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高雄驳二是怎么红的啊??

楼主: cgi0911 (勝者的迷思)   2018-11-03 14:39:13
驳二会变成现在这样,其实来历有一点意外。
驳二,顾名思义就是接驳二号码头,以前是散装码头,早期主要是上
卸青果、砂糖、谷物等农产品。但是因为海运愈来愈倾向货柜化,散
装业务式微,而且更多跑去对面条件比较好的中岛商港区,所以驳二
这边就逐渐荒废了下来。
我还记得我唸高中的时候(当时谢长廷刚刚选上市长),有一次段考
完去雄女送饮料,送完饮料,骑着脚踏车往盐埕一直骑下去,下到高
雄港牌楼。那时候的一个感觉就是,这边好荒凉,都是破败的、大门
紧闭的仓库,气氛很可怕。
驳二这个地方被“发现”,是源自2000年的时候,那年阿扁刚当
选总统,决定国庆烟火移师高雄。那时候在高雄港附近场勘的时候,
有些别具慧眼的南部艺文界人士,发现这块仓库宝地。在一股热情推
动之下,隔年就成立一个非营利的“驳二艺术发展协会”,着手筹备
港边仓库的改造事宜。
那时候谢长廷还在第一任,对驳二一带还没有很具体的规划。市府还
在百废待举当中,没什么心思去做这种看不到方向的事。
你说要把空间重划标出去换钱嘛,那时候房地产景气正差,根本没人
想开发。更不用说把空间像华山、松菸那样BOT出去做“文创”,
因为高雄根本没那个艺文市场。
所以驳二其实是在这种爹不疼、娘不爱的情况下一点一点成形的。公
部门不想管,重划开发或BOT又没门。于是驳二走了第三条路线-
交给NPO去搞,市府仅简单地把废弃空间整理一下、酌予资源、引
进一些文建会的补助,剩下的具体营运自己去想办法。当时营运的主
力,是南部艺文界人士发起的驳二艺术发展协会,还有一直想要在文
创设计这一块打下江山的树德科大(也就是现在战力很强的文化局长
尹立在教书的地方)。
但是很意外地是,正因为是民间自己低成本搞,也就没什么获利或公
部门会面对到的压力。结果驳二就这样“野生”地长起来,以一种不
太宽裕但很强韧的方式存活下来,成为南台湾艺文圈必来朝圣的实验
创作空间。
首先意识到这个现象的是2005年的代理市长陈其迈,所以他在公
部门的立场上帮了驳二一把,把爱河口两边的水岸空间都解放出来。
这其实是一件相当艰钜的工作,因为对口的中央单位太多,且都在台
北;码头的部份是交通部(港务局,当时还没有所谓港务公司);仓
库的部份是台糖(驳二和大义主要都是台糖在用)、省属三商银(有
一部份的仓库是他们的)。再来还要牵涉到台铁(临港线)、军方(
光荣码头)与中油(光荣码头旁边的那些油槽)。
要跟这些中央单位打交道,光跑公文就跑死你。所以陈其迈的协调力
与执行力是真的很够,当然,谢长廷以行政院长的立场也帮了很大的
忙。
把这些空间解放出来,高雄港一(盐埕)到二十号(苓雅寮)码头才
谈得上整体规划。现在的“大驳二”的观念,是取决于把港边空间还
诸市民这件事情的远见。
驳二迎来的另一个大转型期是2006年。这时驳二的基础已经建立
,光靠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已经不足以面对一些问题:是否要继续整合
附近的闲置空间?是否要更改附近的都计来配合驳二的扩大发展?策
展能力也已经到顶,需要更大的人力物力来更上一层楼。
这时候的关键人物是第二个代理市长叶菊兰,还有陈其迈留给她的文
化局长,大名鼎鼎的帮阿扁写歌的路寒袖(王志诚)。他们投入市府
文化局的资源,让驳二模式能够顺利地延续下去,而不是在NPO模
式到顶之后无以为继。
陈菊2006年底上任,路寒袖留任,稍后则是史哲接手。在陈菊的
第一任任内,最大的贡献就是强化驳二的策展与活动能力,推出了很
多叫好又叫座的展演,例如好汉玩字节、高雄设计节、货柜艺术节、
“高雄人”大公仔等等。有了这些实绩,逐渐地,驳二的商业模式也
才有了眉目。一连把大义仓库群也纳入版图当中。
驳二的发展史一路看过来,有两件重要的事。第一,相对于政府主导
,或是交由资本主义去操作,“艺术家自治”才是奠定了驳二的起始
文创型态的关键因素。第二,当艺术家突破了第一步,政府部门适时
接手,才能给予文创园区继续成长的资源。而政府部门是否有这份进
取心与远见,非常重要。
相较于台北华山、松菸,驳二有一个比较独特的优势,就是它保留了
比较多的公共性。对于高雄市民而言,驳二像是三不五时都可以去走
走“搧海风”的地方。而对于台北市民而言,与华山的公共性好一点
,松菸则基本上就是个变相的百货公司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