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421位精神科医师公开声明挺同婚:研究证实

楼主: wayne62 (要的只是不喜欢的权利)   2018-10-03 16:08:31
1.媒体来源: 风传媒
2.完整新闻标题:421位精神科医师公开声明挺同婚:
研究证实同性恋若能依法结婚,心理痛苦能随之减轻
3.完整新闻内文:
谢孟颖 2018-10-02 13:27 24572人气
421位精神科医师一起挺同婚!日前台湾8名精神科医师发起“精神科医师支持同性婚姻和
包含同志教育之性别平等教育”的专业声明,10天内获得400多位医师连署支持,
而台北荣总精神部陈牧宏医师指出,现今社会抹黑同性婚姻流言如
“会导致离婚率提高”、“加重少子化”、“爱滋病盛行”等,不仅误导民众也严重打击
同志族群身心健康,故发起这次连署活动。而声明指出,过去研究已证实若同性婚姻
合法化、同志与双性恋者能依法结婚,心理层面的痛苦亦能随之减轻。
日前由下一代幸福联盟发起之“爱家公投”三案破百万份连署,内容包含
限定《民法》婚姻为一男一女、同性婚姻另立专法、反对中小学进行同志教育等,
遭批“反同三公投”。由于爱家公投即可能绑定年底大选,日前同运团体已宣布开跑
“3个不同意,幸福OK”行动,呼吁民众年底“对反同公投投下3个不同意票”
以保障同志权益。
而本次421位精神科医师共同连署,即强调保障同性婚姻、进行同志教育之重要性。
据今(2)日同运团体“台湾伴侣权益推动联盟”提供资料,本次连署由
台湾精神医学会和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会前理事长、教授,包括林信男、宋维村、胡海国
、陈正宗、王浩威、杨添围、张学岺、杜佳轩、颜正芳等医师所共同发起,
医师们有感于台湾社会对同性婚姻、性别平等教育中的同志教育多有误解,
故发出共同声明,提供来自医学的专业支持。
保障同性婚姻方面,声明指出,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精神医学会早已认定
非异性恋者的伴侣关系“是人类发展多样性之正常展现”,过去研究也指出,
若同性恋、双性恋者、跨性别族群(LGBT族群)的权利和平等受到保障,
该族群的精神疾病罹患率也能明显下降。
对于同性婚姻,“孩子会不会变同性恋”、“影响孩子身心健康”等舆论甚多,
而声明强调:“女或男同性恋家长所养育的孩子与异性恋父母的孩子,在发育、适应力
或整体福祉上并无明显差异,亦无证据显示同志家庭会影响子女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落实同志教育方面,高医精神部医师颜正芳以一个遗憾的个案点出同志教育之重要性:
曾有一名求助的男同学因为长得瘦弱白皙、说话音调很高,被嘲笑是娘娘腔、同性恋,
也曾被同学强脱裤子,或有老师模仿他的音调让全班大笑,而这名男同学因此害怕上学
、情绪低落、尝试自杀。
为降低层出不穷的性别、性别气质、性倾向霸凌,421位精神科医师们的声明强调,
支持政府依据《性别平等教育法》于国民教育各阶段进行完整的性别平等教育,
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以提升学生情感互动能力、
预防歧视与霸凌、并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和性传染疾患之风险。
声明全文如下:
【精神科医师支持同性婚姻和包含同志教育之性别平等教育连署声明】
这是由一群精神科医师所发起的联合声明。由于现今台湾社会对于同性婚姻和
性别平等教育中的同志教育有诸多误解,身为精神科医师,我们有义务提供
具有科学证据力的观点,以促进社会大众对于同性婚姻和同志教育之了解和支持。
一、关于同性婚姻,基于精神医学专业,我们呼吁:
1.世界卫生组织及世界精神医学会早已认定,非异性恋之性倾向、性行为、性别认同、
以及伴侣关系,是人类发展多样性之正常展现。研究指出,只要同性恋、双性恋、
跨性别族群的权利和平等受到保障,该族群的精神疾病罹患率就会下降。
2.过去研究证实,同性婚姻合法化以及相关的权益政策获得保障,能有效增进同志族群
的健康,同性恋或双性恋者若能依法结缔婚姻,心理层面的痛苦亦能随之减轻。
大法官释字748号已明确表示目前民法婚姻章不准同性二人结婚是违宪,
故政府应依大法官释宪结果尽快修订民法婚姻章,保障同性别二人建立婚姻关系。
3.女或男同性恋家长所养育的孩子与异性恋父母的孩子,在发育、适应力或整体福祉上
并无明显差异,亦无证据显示同志家庭会影响子女的性倾向或性别认同。
4.台湾精神医学会已发表正式声明,支持政府应提供多元性别/性倾向者在法律与社会上
的平等保障,包括医疗照护、反霸凌、反歧视、合法而完整的婚姻等权益,
并给予多元性别家庭在生养、领养、抚育小孩上有完整的法律义务及权利,
这将对同志家庭中的孩子提供重要的保护。
二、关于包含同志教育之性别平等教育,基于精神医学专业,我们呼吁:
1.为保障全体人民免于性相关之恐惧、暴力与歧视,并享有充份的性别平权,支持政府
,依据性别平等教育法,于国民教育各阶段内进行完整的性别平等教育。
2.完整的性别平等教育内容,应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
以提升情感表达和互动能力、预防性相关歧视与霸凌、降低不安全性行为和
性传染疾患之风险。完整的性别平等教育,应自儿童时期即从家庭与学校开始进行,
持续扩及整个社会和终生教育。
3.性、性别、性别气质、性倾向相关之霸凌至今仍盛行于校园、职场、家庭和社会各处,
对于霸凌受害者造成严重且长远之身心健康影响,所以政府应重视并督导各级学校
确实进行涵盖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等课程的完整性别平等教育,
以减少此类霸凌之发生。
4.完整新闻连结 (或短网址):https://www.storm.mg/article/522443
5.备注: 台湾的精神科医师等专家说话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