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升格国定古蹟 郑丽君:迟来的指定
ltn
〔记者陈昱勋/台北报导〕台湾国定古蹟再添两处!文化部今(12)日公告,台北市艋舺
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从市定古蹟升格为国定古蹟,分列第99处及第100处国定古蹟,我
国国定古蹟累计达100处。
文化部长郑丽君今日除亲赴两处送国定古蹟公告函,也同时送上首次制作的“国定古蹟指
定证书”。郑丽君部长致词时表示,这两处列国定古蹟是“迟来的指定”,她送上指定证
书是要代表政府的感谢与承诺,一方面感谢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管理单位长期以来
维护及修复古蹟的付出,另外也承诺,政府未来会更致力于文化资产保存。
创建于1738年的艋舺龙山寺,为三进四合院之闽南式宫庙建筑,早期是福建泉州三邑移民
的信仰中心,历经清仁宗嘉庆年间台北大地震、1867年又遭受暴风雨侵袭,1919年由地方
仕绅募款修建,1945年寺庙正殿又于二战中全毁,战后才完整修复至今,目前成为国内外
重要的旅游宗教胜地。
此外,文化部指出,艋舺龙山寺的观音信仰、神明会、祭祀仪典及珍贵文物,也是台湾寺
庙中保存“民间佛教”最完整的代表之一。
大龙峒保安宫则为祭祀保生大帝的台湾民间信仰庙宇,创于1742年,1985年内政部核定该
庙宇为国家二级古蹟(今直辖市定古蹟),该庙多为木造雕梁建物,经多次修复与重建,
1917年建物达到最大规模。现仍留存诸多重建时的石柱、石雕与石狮等原物。
保安宫在日治大正时期整修留存的“对场竞技”木作,更见证匠师“拼场”竞技的历史,
还有光复后绘制的壁画,至今也仍保存完整,这些不同时期的作品深具艺术价值。2003年
保安宫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资产保存竞赛中胜出,并获得亚太文化资产保存
奖。
文化部表示,龙山寺及保安宫与大台北地区的开发关系密切,无论是“有形”的建筑特色
、区位发展史,或是“无形”的信仰文化、民俗活动推广,都获“古蹟历史建筑纪念建筑
审议会”文资委员肯定,通过审议分别指定为第99处及第100处国定古蹟。
郑丽表示,这两处古蹟见证大台北地区近300年的开发史,其建材、建筑工艺、建筑配置
,以及百年来累积发展的寺庙文化、民俗活动,堪称台湾寺庙文化资产的典范。
郑丽君也说,艋舺龙山寺、大龙峒保安宫指定为国定古蹟后,除了最高可补助95%的修复
经费外,未来文化部文化资产局也会尽力协助这两处进行文化资产保存、修复、管理维护
,并结合文资局“文化资产保存研究中心”的防灾预警、科学保存修复技术,适时提供必
要协助。
[彰化扇形车库、台中州厅等案预计明年中前审议]
文化部也透露,台北公会堂(台北市中山堂)也已于日前通过审议,近期就会公告指定为
国定古蹟;台北市钦差行台及高雄市旗后礮台、打狗英国领事馆官邸,则已安排在11月30
日进行审议。
预估到明年中前,还会有10余处申请指定为国定古蹟的案件将送审议会审议,其中包含推
动保存多年、极具代表性的彰化扇形车库,以及台中州厅、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及毕律斯
钟楼等古蹟,只要具国定古蹟价值,都有机会提升为国定古蹟。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261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