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新闻] 国民年金负债破兆 320万人保费恐涨

楼主: kevin373tw1 (新竹哈比人)   2018-10-17 20:56:31
原文恕删,无聊来回文一下~文长慎入
近年来,在各种有关于社会保险的新闻或舆论,往往可以看到“高额负债”、“面临破产
”、“恐调涨保费”等耸动的标题,进而导致民众普遍对于社会保险的不信赖(就如同原
文的推文之类),但同时的在生病时、失业时、老年退休时,我们又会体会到社会保险的
所带来的优点(其中又以健康保险最为台湾人所称道)。从而,社会保险是否真如大家所
想像的不堪吗?抑或是我们从来没有好好了解社会保险是么一回事以及其如何运作。以下
本鲁将以贫乏的知识简略跟大家讨论何谓社会保险以及其如何运作,并且以本则国民年
金之新闻讨论“高额负债”是否是假议题以及我国社会保险的改革,望各位不吝批判。
1 社会保险是什么
什么是社会保险?首先我们可以先看看宪法155条:“国家为谋社会福利,应实施社会保
险制度。”,开宗明义地提供了我国在运行社会保险之基础。而为什么要有社会保险呢?
回朔到19世纪后叶的德国,资本主义渐渐发展后,大量的劳动阶级出现在历史舞台,导致
许多社会风险的产生,诸如健康、老化、失业、职业病等。而此般的风险问题若交由单一
的雇主或是劳工个人所承担则因无法自力承受会导致更大的社会问题。从而当时的德国政
府便以保险的手段以劳工为主建立一个风险共同体,而在这个风险共同体中以互助的原则
按个人的能力缴纳保费并且在单一劳工发生保险事故时,由风险共同体出面承担风险,达
成社会风险重分配的理念以克服个别雇主或劳工无法承受的经济风险。
简而言之,社会保险就是一个社会风险对应及重分配的机制(具体而言就比如个人可能要
负担很庞大的医疗费用但健康保险却可以让大家都可以看得起医生,至于滥用与否则是管
制层面的问题不能混为一谈)
2 社会保险之运作逻辑
聊完了何谓社会保险,我们再来进一步看看,社会保险就竟是如何运作的,就社会保险的
建置方法而言,通常学理上我们会分为三个层面来看,首先就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保险原则
,顾名思义,即是以类似商业保险的手法建立一个缴纳保费的风险共同体,在事故发生时
提供给付,并在整体的收支上取得收入与支出的平衡
而第二个原则则是互助原则,诚如前所言,社会保险的功能主要在社会风险的重分配,既
然谈到重分配,在保费缴纳的层次上,就不可能采取与商业保险一样的逻辑以个人的风险
程度计算保费,而是以我们耳熟能详的“量能原则”计算保费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用工资
来计算要缴多少保费的原因。同时的也因为重分配的要求,社会保险并不会审查带病投保
的问题,只要是在保险期间发生事故(例如死亡)则可以获得给付
第三个原则则是强制纳保原则,为了要贯彻重分配的原则,社会保险必然要把所有具有风
险的人纳入保险体系(比如说健保要全民纳保),要不然则可能发生有经济能力的人不会
加入保险却只剩下残弱的人加入保险的窘境。另外一提也因为强制纳保的原因,社会保险
不会有商业保险的“核保”程序。
接下来再来介绍大家可能比较关心的社会保险财务是怎么运作的,简单来说,社会保险财
务运作的基础系建立在“世代互助”这个概念之上,其主要系指在老年保险运作上老年生
活的保险支出主要来自于工作世代的保费缴纳,形成所谓“世代契约”的概念,在这个意
义下,典型的社会保险的财务运作是采随收随付(pay as you go)的制度,那什么是随
收随付呢?即是我们以当期从工作世代收取的保费去支应当期老年世代的开销(可以想像
是一个水管流进流出的概念),而在当期开销与当期收入的总体之间保持平衡的关系。同
时的,因应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变或是老年人口的增加调整收取的保费或是保险的给付,维
持一种动态平衡的关系,也因此,在社会保险的典型财务运作上,并不需要同商业保险般
有准备金的提拨,只需要专注在当期整体收支之平衡精算即可(若有不平衡的地方则调整
保费或给付额度),比如说社会保险大国的德国,其社会保险的准备金仅有三个月。
那到这边你可能会怀疑为什么准备金不好,首先,储存准备金这件事往往会应为通膨的经
济因素使得准备金的担保功能化为泡沫,再者准备金亦有高度的管理与投资风险,试想为
何你缴的保险费要给政客拿去做股市的护盘或投资,而且投资失利还要用你缴的税来填这
个坑,比如说我国的退休金即不是采随收随付制度,所以产生很多投资的弊案,前阵子劳
退基金投资国巨赔了好几亿即是例子。所以在设计社会保险时才会以随收随付制度作为原
则,这点与商业保险的原理可说是大大不同。
3 高额负债是假议题?
那在解释完社会保险财务运作原则后,进入大家最常听到“高额潜藏债务”的问题,首先
,必须说,社会保险的潜藏债务是个假议题。什么是潜藏债务,他指的是在预期的未来中
去精算我们可能的支出。例如说你今天生了一个小孩,我可以说你有1000万的育儿潜藏债
务一样,发现到问题了没,他并没有计算到你的可能预期收入,亦即你的偿债能力。回到
社会保险来说就是他没考虑到保费的收入而仅表示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可能的支出。再回
到前述我们说社会保险的财务是采如水管般流进流出的随收随付制,既然是动态平衡的流
进流出关系,则不会有所谓“破产”的问题。唯一我们要做的是精算当期之收入与支出间
的平衡,并且随着社会的变迁去调整保费或给付水准的增减。所以再次重申,保险潜藏债
务是假议题,重点在关注保险财务的当期平衡。
4 我国社会保险之改革
经过上述不甚完整的说明,我们回到台湾诸如国民年金、劳保年金的现状下,在过去许许
多多“破产”、“高额潜藏债务”的危言耸听下,背后真正的问题不适破产,而是在于台
湾正在面临老年人口高度扩张的阶段,而在社会保险财务运作的逻辑下,等于是说流出的
水管一端的扩大,在这个层面上,社会保险财务要做出的回应则是调高工作世代所需缴纳
的保费、减少老年给付的支出、延后退休年龄或推动生育促进方案对应少子化去达成保险
财务的当期平衡,也就是让财务水管再度流通。
但更重要的是,回到社会保险将社会风险重分配的目的上来说,社会保险并不是国家的恩
给福利,而是风险共同体中的人民的社会互助连带而建立的分担制度。从而应建立的是人
民对于制度的信赖以及互助的连带。毕竟比起残补式的慈善救济,我们更该拥抱社会自治
的风险重分配机制,才能使台湾真正成为安居乐业的社会民主国家。
最后补充一段社会法学者蔡维音的一段话:“老年安全体系的建立,乃以全民连带为基础
,人民对于体系之支持与认同乃是永续发展的关键,故绝不能轻忽理念的传达。.......
若仅专注于支出之缩减,甚至于试图透过制造恐慌与相对剥夺感,想要减轻改革的压力,
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年金制度的伤口不在于财务,而是在人民的不信任。”
请多多指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