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FB] 心战军官事件后续(发钱!!)

楼主: blackbeard (三葵丸)   2018-11-12 18:40:11
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本篇每10推发200P,发到200推!
首先回应寄信给我的乡民,我不是此系列文的作者何中尉,请不要再寄信来指导我或是问我
问题了~~~
此外,附带说明什么是“巨魔工厂”,“巨魔工厂”是克里姆林宫的非正式宣传机器,他们
会在网上发表支持总统普丁政策的煽动性言论,并操纵社群帐户攻击普丁的反对者或异议者
。近期有媒体报导,中国版的巨魔工厂编制内约有30万支,牠们以争议讯息对台湾进行心理
战、舆论战与网络战。牠们会先锁定两岸、军事国防及政府政策等议题在网络上发表偏激或
造假的言论,再透过亲中媒体操刀,以文字、影音等形式加以扩散。诸如:台湾国防采购当
盘子高价买美国废铁、蔡政府推动庙宇减香被渲染为“灭香”、谎称蔡政府禁止10年以上老
车上路等。
以下是我对原文做的摘要,有兴趣的也可以点击连结看原文:
http://bit.ly/2QvIJxI
不战而败的两岸心战(五):中共“巨魔工厂”再进化,台湾如何遂行网络心战?
一、中式“巨魔工厂”并不是最近才出现的事情,在这系列的第二篇文章有提过,笔者与心
战大队同仁早在一年前就向国防部政治作战局举报了相关手法与背后部门,换来的却是情资
的走漏,问题的严重性也没有被重视与应处。
二、和俄罗斯不一样,中共方面早就有了更加细腻且强大的全新网络心战利器:直接透过第
三方金流外包给台湾的公关公司(甚至网红),用最细致、最诙谐且“高制作成本、高时效
性、高话题性”的方式去制作影片与经营频道,并以社群媒体与通讯软件创造出大量“天然
的”观看次数与分享数。这种作法不但难以用我国法律去定罪,而且极难掌握金流证据。
三、中共支持候选人的原则并不是“立场与中共最接近的候选人”,而是“一切有实力击败
中共在台‘主要敌人’的候选人”。
这是一个典型的统一战线概念(联合次要敌人,打击主要敌人),部分候选人甚至可能不知
道自己获得了对岸宣传部门的青睐与暗助。目前北京对于台湾政坛两大阵营的现况都不满意
,所以他们乐于重塑一套对他们更加有利的政坛生态。
四、公部门必须在各政党间严守中立,但我们不需要对中国共产党也严守中立,操作宣传机
器打击中共并不违反法治,也不会侵犯民众言论自由,所以没有必要对此畏首畏尾。站在公
部门的立场,“对抗境外势力干涉国内选举”是不违反行政中立原则的。把对岸干扰选举的
情形纠举出来并“强力宣扬”,使其对舆论的影响无效化。
五、应对中共结合网络、舆论与宣传的攻势,“以中共为对象的宣传攻击”更能受国内的民
主、法治环境与舆论所接受。
六、缺少了宣传手段的调查与指控,其产物可能就只是一场无力的澄清记者会、机关网站上
一篇乏人问津的新闻稿,或者一篇只会在特定群体内部流传的新闻报导。
七、台湾所需面对的网络心战有两大战场:一个是守住国内舆论生态、资讯环境与政治制度
不受外敌恶意干扰的“网络卫国战争”,必须从境内扫除敌方影响力。另一个是打进中共老
家“围魏救赵”的网络对敌攻势,在符合国家民权(civil rights)与人权(human rights
)价值的原则下协助敌境潜在盟友宣传。
如果要澈底解决中共对我国内干涉的问题,后者比前者更关键,因为战略上的平衡与行动代
价的提升,才能造成敌方攻势的缓和。
八、如果成立一支台湾自己的“官办网军”:“专门揭穿境外敌对势力谎言”以及“专门压
制敌方不实讯息”的网络舆论战部队,且明确规范“禁止发表一切为政府政策及特定政治势
力辩护的言论”,并依此接受体制监督,似乎也并非不可能。
九、实际上,只要维持一支50人的队伍和足量的用户帐号,依据法律规范与教战守则来上网
发言,并且任命一位了解舆情的指挥者,台湾就能在国内特定一个网络舆论平台上“彻底压
制”中共网军(无论是新闻粉专或是PTT之类的论坛)。
如果在压制的过程中创造“热点”、提供“传送门”,吸引民间网友自发性参与助战,发挥
“征召网络民兵参战”的效果,那么需要的人力就会更低。只要把对岸网军的每一次行动都
转变成惹民众发笑的“闹剧”,网民就不会被中共创造的沉默螺旋所误导。
惟有与网民(尤其意见领袖与关键团体)产生联系,才能维持公部门对网络舆论现况的了解
,并且在自己的国土上借力使力,揭发对岸网军或代替对岸执行攻势的本地公关公司,并对
其实施围剿。这才是有意义的心战情报网络构筑,而非“打高砲”式地跟风聚焦一些高层级
的政、经议题,蒐整来的东西完全无助于指导心战实务工作。
十、和对岸网军争夺舆论焦点:“事件行销”远胜传统文宣。舆论战的本质,就是较量谁更
能争取到民众的关注。以近期为例,虽然愈来愈多关于对岸操作舆论的证据浮上台面,但这
还不足以抵销掉中共对国内舆论的不正常影响,证据需要经过包装与加工,转变为对于阅听
人而言更简单、更具吸引力、更有情绪感染力的叙事方式,刺激民众主动去传散讯息,把敌
方讯息对民众产生的影响抹煞掉。
十一、在台湾的舆论环境下,只要善用各大舆论平台与社群网站,并且结合新兴媒体、公民
记者与意见领袖的力量,就能成功达到“事件行销”:借由事件来向阅听人推销特定议题。
只要能掌握这个方法,就能把许多对岸网络心战行动的“成效”在一夕之间“拉黑”。
十二、正因为阅听人有追求刺激讯息的倾向,所以永远不要期待借由“培养民众的媒体识读
能力”来化解假讯息攻势:连公民素质在全球民列前茅的北欧国家民众,都未必能够仅凭自
己的理智去辨别资讯真伪了,更何况胃口大到养出台湾这种腥羶色媒体生态的国人同胞。
十三、国军的文宣心战部门不能“只守国军,不守国家”
国家供养军队的目的,就是要借由军队的力量来保护国家。但国军的文宣心战方向俨已出现
偏差:把“维护国军自己的形象”置于首位,反倒无意去维护国家自由舆论环境与社会制度
的正常运作。虽然成天高喊要掌握中共的“三战(心理战、法律战、舆论战)”手法,却不
花心思去思考我们该怎么反击,仿佛我们天生就是给敌人当成肉靶的命。
十四、国军并不是没有真正领导过心战工作、敢推动变革的将校,但对于国家而言极其重要
的文宣心战职位,却经常被交给不具相关经验与专长的人,只为让这些人“补上一个漂亮的
资历”。把个人的资历与仕途置于国家战略全局成败之上,这种错到离谱的本末倒置,在政
战部门迎来新气象的此刻,期盼能止于今朝。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