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歼20引擎研发再失败?中媒改口量产时程..

楼主: flyover01 (想得不可得 情爱里无智者)   2018-11-10 23:34:40
前几日看到一篇八股文,内容是老共的航天科工集团进军涡扇发动机。航天科工集团是做飞弹的,搞这种东西应该是为巡弋飞弹或无人机铺路。这没什么奇怪。
原文在此:https://itw01.com/UK8NELW.html
好玩的来了:文章的前半段在吹嘘航天科工历来做了多少了不起的成果,令台湾日本美国都颤抖之类的吓尿体。但是文章的后半段开始黑中国历来的航空发动机黑历史,要把航天科工吹嘘成中国发动机救星的用心太明显。
可是看了实在欢乐!不分享枉为宅乡民。以下节录:
航空工业,在上一个世纪,几乎是投资的无敌黑洞,可谓是乏善可陈,国产飞机歼7,歼8,飞豹,强5飞机,都差距国家先进水平巨大,从50年代中苏蜜月期差距先进水平10年左右,扩大到40年左右,其中最重要的自主国产战斗机,前前后后搞了40年,一直问题不断,几乎所有可能犯的设计错误都犯了一遍,结构超重,飞控不灵,装置粗笨低能,发动机越大改越坑,最终无力回天,心脏病,近视眼,小短腿,千金的身价,小姐的脾气。
(配图:起飞中的歼八)
以此同时,航空工业为飞机配套的作为飞机最重要部件-航空发动机研制历程,只有更烂没有最烂,40年时间基本就做了3款发动机,wp7,ws9,ws10,其中wp-7是仿制俄罗斯米格21战斗机发动机而来,小小改了一些,增加点推力和可靠性,凑合对付,后期放卫星,大改型号昆仑,喷零件空中停车不断,惨遭仆街,坑死同城飞机一架又一架,而且厂家还死不改悔,从来不爱主动承认有问题,江湖人称小黎飞刀,防不胜防。
(注:昆仑发动机是由沈阳的黎明厂生产,所以会称小黎飞刀。坑死同城飞机指沈飞的产品,包括歼七与歼八)
至于ws-9,是一个更加忧伤的故事,70年代就从罗罗公司引进,资料满街发,英国人很仗义,各种帮忙,最终莫名其妙的原因,在红旗厂拖了快20年没动,最终在飞豹战斗轰炸机要上马的时候,如梦初醒,然而赶不上趟了,只好落下面子跪下求英国绅士给点面子,仓库里面的垃圾,全部翻出来当宝贝高价买下,最终好歹凑足了XX架飞机的份额,让飞豹飞机可以批量,勉强赶上海峡局势危险期,以此同时,各种拖延,国家在军费超级紧张的时候,只好拨出钜款购买俄罗斯的苏30mkk战斗轰炸机应急,同时为了防止意外制裁禁运,买了超级多的弹药备份和发动机备份,当然外汇ꐊ蚅_贵,尤其上个实际90年代,最终还是要靠国内产业升级满足需求,不得已,西安又给罗罗公司交纳了好几亿的技术咨询费,让ws-9能正常批量生产可用,这个时候距离原版发动机引进几乎过去30年了,距离原版发动机批量40多年了。
(注:我还记得小学时看国语日报就看过政府抗议英国出售发动机给共匪的注音新闻。军事版有人翻译过当年密辛:劳斯莱斯的人到了刚从文革脱身的中国,发现工程师什么都不会。好人做到底就帮忙补习一下吧。结果发现得从微积分教起。
后来给歼轰七的发动机是这么回事:老共跟劳斯莱斯买的发动机叫做Spey,在英国是用在F-4幽灵式身上。等到歼轰七要量产的时候涡扇九还是不行,只好跟英国购买从已经退役的F-4身上拆下来封存的Spey。
美军的F-4与F-104用的是同型的J79发动机。老共跟英国买二手Spey的时候正是全世界倒数第二还在使用F-104的中华民国空军要除役。)
涡扇10发动机历史,充满了宫斗色彩,原先是中推,四川搞,后来为了应付歼10战斗机的需求,中推没有利索就直接高推大推,当年ws6没整利索突然死亡,推力保持不变直接一步到位直接从推比6升级到8,7吨涡扇没整好就飙一把升级到13吨。
由于生存需求,比较有前途的中推被半道掐死,经费转移到大卫星昆仑发动机上,当然,烂泥还是扶不起来,继续跪,之后继续为了多要钱,各种造假,实验资料造假,定型造假,多花了10年时间重走一遍长征路,自主研发大推力涡扇发动机到现在30多年了,到最近年勉强凑合。之后推力更大指标更高的发动机涡扇15,则是更大更严酷的考验。
中国航空发动机50多年的历史,问题全在:好高骛远,所有设计方案指标都直追国外最先进产品,不管能不能实现不管合理不合理都忽悠了再说,当然,假如基本功夫了得,研发水平高,提个高指标,也无可厚非,高标准严要求是真正的设计师常态,但是,航空发动机内部,人员素质远远没有那么高,而且普遍存在重视型号,重视高大上的国际流行技术方案,轻视基础部件技术的倾向。某些严重相关人士,甚至不清楚叶排密度选择和高低压如何相容性问题,有问题了,直接找世界各国各种产品抄袭,引数如何而来,合理不合理,不管不问,殊不知,全世界成功的发动机巨头
,都是在基本功上花了无数的精力,对于风扇,高压压气机,低压压气机,燃烧室,涡轮每个部件,每一级内,每个级之间的关系,无数的引数配合,都做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比较成熟的设计规范和制造标准,这些基本功是无论如何脱不开的,假如想真的创新,自己走出一条成功的路子。
由于航空发动机口的不思进取,加之过度对外封锁,吃独食,航天一些专案需要小推力型号喷气发动机,都被航发口,以各种理由拒绝了,拒绝提供实验装置服务(航发口有很多国家投资,全国独一无二的喷气发动机实验装置),当然,也不是说航发口没有小推力发动机,有!在航展上,曾经看到国内某型号喷气发动机,前后对接段,正常对接精度0.2-0.3mm,对接面触控几乎是完全光滑的,结果,随便一摸,居然发现边缘3-4mm的对接偏差,经过询问,这个部件是某航发专业厂定制,国内下三流的私企机械厂都没有这么差,真是大开眼界。
  某些时候设计师之粗心,真是到了不可描述的程度,不该结实的地方很结实,该结实的地方超级结实,某发动机叶片断裂脱落,但是,飞出之后被封严环挡住了,机匣都没有破,真是,叶片薄弱,壳子超结实,创了世界记录,全世界三巨头,冥思苦想的叶片包容世界级难题,在中国轻松实现。
由于种种无能,外加对外封锁,要超高价,而且质量低劣毛病百出,动辄就以发动机是高科技,超高科技出点问题很正常,欧美大厂也出事为自己开脱。 行业外很多单位就纳闷,难道离了张屠夫,就要吃带毛猪。最近些年,由于无人机和导弹公务机等需求超旺盛,国内很多单位对于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始自主进行发动机攻关,中科院和航天都有不错的表现,当然现在推力还有点小,500-1000公斤级别,可以预计的是,假以时日,系统外的发动机,推力会1吨1吨的往上增长,喷气发动机不会再是航空工业发动机口独霸耍横的后花园和禁区。
现在我国大件产品里面,航空发动机和芯片是进口的大头,也是国家今年核高基专案的重中之重,最近年芯片已经初见成效,发动机还遥遥无期,希望航空发动机口各个厂所,努力奋发,不要再得过且过,行业外的竞争很快就到,不思进取,死路一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