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鸢爱吃腐肉,吃进老鼠药和农药
屏东科技大学野生动物保育研究所鸟类生态研究室长期关注黑鸢,2013年在一只中毒黑鸢
体内验出农药加保扶成份,后来又陆续捡到黑鸢尸体,验出加保扶与老鼠药成份。
由于鸟类会在水稻刚播种,或是秋冬里作播种时,啄食作物,农民防不胜防,为了生计
部分农民会以稻谷浸泡农药毒鸟;另外,10月是“全国灭鼠周”
,各县市政府大量发放老鼠药,由于黑鸢喜欢捡腐肉,因此吃进了被毒死的鸟和老鼠,造
成二次毒杀。
屏科大团队和“老鹰先生”沈振中上山下海,调查全台老鹰数量的过程,被导演梁皆得拍
成纪录片《老鹰想飞》,引发外界关注黑鸢二次毒杀问题,为了拯救黑鸢,近年产官学研
陆续动起来,屏科大上周六举办“老鹰想飞之后–黑鸢成果分享会”,邀请产官学研讨论
黑鸢保育现况。
此次分享会最特别的身影是台北市植物保护商业同业公会前理事长蔡崇礼,他以身作则,
从美国引进非毒杀机制的老鼠药,上周已正式上市。
蔡崇礼表示,国外也很关注猛禽遭老鼠药二次毒杀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以玉米梗粉末为原
料的老鼠药,因为齧齿类动物无法消化大量纤维素,吃过量会肠堵塞死亡,对其他非目标
生物很安全。
不过由于是天然农药,老鼠必须吃多一点才有效,根据原厂说明,至少须供应小鼠吃6到8
天、大鼠吃8天以上才有效,且最好在室内使用,移除其他食物来源,由于农地野鼠有许
多作物可以啃食,蔡崇礼也正在研究,如何让田间野鼠愿意吃,提升防治效果。
农委会动植物检疫局则是从2015年起,停止历史长达40年的“全国灭鼠周”,隔年取消各
县市政府的老鼠药采购补助,今年进一步取消农地灭鼠饵剂“共同供应契约”。
过往台湾社会卫生观念较不发达,农村老鼠容易成病媒,因此农委会须呼吁各地“共同防
治”灭鼠,但冯海东指出,现在卫生条件已经进步了,而且防检局曾在103年度到104年度
,调查灭鼠周的防治成果,发现效果有限,“一个月后老鼠的确变少,但四个月后又回来
了,过了八个月,又恢复跟去年一样的水准。”
除了用老鼠药,国际上也提倡用生物防治法灭鼠,以色列农民便在农田旁建立巢箱,吸引
仓鸮入住吃老鼠。屏科大野保所鸟类研究室研究生蔡志伟近年研究在凤梨田旁边设巢箱吸
引猫头鹰,另一名研究生黄子伦则是在凤梨田设人工栖架,提供黑翅鸢休息空间。
结果显示,没有设立人工栖架的农田,黑翅鸢只是短暂悬停便离去,设栖架后,黑翅鸢停
留时间变长,甚至有一个样区停留时间平均达20分钟,而黑翅鸢也真的下去吃老鼠了。
对于黑鸢这几年受到重视,长期研究黑鸢的林惠珊相当感谢各界努力,他表示,2013年传
出毒鸟消息,后来各界做了些改进,老鹰数量也增加了,2013年有272只,2014年359只,
到2017年有595只,呈现稳定稀少成长,“可以开心但不要太开心”,林惠珊说,500多只
不算多,希望各界一起努力,让黑鸢重现天空。