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选举假讯息泛滥 唐凤:行政院自己别造谣

楼主: shoga (欢迎 来自星星的Elohim)   2018-11-01 12:49:44
※ 引述《teddy4461 (维尼是肥宅)》之铭言:
: 政务委员唐凤今与媒体茶叙时,被问到这次选举过程,假讯息泛滥,让民进党在选战中吃足苦头。唐凤开口第一句话就说,“我想院里(行政院)立场很简单,就是说第一个,我们自己不要造谣,第二个如果有片面的讯息的话要快速澄清”。对于假讯息的处理,唐凤也说,“言论自由的红线是不能踩的!”
: 唐凤说,言论自由是建立在民主机制上正当运作,若破坏掉此基础,言论自由就不必谈了。她强调,言论自由的红线不能踩,因此她不会以“假新闻”这三个字,避免将假消息连结到新闻工作上。
: 唐凤表示,对于假消息的处理,行政院的立场很简单,“我们自己不要造谣”,接着就是快速澄清,有个明确的网页去解释此事。她解释,只要在选举期间,全世界各民主国家都会规范使人意图当选或不当选,因言论自由是建立在民主机制上正当运作,若这基础被迫坏掉,言论自由就不必谈了,进一年来政院所作的工作,就是去快速发现、揭露这种破坏民主基础的行为。
: 她说,若非破坏民主基础的作为,而是纯属个人一些想法揣测,对于言论自由的红线就不能踩。她举例,如媒体记者会有一定证据进行合理揣测,因此她不会用“假新闻”这3个字,因为她父母也是媒体人,这是很不当的攻击,也避免将假消息连结到新闻工作上。
: 唐凤解释,行政院对此的澄清,就是早上听到假消息,中午就要澄清出来,不论是否在选战都会这么做,主要是要建立互信。
: 对于所谓境外假新闻攻击,唐凤笑称“整个互联网都算是境外”,此现象是全球共通的,网络上有很多消息属于揣测的部分,“言论自由有多少,就看大家能多轻松、方便去揣测”,若大家都能任意去揣测政府的政策,就是公民社会的空间在扩张。她说,大家共通面争议讯息时,在看到片段讯息就会去脑补,但多数都是错的,这对社会互信确实会有影响。
: 唐凤强调,据国际组织统计,在亚洲选择完全开放的(国家或地区)只有台湾而已,其实周边区域都在慢慢缩减,“只有台湾”,台湾有此责任去实验在不威胁到言论自由的情况下,如何去减少脑补或争议讯息的方式,如果非这样而去形成公民社会空间缩减,就是攻击者想要看到的事情,“我们不能让他们得逞”。
: 至于该如何阻绝来自境外的假消息?唐凤说,要真正要解决问题,并非说让攻击者网络都不能连到台湾,“这是不实际的”,作法可以包含在12年国教内纳入“媒体识读”,希望每个人都能养成看到事情时,先思考“真的假的?”的习惯,这才是民主深化的解决方法,若以接种疫苗的概念譬喻,就是大家都能在心里面培养“心理抗体”。(郑鸿达/台北报导)
: https://tw.news.appledaily.com/politics/realtime/20181031/1457735
唐凤澄清FB文如下:
今日中国时报头版标题“打击假讯息 政委唐凤主张 政院不要造谣”,以刻意放大的方式
,对茶叙内容进行片面引述,我对编排上的扭曲处理及不当联结深感遗憾,盼能更正如下

第一,行政部门不会造谣,昨日原句“院的立场很简单”即是此意。政院除了积极提供
正确讯息,以正视听,对于民间社群陆续成立“第三方事实查核机制”,我们也乐观其成
,期许公民力量能够扮演关键角色,共同抑制假消息的危害。
第二,对社会互信的危害,不只政府部门,人人都是可能的受害者。政院已于今年五月成
立“即时新闻澄清专区”,就是希望协助媒体工作者与社会大众,能够在第一时间取得正
确讯息,共同抑制假消息的散播。
第三,行政部门加强落实开放资料、推动开放政府,借由提高资讯与政策的透明度,协助
社会大众“就事论事”减少不必要的臆测,是以釜底抽薪的方式,避免谣言的产生,这是
我昨天发言的本意。
最后,中国时报今日使用“假讯息”,而非“假新闻”,与政院的论述用词一致,是好的
开始。我们也希望媒体能够加强自律,多加查证、平衡报导,相信这也是广大阅听者的共
同期待。
https://www.facebook.com/shu.w.zhengwei/posts/47794074603053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