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高雄到底招谁惹谁了??

楼主: Kunoichi (くのいち)   2018-11-04 15:55:59
恕删
高雄的现状 正是中央政府长期重北轻南的最大受害者
高雄之所以低薪 就是因为
1.好的大学都集中在中北部 间接影响第2点
2.90年代以后 高毛利的产业都是在中北部发展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科技电子业
不管早期 电子零件 电脑 笔电
甚至现在的显学 半导体 手机 机密机械 工业4.0 区块链
这些产业聚落很大幅度的都集中在中北部
在这些地方上班的人 薪水比较高 在推进当地的内需当然有很大的助益
最好的例子就是反映在房价上
在早期产业不太需要学历的时候
当然好的大学集中在中北部 影响不会那么巨大
等到这些机密产业崛起
这时候"学校在哪 产业发展在哪"的影响就越来越巨大了
高雄以前会好
是因为加工区的轻工业 毛利不怎样的组装业 重工业
在1970~1990年代 都没有来自对岸的竞争
在这些地方工作 也不需要太高的学历
90年代以后 中国的人力便宜 素质也尚可担任这些工作
加上中华民国政府解严 开始与对岸交流 台商在鼓励下开始去中国投资
这时候高雄当然不可能能够留住这些产业
薪水也就几乎从那时候冻涨到现在 起薪甚至越来越低
在这些产业离开高雄以后
有看到当时国民党执政中央政府做什么帮忙 补充这些真空吗?
真的就是没有 0
新兴电子产业崛起后 因为好的大学都在中北部
所以90年以后高雄市青年人口北漂的现象 就越来愈明显
有医生朋友跟我说:
"你只会看到念完高医成大的医学院学生 一毕业就回中北部找工作
不太可能会有唸完北部医学院的学生 一毕业就回中南部找工作"
工程师们不也是这样吗?
然后高雄在90年代前后 又来了一个非常悲剧只会白贼的市长
连他上任之前中央政府承诺全额负担的捷运 都可以搞丢 真的很不简单
上任期间的政绩..........................................
所以谢长廷以后 高雄就开始慢慢舍弃那些劳力密集的工业路线
大量投入基础建设 改变城市的面貌
寻求新兴产业发展的机会 虽然还不是很成功
在没有中央积极补助下 产业转型可不是20年就能做得起来的
根据我一个学长的话 他小时候在台中 国高中在台北 大学念在高雄的学校
他一走出高雄火车站第一个念头:
"干! 这什么鬼地方 这样子也算是城市?" 当时是2001年9月
就我看来 高雄人蛮可怜的啦
中央怎样就是不让高毛利产业聚落来高雄发展
以前还一堆公司污染在高雄 营业税缴在台北
只能靠自己举债 慢慢改进城市的基础建设 还要整天被酸
阿扁执政以后 高毛利产业的聚落已经在中北部依附大学所在地发展已久
要人家厂商来高雄 啊请问高雄有什么好的大学 能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
你以为台积电后来在台南设厂 是因为功德很厉害 是吗?
错 是因为台南有成大
民进党之前能让高雄人青睐一点 除了高雄人对KMT早就不抱期待以外
最重要的是的两个因素
1.谢长廷给高雄的愿景很明确:改变城市面貌 摆脱重工业悲情
2.很明显 扁政府投入非常高的额外预算给高雄
这些预算在国民党执政时几乎不可能发生
最好的例子 就是高雄办世大运 前期基础建设 扁政府拨了不只百亿给高雄
以上种种这些事情 想必高雄的年轻人都不甚了解
回过头来看选举
基本上 要改变高雄的命运 不管是教育资源 或者是高毛利产业聚落
这些东西没有中央政府的帮忙 光靠一个城市的预算是不可能达成的
所以韩导跟78.... 嗯 笑死人
基本上打从心里我是都不信啦 不知道你信了没?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