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YUreo (油咧油)
2018-09-30 01:24:27本肥在事务所当小小打杂
一直没有上岸的机会
但大概也看了不少案件
写过不少状
肥宅我试着回答抗抗
是说
民事案件的话
其实还是要看你手中握有多少证据
毕竟民事事件“举证之所在;败诉之所在”
不管你是原告还是被告
你主张的事实;你抗辩的事实,都有举证责任
所以律师在事实面上
能帮你主张的不多
法官就案情的事实部分通常也不会问律师
而是会比较希望问到当事人
如果案件的证据对你比较不利
这时候律师能够发挥的大概就是法律上能够主张对你可能有利的部分
例如你欠别人钱
虽然这是事实,但却已经届消灭时效
这时律师就可以帮你判断你的债务是否可以主张时效抗辩
综使你真的有欠钱,也不需要还
所以事实面跟法律面上的主张还是有不同的
这是法律所赋予的权利
而因为民事诉讼采“辩论主义”
即当事人(不论被告或原告)主张的事情才会被法院斟酌
如果你债务已经消灭时效完成
但你却不知道民法有消灭时效这个制度而没有主张
法官也不会帮你想(也许实务上有法官会晓谕,但要碰运气啦)
这时候有律师就蛮重要的
或是刑事诉讼上
律师可以针对被告行为是否该当构成要件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或是依据律师开庭的经验去看看这个股的法官采什么见解
去帮你做一个诉讼策略上的规画
所以当事人如果没请律师
而想拿“自己认知的对或错”或是“自己在社会上的经验”去打官司
可能会发现法律的规定和实务、学说与你想像的有所不同
这方面真的有律师和没律师会有差
再者,今天刑事诉讼的被告
在整个程序上处于比较劣势的地位
(因为告诉人有检察官帮忙侦查和起诉,原则上不用请律师当告诉代理人)
所以被告反而会真的比较需要有律师帮忙
毕竟刑法上的构成要件可能跟一般人社会认知或是字义上的认知有所差异
但是因为没有学过法律而完全不懂
这时候如果你只用你的生活经验去打官司
通常是不太够的
法律绝对是一门专业
也充满辩证、哲学
自己到底具不具备这种“逻辑概念”可能没有办法立即判断出来
就像我学法律以前所认知的正义单纯只是“做坏事就要被惩罚”这样
但学了法律以后发现这更像是一门哲学
是一种应用的哲学
发现“正义”并不是这么容易被定义的
也许是因为学说太多,而每一种说法都有其道理
道最后我才知道这种“借钱还钱天经地义”的想法是很头脑简单的想法
律师就是专门帮你找出你逻辑上的盲点
帮你理出一个诉讼上的策略
否则你要单打独斗
也许你主观认为你说的很有道理
但却很容易被击破
今天如果你所主张的东西很薄弱以致于很容易击破
那法官就比较不会采信你的说法
这时候律师的功能就是加强你的立场
让你所主张的事实,能够找到法条依据
而在法律层面的主张上能够站得住脚
大概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