任之后,开始推行所谓的“双语教育
”,透过台籍老师与外籍老师的搭配,增加学习环境的乐趣,让大家不仅会
读、会写,也要会听、会说。不少老师跟家长都反映说成效很不错,所以我
们决定继续扩大双语教育的范围,慢慢把这样的教学模式导入更多台北市学
校当中,这样小朋友以后就不会像我们这代人一样每次要说英文还会有点怕
怕的。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