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卦] 台湾为什么不开放私铁?

楼主: evilcherry (邪離子)   2018-10-23 00:32:43
※ 引述《HMTking ()》之铭言:
: 日本除了国营铁路JR外 还有一大堆的私铁
: 相互竞争造就了日本铁路的高服务品质
: 也让日本铁路很绵密 使日本成为铁路超级发达的国家
: 台湾为什么不向日本学习开放私铁呢?
: 台湾只有一家国有的台铁 缺乏竞争 导致服务品质低落
: 开放私铁会不会有助于台湾铁路的发展?
不如看看私铁是怎样炼成的。
日本其实有过两波的铁路大爆发,第一波是西南战争后政府资金追不上,
而有意识地放任一些官民合营资本自行兴建铁路,以满足基本的陆路运输需求。
虽然这样放任而来的强大铁路基建,帮日本打赢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
但也发觉在打仗时指挥铁路相当不便,故此又有1906-07年间国营化铁路之举。
这些铁路大部份成为了日本国铁的一部份,并在国铁解体后成为JR各式的主要干线,
小部份(e.g. 南海电铁)则因为吃太快吃不下,而被不了了之保留下来。
这些路线并不是今天的讨论范围。不过,却为第二波的爆发提供了法令上的合法性。
当时美国相当流行一种叫Interurban的轻便铁路,特点是一开始就以载人而非载货设计,
轨道和列车的重量规格相对传统铁路低,同时列车多采用电车/组,
故此,可以达到比传统铁路机车更佳的加速度及效率,
于是令一些本来难以负担铁路的地方,都能够有铁路服务。
而日本的第二波私铁大爆发,基本上都是以Interurban的形式兴建。
比如从池袋向饭能方向兴建的西武铁路(i.e. 现在的西武池袋线),
或者是从大阪沿着山边伸出去的有马箕面铁路(i.e. 现在阪急宝冢线),
说这些铁路是向着鸟不生蛋的方向建设并不过份。
当然,鸟不生蛋的地方有了铁路,乘客并不会随之而至,
而他们怎样赚钱的呢?答案是,自行制造需求。
在郊区端的车站,既然土地本来就不怎么值钱,就先大手低价买下地皮,
兴建居住市区乘客需要的游乐设施,并吸引市区乘客前往,
比如是今天的宝冢歌剧团,甲子园,西武园;
当然如果能够搞职业球队吸引观众则更佳;
沿线的土地,也逐渐开发成住宅区,反正日本在战前一直是人口爆炸,
本来是山边的西宫,芦屋,也就变成了电车可达的奇货可居之地。
后来东急更是把手一横直接将整条路线都当成住宅区发展。
而在市区一侧,则考虑沿线居民有一定购物和生活需求,
就在站内搞食堂,搞商店街,后来就变成了商场和百货公司。
于是铁路有乘客,附属事业也因为乘客带来不少收入。
换句话说就是炒地皮。
以现在台湾的气候,要么很快就被指为图利铁路公司被打枪,
或变成美河市般后续问题多得尾大不断,
要么就一堆乡亲都会先囤地然后叫铁路过来,自己炒一波。
有趣的是,日本在此之前不是没有私铁,但在帐面上最成功的私铁,
偏偏都是副业最多的私铁。
而台湾在八、九十年代也几乎搞出一条私铁。
当时西武组织了新交通捷运股份有限公司,打算用日本的方式在台湾赚钱,
就提出了沿现时的新庄线,兴建台北至中正机场铁路的方案,
还打算自营自建。
不过可能因为路线帐面上是不可能赚钱,有人判定是西武想借机炒地皮,
西武见大家议而不决也就没有动作,而不了了之之际,
反倒整个计划被长生公司借尸还魂,却不得其法最后令机场捷运难产,
则是未来的事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