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支持还是反对 华人纠结面对哈佛“歧视亚裔”案

楼主: falomu (法萝暮)   2018-10-22 15:43:29
支持还是反对 华人纠结面对哈佛“歧视亚裔”案
6小时前
一桩关于哈佛大学在新生遴选中涉嫌歧视亚裔的诉讼开审,上周开始引起全美范围内的
讨论。
此次诉讼尤其牵动重视教育的华裔美国人族群的神经,从美国的中文媒体到华裔移民常
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相关的讨论不绝于耳。不少华裔家长控诉哈佛大学对亚裔学子
不公。但包括许多华裔年轻人在内的哈佛支持者则认为,亚裔在此案中被用作保守派推
翻平权法案的棋子。
此案被视为对“平权法案”(Affirmative Action)的全民公决,判决将对美国社会的
种族多元政策造成深远的影响。
诞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平权法案缘于当时美国风起云涌的黑人运动和妇女运动。该法案
集中关注教育与就业问题,对少数种族、土著美国人、妇女等历史上被排斥的群体给予
关照。平权行动也被称为扶持行动,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扶持行动采取的一些政策,
如种族配额或大学入学的性别配额,被批评为“逆向歧视”(Reverse Discrimination
)。
根据美国媒体的报导,目前亚裔被认为是教育平权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例如普林斯顿大
学的录取中,亚裔的录取者的SAT成绩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的成绩分别高出50、235
、280分。哈佛大学的录取中,亚裔需要比白人、西裔、非裔分别高出140、270、450分

争议焦点
原告指控哈佛大学歧视亚裔美国申请者,为他们设定了更高的录取标凖,以增加其他族
裔学生的比例。除了学术和课外活动等客观指标外,哈佛对申请人使用“个性评分”标
凖。原告认为,哈佛在这项主观分数下为亚裔打了低分,透过这个方式操纵了新生的族
裔比例,侵犯了亚裔的公民权利。
此案的原告是一个名为公平招收学生(Students For Fair Admissions,简称SFFA)的
组织,背后是由保守派社会活动家布鲁姆(Edward Blum)领导的一群被哈佛大学拒之
门外的亚裔美国学生。
哈佛否认歧视任何族裔的申请人或在遴选学生时使用种族配额。学校称,族裔只是招生
过程中很小的考虑因素。在“个性评分”这项指标下,有领导力、职业目标、社区背景
、父母职业等因素,并非只看申请人的族裔背景。
世界名校哈佛大学是全美录取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超过四万名申请者中,只有
约2000名幸运儿被录取。哈佛网站的录取数据显示,今年的新生中,22.9%是亚裔学生
,且比例在逐年上升。亚裔人口约占美国人口的6%。
其他的常春藤学校发表联合辩护状对哈佛表示支持,并指考虑族裔的招生程序将有利于
学校营造一个多元化的学习环境。
案件背后
此案被普遍认为是对平权法案的全民公决,判决将对各级精英学校的录取过程产生深远
的影响。
诞生于1960年代美国民权运动期间的平权法案在教育领域的体现是,学校在招生时将学
生的族裔背景纳入考量,以保证少数族裔获得教育机会。
川普任下的美国司法部在哈佛案中支持了原告,早前宣布就招生程序是否对亚裔不公向
哈佛和耶鲁大学展开调查。
波士顿联邦法院预计将在两至三周内对案件作出裁决,被判败诉的一方很可能上诉至美
国最高法院。在2016年,最高法院曾经以4:3裁决支持德克萨斯大学依平权法案来招生
的做法,SFFA的领头人布鲁姆也是这件案件的幕后推手。然而,本月初通过任命的布雷
特.卡瓦诺(Brett Kavanaugh)加入大法官行列后,最高法院的天平向保守派一侧倾
斜,可能作出与两年前不同的裁决。
各方声音
在案件开庭审理前夕,哈佛招生政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在波士顿各地举行了游行集会,
两方各自高举标语、呼喊口号。华裔家长是反对哈佛的一方活跃的主力军,他们举起了
以下字样的标语:“我的族裔背景不该变成我入学的阻碍。” “我是亚裔美国人,我
也有一个梦。” “停止种族歧视!为什么只有亚裔美国人(被歧视)!”
为什么一向青睐名校的华裔家长会站到了反对哈佛的一方?
“为了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美国亚裔教育联盟主席赵宇空向
BBC中文网阐述了他从2014年起持续申诉哈佛招生政策的缘由。“美国宪法的精神是无
分肤色的(color-blind),每个人都有共同的机会成就梦想。”
赵宇空认为,招生中的公平应是依客观指标择优录取,种族不该纳入考量。他的儿子在
2016年申请多家常春藤名校但未获录取,几位学术表现不如他的其他族裔同学却拿到了
录取,赵宇空认为,种族歧视"可能是一个因素"。
在他看来,哈佛的支持者只看到了平权法案的高尚目标,但忽视了政策实施的有效性不
足,少数族裔社区的教育质量依然偏低,还扭曲了招生公平。
跟两年前备受关注的华裔警官梁彼得案相似,华裔族群对哈佛案的看法分歧,代际差异
明显。
在案件开审前的集会中,不少华裔年轻人站到了支持哈佛的一边,他们穿着写有“捍卫
多元性”字样的湖蓝色T恤。其中有人举著“我不是你的棋子”的中文标语,认为保守
派借亚裔掀起招生歧视之争,意在推翻平权法案。
他们自认是平权法案的受益者,呼吁少数族裔团结一心,捍卫法案缔造的多元社会。有
媒体报导,一位亚裔年轻移民在集会上发言称,自移民美国以来,他经历过因语言和文
化差异而受到的歧视和排挤,是多元化的录取政策给了他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反对哈佛的一方不理解,哈佛的录取方法与中国大学入学考制度的分数至上论不一样
,”40岁的波士顿台湾侨胞李莉儿(化名)对BBC中文网说,哈佛的招生哲学更注重生
源的多元化,希望招收具个人特点的学生。而很多出生在中产家庭,从小学钢琴、打网
球、参加数学竞赛的亚裔年轻人彼此“太相像了”。
李莉儿参与了开庭前在波士顿的集会,是支持哈佛一方中较为少见的华裔家长代表。由
于她的华裔朋友圈子中大多数人都反对哈佛,她希望以化名受访。
她的女儿即将上中学,她说,如果女儿学术表现出色,当然希望女儿能上包括哈佛在内
的常春藤学校。“但是,比起上哈佛,她生活的社会照顾弱势群体、包容多元文化,这
更为重要。”
两家研究亚太裔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组织在今年的联合调查显示,64%的华裔美国人支
持平权法案,24%持反对意见。在2016年,调查机构盖洛普的调查则显示了截然相反的
结果,63%的美国人认为招生不应该考虑学生的种族背景。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45930984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